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吧
关注: 2,989 贴子: 209,709

以事实为依据,还原“东夷”的本来面目!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25
    偶然推送的帖子点进来的,说下个人总结,本人是山东烟台人,小时候对家乡历史挺感兴趣,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分析,现在比较认同的观点是农耕部落东夷族是东亚原住民,游牧部落华夏两族自西向东击败了东夷族之后多族共存各自管理,禅让制出现后由首领分封管理,这时期依然是华、夏、东夷分部落管理(这里的部落不是整个称华夏东夷而是许多个部落分民族自居各有管理者),禹启开创家天下时期伯益入山后禹传位给启引起以东夷部落为主
  • 3
    这个吧里的几个捡拾地方的大神 不装神弄鬼 骂东夷了?估计现在都去骂陕西戎了 哈哈哈 天天以炎黄自居骂东夷 岂不知炎黄老家的陕西人 还骂你们是殷商吃人族呢 。。。哈哈哈
    姒南 11-12
  • 8
    《孔子家语》中提到:“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少昊与太昊同为远古东夷族的首领,但少昊的部落是从太昊部落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活动在山东曲阜 一带。 太昊与少昊一样,同为五方天帝之一,他叫做青帝。 《盐铁论 结和》“轩辕战涿鹿,杀两皞、蚩尤而为帝”黄帝胜利。”两皞便是太昊、少昊。太昊也称大嗥、太皞、大皥;少昊也称少暤。 《孔子家语 五帝德》“孔子曰:“黄帝者,少昊之子,曰轩辕。” 这里说黄帝是少昊之子,那为
    大漢099 10-2
  • 36
    《左传》和《史记》中关于夏朝的地理信息非常少,而且两部书竟然都没有提及夏的都城在哪里,这是极不寻常的,《史记》列出了夏禹和夏启的事迹以及其后的帝王世系,竟然只字不提夏的都城,这只能解释为这些关于夏的地理信息被有人故意删除了,幸运的是后世出土了《竹书纪年》,《竹书纪年》中关于夏的地理信息相当多,而且夏的都城多数时间在斟寻,斟寻的地理位置通过《竹书纪年》的记载可以完全确定是在今天山东潍坊,胤甲和孔甲的
  • 270
    [吴晓东]蝴蝶与蚩尤:苗族神话的新建构及反思 在苗族神话中,蝴蝶图腾神话与蚩尤神话已广为人知,在苗族文化中已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有必要厘清这两个神话的来龙去脉,揭示这两个神话在苗族中出现的根源,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蝴蝶图腾神话的出现1956年,《民间文学》杂志刊登了马学良、邰昌厚、今旦搜集整理的《金银歌》和《蝴蝶歌》两篇苗族史诗的一部分,苗族口头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了“蝶母”的概念。
    攘夷 9-26
  • 49
    东夷人身材长的高大并不是天生的,东夷人是从古东北地区渡海而来的,八仙过海的故事就发生在蓬莱,
  • 18
    一:古湖北人的后代。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洪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以某些错误说法湖北一带是三苗为准的话,那么山东人的祖先是湖北人。但这里有个BUG
  • 0
    其他特征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很多类型。嘴脸前突额头后缩是共有的,北亚虽然也额头后缩,但颧骨前突在嘴前面,南人额头中间是像黑人那样圆鼓出来,嘴明显在颧骨鼻根和额头前面。
  • 187
    请有些山东人不要热()脸()帖冷()屁()股了,东夷中心地区是我大江苏的徐国,山东不过是东夷
  • 117
    三苗极可能是樊城堆—大洋洲文化。而樊城堆文化的源头是良渚文化,又根据司马迁对于“三苗本九黎之裔”的记载,良渚文化极可能是九黎,良渚文化后期的大本营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所以历史上关于九黎之君蚩尤出生在山东阳谷的记载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三苗不是湖北的土著,三苗的脉络是良渚——樊城堆———大洋洲文化——战国时期的扬越。从新干大洋洲开始发展出自己独立的青铜文化。这种青铜文化和商盘龙城青铜文化是有很多相似
  • 4
    四夷”是早期的华夏族人对周边民族的称呼。公元前22世纪左右,黄河中下游的农耕部落开始形成部落联盟,这种部落联盟历经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了一个“华夏族”的概念。尤其到东周时期,华夏族在物质上拥有了相对有保障的农耕文明,在文化上也制定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看到周边的民族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狩猎生活,人也比较粗野,于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与周边这些“野蛮人”区分开来,称之为四夷、蛮夷
    攘夷 4-5
  • 13
    《易经》记载,成王周公征东夷,很多夏商遗民,东夷部落举族外逃!他们逃到哪里去了呢?可否漂洋过海去地球版的四海八荒了呢?【图片】
  • 5
    注重信义,规则,礼貌,交流,对他人的理解敏锐,注重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家族没法在高人口密度环境长期生存下去,高碳水化合物饮食。 南方人和北亚人在人密度稀少环境进化,一刀子捅死一锤子买卖完事,不需要那些。
  • 4
    祝东夷贴吧的各位吧友们:大家好!在这片充满热情与活力的网络社区里,我代表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愿你们在东夷贴吧的每一天都充满乐趣,收获知识,分享快乐,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希望大家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增进对东夷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共同维护和建设一个和谐、友善、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环境。祝愿东夷贴吧日益繁荣昌盛,各位吧友的生活也如这方寸之间的文化瑰宝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再次祝愿大家在每一次的讨论与探索
    大漢099 3-13
  • 1
    和现代没有黄泛区北亚特征的江浙人一摸一样的
  • 8
    中国历史直至汉朝时期人口仍然集中在鲁南苏北地区,枣庄市境内汉墓群数量全国第一,证明汉朝时期薛国仍然是政治中心,人口中心。已经确定薛国是秦汉之前的政治中心(商都薛国.奄以及战国古徐州首府驻地)。
  • 19
    我搞不清楚河南人是靠什么证据把“何尊”占为已有的? ……………… 陕西宝鸡出土文物何尊铭文中的“成周”指的是“周成王”,没说成周就是洛阳,洛阳也不叫成周,河南人纯粹就是硬贴,硬靠,胡编乱造。 证据1:何尊出土于陕西宝鸡而不是河南洛阳,2:铭文说的“成周”二字不是地名而是周成王,3:洛阳名字与之对应不上,古籍记载的西周时期的成周不是洛阳,4:何尊铭文“宅滋中国”不是指的中国中心。 6:《公羊传》载:“成周者何?
