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26日
漏签
0
天
历史吧
关注:
4,086,945
贴子:
73,871,116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55
回复贴,共
4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历史吧
>0< 加载中...
zt—我这一代东京人(作者:新井一二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题记:
其实,每一段个人生活的记录,都是一段历史的记载
那么,无数段个人生活的记录,最终汇成的就是历史
送TA礼物
1楼
2011-03-14 21:54
回复
苗木山蛤蟆仙人
混一戎华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灭零
2楼
2011-03-14 21:55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战后日本人热烈向往美国式生活(一九五六)
3楼
2011-03-14 21:56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是一九六二年在东京出生的。户口簿上写的出生地点是涩谷区红十字会产院,算是东京较好的医院之一。比我大两岁的哥哥也在同一个地方出生。听说,奶奶当初对儿媳妇的决定颇有意见;毕竟她自己把九个孩子都在家里生下的,何必花好多钱到医院生小孩?说家里,其实是整天都有很多人来来去去的寿司店后面。母亲属于战后受民仐主教育长大的一代,绝不肯服从婆婆的命令。多年以后,她还对我诉苦道:“刚怀孕的时候,你奶奶叫助产士来诊察过我。就是跟铺子只隔一张纸门的地方,又没办法锁住,随时会有人拉开门进来的。当时,店里雇佣好几个伙计、徒弟,全是年轻小伙子。我怎么受得了他们好奇的眼光?”
看统计,一九五五年在日本呱呱落地的孩子当中,在产院出生的只有百分之十八,到了一九六五年竟增加到百分之八十四:分歧点是六○年,此后在产院出生的婴儿永远超过一半(直到二十世纪末,才出现一些人批判产院分娩造成母子之间的心理鸿沟,并主张恢复家庭分娩)。那一年,谢国权医生(台南诗人竹轩谢溪秋三男)写的《性生活之智慧》问世,用照片介绍做仐爱姿势的书轰动全日本,成了总发行量达三百万本的超级畅销书。当时,他就在红十字会医院当产科主任,我是由他接生的。可见母亲多么会赶时髦!奶奶一个人无法挡住时代潮流的势头,最后非让步不可了。但是,婆媳矛盾日趋激化。我懂事的时候,父母早已从寿司店搬出来,在新宿区神田川边只有一间房的木造平屋,独立经营小家庭了。
4楼
2011-03-14 21:57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产院分娩一九六○年左右普及,图为生后三个月的定期诊察严重空气污染导致大量儿童患上气喘病(一九六五)
5楼
2011-03-14 21:58
回复
收起回复
瓶中鱼眼底沙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关东!!
7楼
2011-03-14 21:59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9楼
2011-03-14 22:11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那年夏天,日本全国为大阪博览会(EXPO70) 沸腾过一回。“你们好,你们好,从世界各国来的朋友们!你们好,你们好,到樱花国来的宾客们!”:流行歌手三波春夫开朗做作的歌声弥漫着东京的大街小道,社会风气确实肤浅得可以。当时,我家已经有了弟弟和妹妹,母亲肚子里还有一个,即是年底将要出生的老五小弟。父母决定暑假举家去大阪看博览会,但是开支要尽量节约。坐新干线太贵,于是父亲开五百多公里的私家车去;小轿车后面的位子挤满了四个孩子,困了就要重叠地睡觉。住旅馆太贵,于是托亲戚订了某公司休养所,但是一个在滋贺县琵琶湖边,另一个在神户六甲山顶,都离大阪相当远。酷热的夏天在人山人海的博览会场,到底看见了什么,老实说我不太记得的。美国馆展出阿波罗号从月亮带回来的石头,吸引最多人,但是排队好几个小时才能进去的,好像我们没有看到。模糊地记得我跟家人分开,单独进去了一个东欧国家的展览馆,似乎是匈牙利的。我买票吃了一种当地食品:上面撒着酸酸的白色酱,不太合口,但是非常特别,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异国风味。当时,有个电视知识比赛节目送给冠军的奖品是去夏威夷的团体旅行券。我周围还没有人战后去过海外旅游;有个同学因父亲调职而搬去德国,叫我们羡慕至极的。在博览会场尝到的欧洲小吃让我长年忘不了。
11楼
2011-03-14 22:12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2楼
2011-03-14 22:14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5楼
2011-03-14 22:17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图片说明】一九七○年为了改进空气质量,闹区开始周日禁止车辆通行,图为银座大街泡沫经济时期的东京,到处拆掉平房盖了公寓
七十年代的日本有个流行语叫“一亿总中流”。中仐央仐政仐府每年施行的舆论调查中,被问“你家经济状态属于上层,中上,中中,中下,还是下层”,回答说中上、中中、或中下的比率,一九五八年有百分之七十二,到了一九七三年则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这十五年里,国民平均收入上升幅度为二点八倍,绝大多数日本人的生活确实改善了。同时,随着都市化的进展,从前很明显的白领/蓝领区别不再容易看得出来了:穿着西装系领带、开着私家车上班的公司职工,到了职场就换穿工作服而从事生产线劳动,没人觉得奇怪了。结果,很多其实属于蓝领—工人阶级的日本人,一相情愿地把自己划为“中层”;我们家也不是例外。父亲虽然中学毕业,但是白手起家做了小公司老板,虽然有起有落,从未穷到挨饿穿不暖的田地,自我感觉还不坏呢。谁敢说我们家属于下层?
