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 59,265 贴子: 1,742,059

这里有胡同上空的鸽哨声

  • 目录:
  • 人文学科
  • 4
    前情提要:本人昌平人30岁,老婆山东菏泽的,回她老家总是莫名其妙觉得她家邻居和亲人对北京人印象很差,觉得北京人瞧不起农村的啥的,通过我一年努力,倒是让他们消除了这种观念。后来才知道始作俑者是老婆家邻居找了个“北京”儿媳妇(相识十年还没结婚),对方家长处处刁难他们,彩礼酒席啥的还闹的不愉快,双方都是做生意的,说是都有点钱。邻居听说我媳妇儿找了个北京的就一直吓唬媳妇儿家,北京人不行怎么怎么样的,把他们受
    reashion 22:19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7
    白鹡鸰忙着吃,白鹭忙着飞。密云不老屯清水河
  • 53
    完全接受不了臭豆腐,太臭了闻这个味道就不想吃,但红色豆腐还是能接受的就是玫瑰腐乳,这老哥直接一大块臭豆腐和臭豆腐汤直接拿热面浇上去这一屋子都坐不住人了,话说老北京真的都爱吃这个东西吗?
    tigerbeatle 19:08
  • 20
    西四北大街延吉餐厅再向北走一点,过去路过没注意, 护国双关帝庙,过去是居民住宅,现在建筑修复好了。大家可以进去看看。 下边上照片!
    工体灯光 18:36
  • 2
    我看自媒体上有许多年薪百万以上的,年薪几十万的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挣的是人民币还是某些特别节气纸币啊? 这种高收入的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啊? 我这种最底层的真是想都不敢想。
  • 14
    助残助学助就业,中央巡视组看过来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9
    出发,去父母家,陪他们过悲哀的五一回复亲友邻里:我一直住石景山,强拆后我找了一段时间房子,房山租过房子,丰台租过房子,最后在石景山合租了一间屋子(注一间屋子不是一居室),我的左膝,被拆迁办周磊,撞的半月板撕裂伴囊肿形成,+韧带撕裂,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哪个房子我也租不起……父母强拆那天被绑架到海淀区金隅瑞和园,报案警察至今未处理,起诉征收方至今无安置,想回自己家已成废墟
  • 0
    在第一轮都出局了,这倒干脆啊 可谓是难兄难弟啊。 不过接下来,掘金要面对强大的雷霆队! 雷霆可厉害,全联盟第一,球员20多岁,体力棒!严密防守,还歇了八九天吧?而且又是主场优势,掘金虽然淘汰了快船,但掘金的前方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希望威少能有一枚总冠军戒指,但掘金是不是能过得了雷霆这一关,我看真悬,助他们好运吧。
  • 155
    前天在公园一问20,要是在老家也就算了,可北京这7块钱一串糖葫芦都地方棉花糖怎么可以这么贵。有没有大哥知道啊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6
    看电视的时候老是听到那个背景音乐,感觉心痒痒,但是搜不到,请问谁知道
  • 9
    现在吃鱼,都学着讲究学南方人,这“斑”那“斑”的才上档次。 但咱北京人早年间只认来自天津的黄花鱼。 黄花鱼又叫石首鱼,《本草纲目》记载此鱼甘平无毒、开胃益气,老人孩子身体虚弱的人最宜食用。 从唐代就开始大量捕捞。直至清代。 每年旧历三月的渔汛,新鲜黄花鱼运到崇文门,税官必须先选一批最好最大的黄鱼,送到宫里 皇上娘娘先尝过这口鲜,民间才允许售卖。 捕其他鱼类基本靠经验加运气, 唯独抓黄花鱼还可以“听声儿”,
    老任 5-4
  • 12