  • 713
    中原中心论总是坚持错误的理论,事实上长江中游古华夏文化的有六次北上问鼎中原,成为华夏族—汉族的本源: 第一次北上征服:5000-6000年前,由城背溪文化发展而来的油子岭文化北上,与南下江汉的仰韶文化相遇,产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从最新考古来看,庙底沟类型文化是从南向北发展的,最开始的产生点是在江汉一带,比如庙底沟文化区别于半坡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花瓣纹”和“西阴纹”彩陶,有学者认为华夏族的“华”同“花”
  • 42
    o1b2这个基因,通常是日本\韩国的,o1b2又分为两个大支系,O-47Z和O-K4 日本O-47Z比例较大,O-K4较少,而韩国是O-K4比例大,O-47Z比例较少 这两个基因一般只认为存在于日韩,以及邻近的东北亚一些族群. 但是23魔方发现在中国南方的湖南一些地区也存在o1b2,不仅有O-47Z也有O-K4,当然O-47Z很少,主要是O-K4 而且中国的O-K4还和日韩的不一样,日韩的O-K4主要是O-L682,而中国的O-K4主要是兄弟分支的O-F940 更奇妙的是,日韩没有中国的O-F940,而中国也没有日韩的O-L682 所以O-F940被称一些人
  • 169
    过来调教调教
    sleep3 3-29
  • 69
    说山东人没皇帝的看看是不是眼有毛病欢迎来喷 秦始皇东夷西迁,隋文帝杨坚的父亲祖籍不详是鲜卑人母亲山东人,刘邦古徐州人东夷人后羿,朱元璋祖籍沛县古徐州人朱姓起源于山东在山东枣庄一代,舜帝山东人舜的后羿2-3亿人王莽祖籍山东,兰陵箫氏祖籍山东箫道成萧衍完全是山东人后羿,黄巢建立过大齐政权,汉武帝胶东王李隆基临淄王刘贺山东人晋明帝司马昭山东人
    Jack678_ 7-11
  • 104
    东夷,历史上东部沿海的蛮夷,最初指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后大汶口文化被苏皖平原的良渚文化消灭 良渚文化大举西渐,青龙泉文化东出中原,击败良渚文化,第一次东夷暂时消声灭迹。 第一次东夷早期是大汶口文化,晚期是良渚文化融合大汶口文化,因良渚文化与石家河文化交流很多,所以第一次东夷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较多共同因素,这个中介就是良渚文化。 青铜时代早期,被山东龙山文化驱赶渡海至辽东半岛的东夷,与东北地区南下的红
  • 20
    O1a在河南汉族的比例:11.1%(44人样本,文波,2003),在甘肃汉族的比例:8.3%(60人样本,文波,2003),青海汉族的比例:10.0%(两组样本共130个样本,文波,2003)。 先说东部吧,在直到春秋战国时代依然有东夷活跃、东夷血统和文化最纯正的胶东半岛地区,一个山东威海83人样本,一个山东莱州86人样本,没有1例01a。原东夷居住的地区(山东)共6个群体448个样本中,O1a比例为0.9%。 在黄河流域除曾为周族统治中心的河南以外的其他地区,O1a的分布呈
    姒南 7-4
  • 3
    2024年1月,复旦大学文少卿发表《Genome-wide data from 24 individuals dating to 3600 BCE~317 CE in Shandong, China》一文,公布了24个山东古人的DNA数据,时间跨度为距今5600年前到1700年前。 其中,也就是最早是大汶口文化时期,最晚是东晋时期,以下是其中一个山东古人的常染成分 这个山东古人父系单倍体是C2南(C-F3895),具体时代不清楚,但是第一主成分是华南成分超过50%,这个华南成分的取样是融合纳西彝族+苗瑶,而东亚成分取样汉族+韩国,仅17.77% 不可思议的是
  • 6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孟子梁惠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
    攘夷 7-1
  • 4
    东夷人的主要复习也是n周王室是被古羌人同化的东夷人,带着西方古羌人把东夷人打的灭种了。
    大漢099 5-6
  • 330