然而,在高中同学们面前,我的自尊心受了严重的创伤。母亲受的打击好像比我还厉害;陪我参加入学典礼后,她再也不肯来我学校了。主要不是人家有钱,而是文化根基之厚压倒了我们的。比如说,我父母没有阅读的习惯,至多看报纸翻杂志而已,当然没什么藏书可说;同学们家倒有高达天花板的书架,装满的东西名著是家庭成员之间聊家常时候的话题。又比如说,我父母喜欢跟着爵士乐跳舞,哥哥则玩吉他、搞摇滚乐,在亲戚朋友当中,我们家算是有文化的;名校的同学们却是从小听古典名曲长大的,个个都会弹钢琴、拉小提琴,或者日本三弦,放学以后的课外活动项目中,竟然有交响乐团、歌剧团。我当时连一次古典音乐会都没有去过,更何况歌剧演出,听到从附小上来的名媛们哼着意大利语歌曲,不能不受到极其深刻的阶级震撼。要参加体育社团吧,骑马、帆船等专门属于上流社会的项目可不少,叫我只好从远处向往而不敢插手。我十五岁就发现了日本社会的establishment,也意识到难以跨越的阶级鸿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区别?恐怕至少追溯到三代以前:人家的祖先不是武士就是富农,我祖先则是吃不到干饭的贫农。
17楼
2011-03-14 22:19
回复(3)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日本所谓的名门中学,主要意味着升学成绩好,具体来说考上东京大学的人数多。同时,越是程度高、难考进的学校,越有标榜自仐由主义的趋势。学校当局对学生的管理相当松弛;没有制服,没什么校规,跟其他学校比较,自仐由得多了。我们是高中生,但是所受到的待遇基本上跟大学生没有分别,一点不拘束地泡咖啡厅也去酒吧,尽情享受名门生的特权。同班男同学们,一来出身不错,二来书念得也不差,即使没考进东大也都上了好大学。几年以后毕业找工作时,他们的职业选择颇为保守,除了继承家业做医生的少爷们以外,很多要么做了高级官僚,或者加入了三井、三菱、住友等大财阀旗下的银行、商社、制造业公司。女同学的选择当时还很有限;成绩最好的人都做了医生,其次则做了学者,任职于普通企业的人一般就很快碰到了“玻璃花板”,即使没有被迫辞职,也不能担任重要职务。等到一九八五年,即我们多数人毕业本科后的第二年,男女雇佣平等法才施行,法律上保证两性就业机会该平等了。但是,法律归法律;现实为,直到今天,日本是女性社会地位在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
一九八一年,我上了私立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该系一年级共一千一百一十名学生当中,女学生只有七十多,所占比率才百分之七,而且连一个女教授都没有。果然,政经系校舍内没有女厕所,要解手一定得到院子里后来添盖的小屋子去,不方便极了。我选择的第二外语是当年算冷门的汉语,结果两班同学共一百名里,竟然仅有我一个女学生(也就是百分之一整)。九十年代以后,学汉语的日本人大幅度增加,除了英语以外,这些年最多人学的外语就是中国话了。如今在早大政经系也有多半学生选修汉语。但是,八十年代初,日中经济交流还不太紧密,刚建交时期的中国热稍退了之后,只有少数人在学汉语的。作为唯一的女学生,我在汉语课堂上无法避开老师的视线,非得努力学习不可了。好在我对这一门课,从一开始就特别喜欢。
当年我们系的汉语主任是著名的音韵学者藤堂明保老师;他是日本中国语文学界的泰斗,本来做东京大学教授,却在一九六八年的学生运动中支持学生造反而辞职,转到早大来当客座教授的。后来回想,我深深感觉到,由藤堂老师亲自教一年级学生汉语是老天爷给我送来的人生礼物。记得第一次上课时,他在桌子上放下索尼录音机,一按扣子就传出来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国音乐,前奏完毕后,女高音开始唱:“北风那个吹……”。接着,全体学生跟着老师练习四声:“妈、麻、马、骂”。那瞬间,好像一股电力通过了我整个人,被雷劈了一般,从头到脚全身发抖。汉语美丽极了!不仅听起来特别悦耳,而且说起来非常舒服,说一句话就像唱一段歌。说我对中国话是一见种情,一点儿也不夸张。藤堂老师看见我的表情,马上建议说:“你真要学好,光在大学每星期上两堂课是完全不够的。去日中学院吧。上傍晚的课,每个星期三次,学费很便宜,而且我当院长。”
