西方伪史吧
关注: 18,001 贴子: 308,093

研究西方伪史

  • 目录:
  • 世界历史
  • 255
    瞧 中国返回舱烧焦发黑,宇航员历经艰难考验。 反观美方,舱体如新,宇航员妆容发型不乱。 如此完美,不禁让人怀疑,美国航天,怕不是在摄影棚里开展的?
    宇天龙... 08:38
  • 187
    最近几年,中式英语愈发盛行,因为中式英语简洁明了,不用过于考虑时态、介词等等,因此很受英美年轻人欢迎。 关于中式英语,相关案例网上很多,笔者在此就不啰嗦了。但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美国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研究之后,认为未来英语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方言。 问题在于:在音形方面,英语与汉语差别很大,那么真会成为中国一个方言吗?其实,仔细思考的话,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接下来就简单谈谈这个话题。 英语成为中国方言?
  • 50

    广告
    08:39
  • 37
    1654年,清军入关十年后,德意志地区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天德国雷根斯堡)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即将两个半球装满水、再把水抽空以形成球内真空,然后两支马队相反方向拉动两个半球,最终一边八匹马时才拉开半球、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以上被称之为“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十分强大。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中国古人就已经巧妙利用大气压强和虹吸原理
    曼联8号 07:55
  • 7
    上个世纪,西方学者在西亚遗址中挖出“黍粒”,根据遗址年代判断其有6000多年历史,由此做出“黍起源于西亚”、在距今5000多年前传入欧洲与东亚。 本世纪初,中国考古发现8000年前黍粒,因此黍肯定源于中国。既然西亚黍有6000多年历史,说明是八千到六千年间传过去的,但新疆最早的黍还不到5000年,于是中国学者检测了相关样本,结果确认“西亚黍”也就4500余年,“欧洲黍”不到3500年,因此是后期传过去的。 也就是说,在黍的问题上,西方出
    雨雨雨27 07:30
  • 11
    我坚信西方伪史,文艺复兴后从中国这边得某些文献及技术,但朋友却认为这不是太可能,原因是就算是在明清时期,西方还是大量从中国采购丝绸及陶瓷等产品,要是偷的话,怎么可能连这两项技术都不会呢?非要用白花花的银子来买? 后面查了一下网上,清朝等时期更多购买中国的是:茶叶,铁、锅、纸、香料、丝绸、白糖、蜜饯陶瓷等,且毫无疑问的是当时清朝对西方是有严重的顺差的,要是买得多的话,西方不自己造?还是说不会?
  • 8
    谈及夏朝考证,如今公认的情况是“后半夏”在洛阳,具体都城为二里头遗址,但“前半夏”在哪的确存在不少争议,有说在嵩山,有说在古河济,有说在晋南,还有说在四川,以及在陕甘等。 因为争议较大,于是出现了貌似大格局的观点,即跳出中国找夏朝,于是出现了夏朝在巴基斯坦(大概意为是古印度)、在古埃及、在西亚两河的苏美尔等。 问题在于:史书记载上古王畿不过方圆千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看,大概也只能方圆千里,那么夏朝真
    南缘居... 01:58
  • 377
    美国登月造假论已经有几十年之久,正方反方各有其理,但争来争去基本都圈在一个证据上不分胜负。 但是我们都清楚,如果拿美国造假事件当一个嫌疑人案件,除了证据,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动机和执行力以及时间顺序,光看证据单薄了点,因为证据可以造假,这个造假可不是个人造假那么容易被揭穿,举国之力造假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都忽悠没了,这可以算是实锤的前科,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爆料,这个结果甚至无人知晓无人质
    syk0001 00:28
  • 3
    康熙icon称西文就是中国的“两字合音” 两字合音,切音也!切音,也就是汉字沿用了两千年的注音方法。两字合音,就是在读的时候把切音的上下两字的音拼成一个音,写的时候就把这两个汉字用字母代替,就成了另外一种文字。 康熙四十四年,有内阁大学士icon等将鄂罗斯贸易来使带来的表文原文和翻译之文进呈。康熙看了之后就对大学士icon等人说:“此乃喇提诺、托多乌祖克、鄂罗斯三种文也。外国之文…朕交喇嘛详考视之,其来源与中国同。
  • 92