    基因图表明,汉人的血统高度纯正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东(hui族)称,他完成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变迁的DNA研究,证明   纯种汉族人不存在,“与长期的大规模人种迁移有关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周边少数民族甚至周边   国家都在不断与汉族融合。”甚至连汉族的概念,在DNA检测下都已经不复存在。   此人研究方向是“少数民族遗传学”(请问汉族在他的研究范围之内吗?)此人此番结论多刊载于国内报纸新闻网页上,其
    大漢099 5-4
  • 40
    大长脸,鼻子长而直,肤色较白,个子高 ps:刘翔祖籍苏北,但是现在的苏北人大部分是西边的中原移民和南方江南蛮子移民,中原人和江南人都是小个子,
  • 21
    甲骨文的夷字其实象一个身上绑着绳索的奴隶,而且这个绳子从头上绑到身上,只留半截在外头,只要一个人拉着那半截绳子,就可把这个人象牲口一样牵着走 学者研究发现,甲骨文中的“夷”字常被写为“人”,应为“夷方”却写成了“人方”。于省吾在《释人尸仁【尸二】夷”》一文中认为“人夷一字,最初之人即夷,夷即人”,卜辞中“人方”即“尸方”、“夷方”,夷、人、仁、尸诸字相通。其中,甲骨文中是否有“仁”,学者说法不一。
  • 57
    前几年国外有学者提出在11—12万年前,人类的一部分走出非洲,他们在亚洲蒙古高原一带演化成一种即非白种人又非黄种人的人种,他们称之为泛欧亚人种。后来在5万年前左右泛欧亚人种又分化成白种人和黄种入。 50年以前,著名学者郭沫若就曾考证过,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古人类,体貌特征为胡须体毛较浓密,鹰钩鼻,具有明显的高加索人种外貌特征。古东夷族可能是介于白种人与东亚黄种人之间的一类人,他们身材高大。大汶口文化组平均身
    nzl098 1-14
  • 13
    23魔方定义的北方人就是带特定或一定量胡人基因的人。不是所有中国人都有胡人基因,反而基本是个中国人基因都有通古斯血统。 23魔方与微基因作为小小商业基因检测公司。 如果23魔方定义一个人检测出北方基因为100%,那么该人100%是胡人。
  • 66
    中科院得出的当前我国部分省份人均基因南北基因比例图,其中河南为北南比为50%左右、湖北为66%左右、山东为75左右。我国古代中心有点偏北,大约为我国冀南的66%左右,与上图基因里湖北人均66%是相匹配的,也就是说,从当前基因也证明了湖北人均是最纯正华夏或汉,河南人均接近上古三苗,山东人均有点偏胡人基因。
  • 8
    日本主体是来自于西周时期的,东北倭人移民,先后有吴越人,箕子人,伕余人,你能想象到东夷民族的移民都有,那么日本人就是最纯的东夷人,南北朝时期和倭国只有一海之隔的三韩人,到底是不是东夷人,毕竟整个半岛北部,住的都是东夷。 从语言上来讲,日语和朝鲜与差距是十分的巨大,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
  • 5
    把汉语和藏语组成一个语系是非常不客观的,应该把汉语重新组成一个语系,叫做羌夷语系,这还差不多,不能因为汉语里面和藏语同源词多一点,就让他和藏语组成一个语系,这完全是懒人划法。
    攘夷 3-26
  • 97
    淮夷,莱夷皆为商朝之大敌,但此“夷”字为他称,其涵盖的东部方国只有一个自称为“夷”,其他的却有“有夏”的自称。考虑到史书中夏商的交替,“夷”虽泛指方向(如东夷和西夷),所谓“东夷”中却很可能包含夏朝的支持者。夏对商毕竟有代朝之恨,所以两者相互敌视也不奇怪。 虽然周初统治者沿用了商朝的东部“夷化”政策,但这些“东夷”地区却在短时间内相对和平的融入了周朝。自此,称东部为“夷”已属多余。“夷”字本身,“
    大漢099 3-20
  • 72
    历时近十年,天水甘谷毛家坪遗址发掘工作于2021年5月划上了句号!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领队梁云总结:"为回答《清华简》"商奄之民西迁邾圉”而进行的发掘工作,现在从考古发掘的成果上来看跟《清华简》对不上!跟商奄之民对不上!或者西迁商奄之民另有地方,或者这条记载本身就是不可靠的!我只能这么说,因为我们干考古的根据考古材料来说话,考古材料支持谁我们就支持谁!” 哈!给东夷吹浇了一头凉水! 嬴秦来自东夷可以休矣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会员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