18楼
2011-03-14 22:20
回复(2)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选修汉语,主要出于对远处的向往。在早大的入学申请书上填写“第二外语选择”时,在“德、法、西、俄、中仐”共五种语言当中,对我最有“异国魅力”的就是中文。自从在大阪博览会场尝到了东欧风味以后,我是一直憧憬远处的。小时侯,接触到外国文化的机会少之又少;偶尔被父母带去横滨中华街吃饭,我都兴奋至极。好热闹的大街小巷边,挤满着大餐厅小饭馆,大红大绿的招牌就是跟日本食肆的素淡颜色不一样,而且门前挂有全鸡全鸭之类,有的更是压扁过的。哇,多么特别!可以说,横滨中华街是一九六○,一九七○年代的东京小孩唯一能踏足的外国领域。进入了青春时期,别人大多热中于英美文化,我却始终被稍微不一般的地方所吸引。十三岁,自己看书学过一点西班牙语。十四岁,集中看了日本作家五木宽之以东欧、苏联为背景的小说。十六岁,在高中上了两年的德语课,但被复杂的语法吓坏,也嫌语音不悦耳。当年,“汉文”还是日本高中生必修课之一;把古汉语用古日语念下来,很不好啃。但是,我们满喜欢听老师讲有关古代中国文人的种种插话,比方说,爱酒如命的大诗人李白晚上坐船要捕捉水面上的月亮而不幸溺死等。另外,“国语”课本收录的鲁迅作品《故乡》(竹内好译),对我们影响也相当大,几乎每一个同学都能背诵最后两行,登场人物闰土又亲切得犹如住在远处的老朋友。对我来说,中国文化一方面并不陌生,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上的距离与社会体制之不同而觉得非常遥远。两个互相矛盾的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很强烈的“异国魅力”。
高中、大学时期,我经常因没赶上“火红的年代”而感到遗憾。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日本学生,早已失去了对政治的兴趣,连文学都开始受冷落,大家各管各的后现代风气正在成气候。大学校园和平安静却充满着颓废的享乐主义。只有少数男同学认真上课,其他人则从大白天起忙于打麻将,到了晚上就带女校学生去迪斯科舞厅。她们打扮得跟最新一期的时装杂志《JJ》一模一样,有时像冲浪族,有时像美国常春藤大学女生,始终没有个性可说。因为政经系里的男女不平衡实在过头,我在大学总觉得不自在。加上,早大学生多数来自外地,没见过世面,不懂得都会生活,和我那些潇洒成性的高中同学们比较,真是土得要命,羞死人了。
19楼
2011-03-14 22:21
回复
收起回复
小野冰月
隋匡山河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回复:24楼
不在吖,只是偶然看到这段新井一二三的回忆性散文,其中关于江户水城被现代东京所吞没的桥段,联想起几个月前和《后望书》的作者朱幼棣先生有过一段简短的交流,以及想起梁思成先生,想起我那始终不曾圆的北京四合院之梦,遂贴出来感慨一下。
26楼
2011-03-14 22:30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印巴关系迅速恶化已爆发交火
2434620
2
盘点撸圈五大究极龟龟
2134110
3
谈了两年的女朋友把我绿了
2013060
4
发钱鼓励结婚这招能行吗
1928853
5
明日方舟六周年前瞻讨论
1737918
6
重制版一拳到如今one没有责任吗?
1419425
7
Jiejie遭榜一女粉痛批态度敷衍
1297008
8
六小龄童大战黑神话悟空
919954
9
特朗普说乌克兰永不入北约
796906
10
朝鲜手搓新型驱逐舰战力如何
670383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