    广告
    08:33
  • 220
    最近几年,中式英语越来越盛行,因为简单明了,不像犹如老太婆裹脚布一样的英文,于是不仅受到中国人欢迎,而且也受到英美欢迎。 从星期一到星期天,英文有七个不同的单词,但中式英语可以是“week 1234567”。如果需要星期八的话,完全可以写成“week 8”。除了星期,12个月的表述也可以如此简洁。 英语“好久不见”往往说成“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we last met”,但中式英语可以直接表述为“Long time no see”,四个单词即可;还有“You pretty,he u
  • 167
    2005年7月29日,总理探望钱学森时,针对中国教育和科技发展,钱学森提出了一个人才培养的疑问。因为振聋发聩,道出了当时的问题所在,因此后来被他人命名为“钱学森之问”。 按理说,一方面“钱学森之问”是本世纪才出现的,距今没有多久,一方面钱学森是国之脊梁、真正的国士,因此“钱学森之问”理应比较清楚,报章解释时应该不会出问题。 问题是,本该清晰的“钱学森之问”,竟然出现两个不同的版本,难道“钱学森之问”被篡改了?
  • 85
    上个世纪,中国发现不少商周遗址,其中出土了一批又一批青铜器,比如司母戊鼎、曾侯乙编钟等等,但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些青铜器的铜料来自何方? 因为缺乏考古证据,于是中外不少学者提出中国青铜文化“外来说”。甚至,有人断言“如果中国不产青铜,那中国的青铜器也应该是舶来品”,就是商周那些中国风格的青铜器都是域外制造、并运输而来。下图,后母戊鼎,全球考古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毋庸置疑,这是非蠢即坏的观点
    娟琴行 5-12
  • 85
    最近几年,印度崛起声音很大,但口号是口号、现实是现实,现实是印度至今还没能实现工业化,更别谈后面的工业4.0了。 更可怕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如何。金灿荣教授曾经指出:印度工业化之路注定漫长而艰辛,甚至印度难以跨越工业化门槛。 问题在于:如果连工业化门槛都跨不过去,自然就谈不上崛起,那么印度为何难以崛起?对此,中国惨痛崛起之路,早已给出了回答。当然,印度难以崛起的原因很多,一篇文章难以面面俱到,本文只是就
    Nazzi夏 5-12
  • 74

    广告
    08:27
  • 28
    满清文化水平远不如中国,人口和汉人之间的差距比希腊联盟和波斯之间更大,居然能够征服中原,是不是更荒诞?
    海蓝 5-12
  • 15
    从中国史书就能看出西方历史有多不靠谱 鲜卑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因为担心抹黑,所以打他活着的时候,就命令邓渊记史。历经崔浩高允李彪邢栾崔鸿等数代,最终由魏收主笔,总算完成了这本魏书。 所以魏书有三个特点。 第一,中华第一本游牧民族史书; 第二,内容丰富事无巨细,魏书水平先不说,论细可以排进前三,甚至能竞争一下第一; 第三,游牧民族喜欢外交,当上大皇帝当然得通知一下穷兄弟。北魏和周边尤其中亚icon来往非常多, 魏
    zh_y_zh 5-12
  • 1
    17世纪末,英国萨弗里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蒸汽提水机。18世纪末,经过百年发展,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发明出工业级蒸汽机,由此开启英国工业革命。 问题在于:从萨弗里到瓦特,尚且需要百年探索,而任何伟大的发明往往都需要漫长的积累,那么萨弗里之前的蒸汽机相关技术从何而来? 按照西方历史描述,蒸汽机是西方技术积累的结果,完全独立的原创发明。然而,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潘吉星,英国学者李约瑟考证
  • 1298
    基督教,吓人,我妈妈的同学是个基督徒,今天给我们一家骗进去听课了,听了四个小时,我只能说真的是邪教,疯狂给你洗脑,疯狂贬低你,宣传耶稣的伟大,说你是罪人 犹太人是高贵的,是上帝的子民,你是罪人因为亚当的第三子是中国人的先祖,我们是西方人的后代,西方人造的孽是我们的罪孽,他们杀了耶稣犯的罪应该由我们来承担因为我们是亚当的儿子是罪孽的,只要你信仰了基督,你就是圣人 你就是神 你吃的饭只要祷告就会没有一切病
    海蓝 5-12
  • 34
    1953年,考古学家李济指出:“我们应当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腿,到长城以北去找中国古代史的资料,那里有我们更老的老家。”李济观点对也不对,因为北方红山文化的确是中华文明起源之一,但中华文明不是一个地方扩张的结果,而是多地文明融汇的结果。 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根据数十年的考古发现,提出“六大文化区系”理论,就是不同地区形成了六种强烈个性的文化风格,比如红山文化、东夷文化、中原文化等。最终,这六种文化互相
    寓意 5-12
  • 3
    中文汉语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语言文字(修订版)  约克先生1953 10小时前  我和孩子们 按:此文发表以后,在华语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海外的几乎所有中文网站也做了转发。我们管教育的部长助理也在第一时间,索要我的原文。 我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同时引发更多人来关注中文,以及重视中文汉字和其他语系的比较研究和应用。 本人在这里郑重声明,我无意贬损全世界任何一种语言文字。 只不过积自己在国外30年之感受
  • 19