    老年间冬天奇冷。 除了煤球炉子和大棉袄,二棉裤之外,老北京人会喝二口的,讲究来二两暖暖身子。 尽管现代医学证明,酒精只是加速了血液流动,并非真的温暖,甚至还有丧失体温的可能。 但毕竟感觉上的确暖和了。 此外,穷人还有二个法子避寒,就是吃烫饭和热汤面。 前者就是不管家里还剩下什么,饭呀,菜呀,加水一起咕嘟,相声里珍珠翡翠白玉汤那个意思。 有绿叶菜可以放上二片。然后趁热来上二碗,保证能出身透汗。 后来生活好了
  • 13
    什么《三国演义》、《水泊梁山》,还有《烈火金钢》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22
    顺义是北京的远郊区县,可顺义在59前以前属于河北,其实不止是顺义当时北京现在的很多郊区都不属于北京。
  • 15
    咱北京人为自己面条自豪 不管是讲究的打卤面,还是快捷好吃的炸酱面。 但这并不妨碍各种外地面条的进入 最早的外地面,应该是山西的刀削面。 大酒缸的必备品种,客人酒喝得差不多了,叫上一碗面,图个醉饱。 特点就是快,煮面的锅整日滚开。师傅拿着合好的面团,运刀如飞。一两分钟,就削好一碗。煮个几分钟。浇上浇头,一会儿就可以上桌了。 阳春面 来自江南水乡。 讲究汤清面爽,但实话说对咱北京人来说,太过寡淡。所以拥戴者不多
    hbrpq_f5 5-1
  • 9
    春天头口鲜的香椿很多人应该已经吃过了。 尽管几乎都是大棚货,甚至从外地运来的。 其实还有另一种时鲜,值得一尝。 就是花椒芽了。 顾名思义,即花椒树的嫩叶。 中医认为此物性温,有通经(络)驱寒,提升人体阳气的功效。 而且维生素含量丰富,是有益身体的好食材。 吃法简单。掺上面粉,鸡蛋,煎炸都可。 焯水凉拌也行。 咱北京,还有一道花椒芽面 把花椒芽洗净,切碎。配上炒好肉沫做成汆面。 吃上一口满嘴清香。加上微微的香麻,
  • 12
    现在各色节日,除了过春节还有点意思。 其他基本都索然无味了。 而老年间,咱北京人最看重的节日有三个, 第一就是端午 吃粽子,是南北共有的习俗,而咱北京人讲究吃黄米小枣的。 之中枣子讲究以密云产的最好。用马兰草捆扎。 这种粽子都是郊区农民做好了,运到城里来卖,是不是非得相声里的“马坡”不一定了 现在南方粽子一统天下。 咱北京自己的黄米粽反而几十年不见了。 此外还讲究吃五毒饼,因为春回大地各种进入冬眠的蛇虫鼠蚁,
  • 5
    现在人讲究追剧 小时候北京人还追过纪录片 「动物世界」在1981年播出,赵忠祥配音 北京人或者全中国的人第一次从电视上看到了绚丽多彩的非洲大草原。 看到了狮子猎杀羚羊和声势浩大的角马大迁徙。 当年风靡全国,晚上播出的时候,全家守候。 这部片子是英国BBC于1977年制作,原名「野生动物世界」。一直播出到2005年才结束,共253集 当年中央台只引进了一小部分。但已经让中国人感到赞叹不已。 笔者至今还记得片头的旋律和一些画面 另一部重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6
    有前门,是不是就有后门,我记得小时候听戏匣子里说过,北京有前门,那就有后门,后门就是地安门。我昨儿在微信里的直播视频里,看到一个导游在地安门直播,我就说了一句这是后门,他让我一边呆着去,他说有后门桥,那来的后门。
  • 5
    看现在网上的焖子大多是驴肉焖子,我怎么记得那时的焖子不是驴肉的?那时我还小,只顾吃,不关心原料和做法。
    hbrpq_f5 4-30
  • 9
    跟早点当“稀”的喝的豆腐脑不同。 咱的老豆腐通常都是下午出摊。 小贩担着个担子,一头是各种调料,粗瓷大碗,勺子等家伙式 另一头是装着老豆腐的木桶。 找个地方宽敞不碍事的地方就可以营业了。电视剧里那种还提供桌椅板凳的老豆腐摊当年是没有的。 老豆腐和豆腐脑的最大区别就是必须用卤水点,石膏点出来的质地太软做不了老豆腐。 当年在京城卖老豆腐的以河北人居多 吃主来了,小贩会从豆腐桶里铲出一块儿,四四方方的老豆腐,提
    hbrpq_f5 4-30
  • 18
    欻拐,亦唤作欻嘎拉哈。
    hbrpq_f5 4-30
