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吧
关注: 594 贴子: 27,796

一切忧患尽消灭,犹如莲花不著水。

  • 目录:
  • 佛教
全部
  • 1
    印光大师著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 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 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 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 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 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 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 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乐藏尊者 10-31
  • 0
    无常观的建立,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模式及内心沉淀的锻造。无数的计划和等待,在我们的日常中,随处可见,太多的期望值和规划性,来自于我们高看自己还有很多个明天及未来。但是现实生活中,无常从来没有预演,它不会和我们相约一个美好,再期许我们一个永诺。无常的到来,虽无声无息,却“盛况空前”。对于无常的“偷袭”,消极的情绪,会让人捶胸顿足,但积极的思维,却会让我们重新审视面对生活的态度。——嘎玛仁波切 顶礼供养皈
    曹盛华 9-24
  • 1
    心是可以转变的,也许我们以前对三宝的信心,只是口头说说、随意想想,但通过不断修持,一定能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中阴,一般是指死后中阴,但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在如梦如幻的中阴里生活。我们醒着的时候,是处在自然的“处生中阴”中;睡觉时,是在“睡梦中阴”中。如果随时随地都忆念着三宝,甚至在梦中恐惧时,也能想到三宝,那么在死亡中阴时,也有能力做到。——嘎玛仁波切
  • 10
    是谁在照见?是你,是我,也是“心” 谁在照见谁就是佛。
    lagran 5-16
  • 5
    人生一团泥,莫被表象迷!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这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饿得晕倒在庙门外。老和尚见了,叫小徒弟将他扶进庙里,同样吩咐端上最好的茶,准备最好的斋饭。 小徒弟心里嘀咕起来——上次那位达官贵人,为庙里捐了那么多的财物,自然有资格喝
    粘粘土 1-21
  • 3
    不生不灭“看”着生生灭灭.. 不来不去“看”着来来去去... 生活如流水般冲擦掠过,没有一点一点感伤...
  • 8
    出家前在医院工作的时候,常常有病人会问我:‘医师你几岁啊?’我说:‘三十二岁。’‘结婚了没有啊?给你作媒。’ 我就会请问她:‘请问您的日子过得很幸福是不是?’ 唉!竟然没有一个人跟我说‘是’! 一直到后来,有一个病人,她患子宫颈癌,每次来看病的时候都化妆得非常的漂亮,手指、脚趾都擦指甲油,口红也擦的很红。她每次来看完病就要给我作媒,她说:‘我侄子在国泰医院,人很不错。’我问她:‘你真的过得很幸福是不是
    Vol 12-6
  • 780
    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
    曲震林 4-28
  • 0
    学佛说 2016-08
    世间莫若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右持利剑烦恼断,左持青莲德相彰。
    学佛说 8-28
  • 11
    亡功福无比
    ghost__man 7-24
  • 38
    佛说百佛名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大众。前后围绕。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尔时世尊。为诸大众宣说妙法。时尊者舍利弗。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十指掌。而白佛言。唯愿世尊。演说十方现在世界诸佛名号。所以者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
  • 18
    中医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生和死在中医上的区别是什么?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为什么中医诊病的时候啥都问?问那些问题有什么意义?   中医说,生命起源于阴阳交 合,但最重要的是那一股先天之阳这是一股决定人的寿命多少的阳气。从小孩阶段,先天之阳最足,阳主动,阴主静,所以小孩子最喜欢活动,而且眼睛非常明亮, 很有神采,这些都是阳气足的体现。阳气在给予生命动力的同时,还担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 12
    中阴闻教得度---莲花生大士著 (又名西藏度亡经) [乾编]临终中阴与实相中阴 此下所述,为中阴境相现前时入观实相之法:死后听闻"观想喜怒诸尊得神识自在大教"而得大解脱之法。 [皈敬偈] 皈命神圣净法身:光明无量不可称; 皈命神圣圆报身:莲部以及喜怒尊; 皈命莲生大尊师:一切有情摄护神; 归命历代诸上师:佛之三宝我归敬! 第一节 引言 这部可使面临中阴境界的凡夫信士获得心灵或精神解脱的闻教得度大法,约有三分:初,序言
  • 9