    广告
    08:21
  • 6
    殖人凭着自己的孝心又开始发力了,大搞历史虚无主义胡编乱造,企图污名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希望贵吧吧友能多多举报
  • 5
    奥斯曼帝国被夸大或者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抄袭中国地图画的,二选一(作者:鞍灭) 全世界都知道的一个历史,当然了,这个历史是西方人说的,奥斯曼帝国在1299年成立。 好,再来看中国的历史,利玛窦是在1601年,也就是他49岁的时候抵达京师,京师是哪儿,就是今天的北京。 这个时候,有趣的东西就来了,大家伙儿注意了,49岁的利玛窦向万历皇帝献出《坤舆万国全图》,但是这张地图并没有图穷匕首现。 而是,这张地图上没有奥斯曼帝国!
  • 26
    现在,有那么一派人在说明清时期的问题,讲游牧和农耕的斗争时,搞出一个马群之主的词,吹马群之主如何优秀,他们的奴隶制度,组织能力如何强,他们马群之主的骑兵如何厉害。 可以说,各种吹冷兵器时代,游牧如何厉害,骑兵如何厉害,还吹骑兵的战略机动能力多强,骑兵战斗力多么厉害,骑射多么厉害。但真实呢?步兵战胜骑兵的战例多了去。 而且这些人,只会跟你吹骑兵如何厉害,但他们绝对不会跟你说,骑兵厉害的原因是啥?养骑兵
  • 24
    关于西方科技来源,西方主流观点是欧洲文明自身演化发展的结果,属于原生文明的成就,但也有“另类”观点,其中一些与中国相关,比如以下两个西方学者的观点: 其一,美国罗伯特·坦普尔:“长期以来,这些和许多其他的中国的原创成果,一直都被遗忘,或是蒙在鼓里。那些奠基现代世界的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均来自古代中国。” 其二,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中世纪千余年间欧亚大陆上最惊人、最有意义的变化,就是西欧从贫穷
  • 0
    过去按照西方的“人类社会五阶段”划分认为,夏商西周属于奴隶社会,春秋战国开始瓦解,战国之后逐渐进入平民社会。也就是说,过去认为西方经历过奴隶社会,中国也必然经历过,两者社会存在共通点,于是认为夏商西周也是奴隶社会。 但问题是,战国秦汉文献记载较多,肯定不是奴隶社会,而是以自耕农为主的社会,那么夏商西周算不算奴隶社会呢?其实,至少文献不支持西周是奴隶社会,而更重要的是,如今殷墟考古调查也表明商朝不是
    楼梦楼 5-11
  • 204
    你们这群小丑看看吧。 是文化人说的明白点,看看你们多么小丑。
  • 31