  • 10
    说起菜百大家总会想起京城黄金第一家,其实菜百最开始是百货商场,菜百成立于1956年到明年就整七张儿了最早的菜百不在白广路而是骡马市大街,菜百和白广路等老商场一样有独立的分支,我小时候菜百边儿上就有个菜百文化用品商场,专卖文体用品我第一台小霸王游戏机就是在这儿卖的这个商场一直开到2000年左右都还在菜市口街上文具虽然款式不新但价格实惠、耐用.....1988年菜百才开始卖黄金也兼营百货、食品,那个时候的菜市口大街商业比现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4
    凤头鸊鷉加固巢穴,孵蛋,打架斗殴。苍鹭除了飞就是吃。
  • 20
    这塑料杯恍惚记得应该是1984年夏景天儿扑奔东四西北角儿那儿嗬儿青海餐厅一楼喝啤酒内前儿就势儿顺出来的,(70年代末时兴过一阵子推广简化字儿“啤酒”的“酒”字儿就简化成了内样儿)蓦然回首已四十余载。
  • 0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5
    各位吧友们?有哪位知道北京站附近是否曾有一片德国坟地?1959年建北京站时占用了,知道的话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 81
    这部电视剧有人看过吗?
    草莽11 4-27
  • 370
    西四北小学,小绒线小学,西四北三条小学。
  • 7
    白广路是从1953年开始拓路修街到1954年启用通车,1965年取白纸坊街和广安门内大街的字首,改称白广路。白广路两侧建立了“总参三所”大院、轻工部(后来的电力部)大院、白广路二条4号的五机部五院宿舍大院、北京第六十六中学、大华陶瓷厂、宣武体育场、水利水电干部学校(今水利部)大院、七号“八一厂宿舍”(今民政干部学院)大院、白广路商场和路东的“黑冶”(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大院、广安门电影院等建筑。白广路中部是白广
    老任 4-27
  • 15
    红胁蓝尾鸲,摄于天坛科普园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0
    现在馋了或者家里临时来了个客人 又没什么准备,通常都是自己或者打发孩子到卖熟食的店 切点香肠小肚或者来只烧鸡,拌好的凉菜,再买点啤酒。 回家切开装盘,就是很丰盛体面的一顿待客的饭。 老年间也差不多。 但分档次 最低一档叫背红柜子(贵教背白柜子),卖“熏鱼儿”的,以下水为主,但味道做得绝不差。 最受欢迎的是猪头肉,猪肝儿,苦肠等等 便宜,好吃,但多少有点上不得台面 所以想再上一个档次,就得关照“盒子铺”。 那时
    老任 4-26
  • 130
    某年去首博在半地下的书店买了几副扑克牌,有老胡同照片的,有老北京民俗绘画的,回来自己扫描了几张,不是很清楚但能看出昔日胡同的风韵,而有的胡同已经不存在了。 每层一张,以便吧友们找到自己熟悉的胡同。
  • 13
    首先必须澄清的一点。 现在我们吃的99%的酱油,都是所谓化学酱油。和祖宗传统的酿造酱油,也叫“秋油” 几乎不算一类东西,后者工序繁杂。最快几个月,最长一年才能生产一批货。 而化学酱油,几天就能出生产出一大堆。 二者在口味和营养上也几乎是天差地别。 化学酱油是19世纪,德国人发明的。主要原料是“豆粕” 通俗的说就是喂牲口的豆渣。 而传统的酿造酱油的原料必须是正经和黄豆和黑豆。 但就这么个档次的东西,当年也是重要的调
    lk564198 4-25
  • 7
    这种前面开开窗的老公交还是第一次见到 座过它的恐怕也得70左右了。
    八面槽 4-2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0

会员: 老北京

目录: 人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