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天尊曰: 有动之动,在乎无动;有为之为,在乎无为。 气住则万物皆生,气泯则万物皆灭。 物物相资,固养其根;默而悟之,我自植之。 出乎无间,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者哉! 天尊曰: 忘于目则光溢无极,泯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是谓太玄。 混混沌沌,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无伦。 天地之大,我之无盈;万物之众,我之所持。 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天尊曰: 养其真火,身乃长存;固其真水,体乃长在;真真相济,故曰长生。 天
-
0经名: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南北朝隋唐之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参校本:《金石萃编》卷九十六。 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 静观真人於思微中,观身实相,深达智慧,了见四大、六种根识、及五聚荫、五印世法皆悉空寂,入无相门。所谓外想、内想,若生想,若灭想,了了照尽,无浄秽法,无生灭法;如是尽处,亦无所尽,究皆是空,空竟升玄。何以故?内想者名境观空,是空亦空,空空亦空,空无分
-
0经名:太上老君说了心经。撰人不详,约出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 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老君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老君曰:吾观众生不了
-
0经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本:杜光庭等诸家注解本。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
-
0经名: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大通经。撰人不详,疑系唐宋道流所作。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大通经 真空章 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存,存而无体。 然而无体,未尝存也。故曰不可思议。 玄理章 静为之性,心在其中矣;动为之心;性在其中矣。 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相,湛然圆满。 玄妙章 大道无象,故内摄於有; 真性无为,故外不生其心。如如自然,广无边际。 对境忘境,不沉六贼之魔
-
0操真章(上) 有动之动,出于不动。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寂。不动则气冺,气冺则万物生。神神相守,物物相资。厥本归根,默而悟之我自识之,入乎无间,不死不生,与天地为一。 入圣章(中) 忘于目则光溢无极,冺于耳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众妙之门,纯纯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泽泽,合乎无伦。天地之大,我之所维。万物之众,我之所持。曷有穷终,以语其弊哉。 住世章(下)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
-
0经名:上方钧天演范真经。撰人不详。二经同卷。底本出处:《天统道藏》太平部。 上方钧天演范真经 集德符天履道章上 我之上者,忠孝而敬之。我之下者,慈爱而逊之。用舍柔和之,行藏仁义之。先人而谅之,外身而照之。其于万汇也,方便而善之。其於内外也,中正而德之。还能犹是者,适道而顺矣。 体道颐神至德章中 有象之相,即非真相。元神之神,乃日真神。神之圣也,则在昭清觉静慧之乡。神之昏也,则居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