    广告
    08:15
  • 2
    今年以来,美国新的大统领上台后,在世界首富的协助下,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其中包括砍掉很多机构,比如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最近的是解散美国教育部。于是在中国网络上,这些被称为“美国变法”。 因为衰落,所以变法,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穷”未必是没钱,而是陷入了困境,如今美国毫无疑问的陷入了困境,的确需要变法。但问题是,“美国变法”能不能成功呢?想要知道如何,不妨看看战国七雄的变法成败。 战国时
  • 11
    按照现在通行说法,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轴心时代”,尤其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是轴心时代的巅峰期。 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出现重大突破,形成了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比如此时出现释迦牟尼)、中国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此三大文明又被称为“轴心文明”。 问题在于:中国百家争鸣为何在这一阶段出现,背后原因何在?背后原因自然很多,比如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即量变接近质变了;还有相对宽松的政治、学术环境,
  • 0
    郑和好倒霉,先是变成了回回然后又变成了波斯混血。
  • 6
    我前面发了一篇关于马群之主伪史的论证,论述了所谓的马群之主就是伪史,因为其不符合生产力。但却有傻缺出来跟我说,辽东有铁矿,有林,有煤,所以他们就能获得先进装备。 我特么无语了,巴西,澳大利亚,他们没铁,没林吗?他们的铁矿品质高,还特么是地表矿,那他们怎么从古至今都没发展出先进工业能力。今天的澳大利亚还特么是发达国家呢!有啥先进工业说说啊! 可以说,为啥那么多人信西方编造的伪史,就是他们完全对生产力不
  • 13
    1986年,在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考古出土“贾湖骨笛”,距今8000多年,骨笛全长20.4厘米,孔距1.6--1.7厘米,孔径0.3厘米,系鹤类尺骨所制,七孔,其音阶结构至少是六声音阶,或是七声齐备的古老的下微音阶,可以演奏较为复杂的旋律。 尤为重要的是,在孔间、孔上方,都可以看到钻孔前刻划取准位置的记号,可以证明当时制作骨笛,已经过相当精确的计算。因此,贾湖先民对音乐已有很深的认知,故而才能制造出能够吹奏复杂旋律的“贾湖骨笛”
  • 56

    广告
    08:09
  • 51
    汉语是欧洲表音文字之母!是地球文字之祖!西方证实的!下面两张图中所示!
  • 0
    这个吧好像猴明显多于地平吧和民科吧,搞得我都分不清真假了…… 感觉总体风向好像是朝着极民走的 至于8u们的发言,我觉得的有对有错吧,确实存在一部分人故意夸大中国历史,也有人故意夸大西方的。 希望有ldx可以给我这个新人介绍一下猴,也分享分享一些神贴,谢谢
  • 30
    发现西方伪史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常识和良知。一个地都种不明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地方能够发展起来文明吗?一个连天文台都没有的人能够制定历法吗?表音文字如果失去传承,就完全不可能在被解释,更不可能几十万上百万的被翻译而无错漏。
    飞鸣镝v 5-10
  • 1
    毕竟大月氏后来建立的国家都在中亚西亚西南亚,但是大月氏出发地却是中国河套地区,所以他们的人种是不是开始是中原人,西迁后逐步有黄种人变混血再到以白种人为主。
    zh_y_zh 5-10
  • 2
    孔子儒家推崇礼乐仁爱,但墨家认为儒家仁爱存在等级,于是提出“兼爱”、“非礼”、“非乐”等,因此儒墨两家存在明显的路线之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说墨家反对儒家。 问题在于:作为战国时期两大“显学”之一,与儒家齐名的墨家堪称一个传奇,不仅反对儒家,而且短时间内崛起、又很迅速的消亡,那么其中的根本原因何在? 墨家为何反对儒家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又称墨子,他的身世已经不可考,但“墨”字却留下一些阶层线
  • 67