    问。如何是大乘入道顿悟法要。师云。你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如木石。口无所辩。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阂。不被诸法所惑。自然具足一切功德。具足一切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法。心无诤乱。不摄不散。透一切声色。无有滞阂。名为道人。善恶是非。
    孟育杰 6-6
  • 14
    《般若经》里提到,有位菩萨经过多年挣扎着遵循菩萨道之后,他告诉佛说,他一想到获得证悟要花上这么久的时间,加上无数的众生都还未获得解脱,他就很气馁。 佛陀以一个比喻回答了他:想象一个母亲梦见自己的独子被湍急的河流冲走。她完全无能为力,然而,在痛苦绝望中,她愿意做任何事情来救这孩子,不顾自己的安危,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 要花多长的时间来救这孩子,完全不是她在意的问题;要花多少心力来救他,也完全不是她
  • 6
    佛教与现代科学的交集:时空是假相      宇宙究竟年方几何,天文学家推算为130亿—140亿年,在宇宙产生之前和未来的都是空性和无相的,是没有时间空间的。其实宇宙真相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      我们生活在宇宙中好比呆在蚕茧之中(宇宙这个蚕茧之外是绝对的真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跳出时空看问题方可看清宇宙真相,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在某种条件下时空会
    学佛说 11-12
  • 2
    佛法中说,身安则道隆,只有安顿好自己物化的生命,才能使道心安立。如果没有蔽体的衣服,没有千万间宁静的佛刹道场,佛法也无法安立于世间。这就充分肯定了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妙华法师 弘一大师在《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也有解释: 吾人修净业者,倘能于现在环境之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依苦境而消除身见,以逆缘而坚固净愿,则诚甚善。但如是者,千万人中罕有一二。因吾人处于凡夫地位,虽知随分随力修习净业,而
    ghost__man 9-23
  • 15
    依地藏经中所载奉行,能令吾人衣食丰足,疾疫不临,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寿命增加,虚耗辟除,出入神护,离诸灾难等。 古德云:身安而后道隆,即是之谓。
  • 3
    《华严经》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天灾人祸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冲击,但真正的无常却是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被忽略的生灭变化。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也是若干因缘和合累积的果,我们要从自身当下开始来思维无常,重视因果,转祸为福
  • 17
    云水禅心 - 古筝佛赞
  • 35
    忘掉身见,只是觉知周遭的一切。。
    学佛说 6-26
  • 19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 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 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 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 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 自性真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
  • 19
    能名副其实承担大势至菩萨法脉的贴吧。很好,很好。。。。
  • 3
    一路有你: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自己在不知不觉着伤害过多少人,包括自己的父母、爱人和孩子、经常是因为一时的情绪所导致,而后虽然懊悔不已,可已经造成了伤害,看下这篇文章,希望能给你一些感悟! 正文: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经常对别人出言不逊。他的父母和朋友总是劝他,他总是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就是几句话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后依然我
  • 15
    ……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 16
    每天、每时每刻,除了无梦的睡眠, 谁在看着你生活? 那知道你一切秘密、一切故事,没有一点疏漏, 从不离场、总是临在的是谁? 不管你如何变化,它不变化, 不管你如何波动,它不波动, 不管你生、老、病、死,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 它片刻不曾离开你,它是什么? 不管你在哪里,它总是在场, 不管你去哪里,它总是出席, 不管你如何难过、受伤、被染,它总是安全、完好, 它是谁?是什么?在你自性里寻找。 不管你干什么,它总是看着
    ghost__man 8-23
  • 22
    注:如果您在阅读此文后,有不同见解,也请不要用恶毒的言语加以攻击与毁谤,否则会犯谤法罪。
  • 31
    注:如果您在阅读此文后,有不同见解,也请不要用恶毒的言语加以攻击与毁谤,否则会犯谤法罪。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般若至尊

目录: 佛教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