    广告
    08:03
  • 14
    所谓“失蜡法”,全称应叫“失蜡浇铸法”,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是现代“熔模精密铸造工艺”的前身,是古代一种相当高端的铸造方法。 古代一般有两种金属铸造方法:一是“泥范铸造法”,用泥巴做成模范,然后浇铸液态金属成器;一是“失蜡浇铸法”,先做成蜡模,再用泥浆等耐火材料涂抹蜡模,加热后蜡模顺着预留的孔洞流出,于是形成空范,然后再浇铸铜汁,由此可以铸造很多复杂又精美的金属器件。 问题在于:“失蜡法”最初起源于
  • 107
    西方人热衷于宣扬宽容罪恶,热衷于宣扬保护罪犯、杀人犯, 是因为他们境界高吗? 是因为他们更宽容、更博爱、更文明先进吗? 当然不是!全都不是! 实际上,正好相反,这恰恰是因为西方人是罪恶的。 西方人宣扬宽容罪恶,和杀人犯支持废除死刑是完全相同的性质,都是为了其自身利益: 他们宣扬宽容罪恶,其实是为了宣扬宽容他们自己; 就像一个杀人犯支持废除死刑,其实是为了免除他自己的死刑。 至于为什么说西方人是罪恶的,这个应
  • 0
    孔子儒家推崇礼乐仁爱,但墨家认为儒家仁爱存在等级,于是提出“兼爱”、“非礼”、“非乐”等,因此儒墨两家存在明显的路线之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因此说墨家反对儒家。 问题在于:作为战国时期两大“显学”之一,与儒家齐名的墨家堪称一个传奇,不仅反对儒家,而且短时间内崛起、又很迅速的消亡,那么其中的根本原因何在? 墨家为何反对儒家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又称墨子,他的身世已经不可考,但“墨”字却留下一些阶层线
    楼梦楼 5-9
  • 0
    关于万历皇帝与利玛窦,网上有不少介绍文章,包括正规媒体发布专家教授的文章,其中核心是“万历非常欣赏利玛窦”! 比如,去年北京日报客户端发表的《利玛窦与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就有“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历经曲折,最终得到万历皇帝的信任,得以在北京居住”,接下来还有“鉴于利玛窦所做的巨大贡献,明廷将阜成门外的滕公栅栏作为他的墓地”等。 甚至,某些文章中还有万历欣赏利玛窦进献的自鸣钟,请利玛窦驻留京城,让利玛
    楼梦楼 5-9
  • 0
    这哪是在打印度的屁股, 这分明是在打欧洲的脸呐!
  • 176
    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见下图),在观察蒸汽逃离高压锅之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我们熟知的英国人瓦特,是在1765年时改进了蒸汽机。数百年来,人们对此坚信不疑,欧洲人率先发明了蒸汽机,由此拉开工业革命大幕,让东西方差距迅速拉开。 然而,明朝有一本奇书,书中竟然提到了“火船自去”,这一记载令人不解:难道明朝人率先发明了蒸汽机? 尽管明朝晚期问题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晚期百家争鸣、百花齐
  • 47

    广告
    07:57
  • 30
    没有四大发明,就没有欧洲的发展
  • 24
    首先,羊皮纸较为可靠的出现时间是——公元前2世纪。所以,假亚里士多德没有羊皮纸可用。 其次,这下麻烦大了…… 羊皮纸用料有——只用成年背脊两侧约4张4A纸大小一说; 羊皮纸用料有——小羊皮仅去边全用一说; 羊皮纸用料有——肚皮周围不能用一说; 羊皮纸用料有——小羊皮也只用背脊两侧一说(约两张A4纸大小); 羊皮纸用料——有只能用绵羊一说; 羊皮纸用料——有只能用山羊一说; 羊皮纸用料——有所有羊都能用一说; 最后,有
  • 67
    马其顿3.5万人(维基百科1.8万人)对战波斯帝国4万人,首先是马其顿想要渡河,在渡河途中遭到伏击,波斯人投掷大量长矛和弓箭,按理说这样会对马其顿军队造成大量伤亡,但没有,然后马其顿军队就渡过河把波斯军队全歼了 1.渡河时遭到攻击是大忌,结果马其顿不仅强渡格拉尼库斯河,还全歼了波斯军队 2.马其顿军队在全歼波斯军队时,只造成了115名士兵的伤亡,这种离谱的杀伤比只会在大规模弓弩使用时,或者极大的人数或装备差距下产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3

会员: 道友

目录: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