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东湖岸边的一只猴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三三两两的老人不时来湖边观看。
相对生活很宁静祥和的山庄人,彼此相似的年龄,他们的茶余饭后没有那么多的调味剂来润口。突然的一只猴子出现在山庄,那就成了轰动一片人的新闻。
这是一只毛发棕褐色,四肢健硕,但面向已经近似晚年的老猴子。要是搁在动物园的猴山里,在众多的群猴中,也就是很不大招惹眼球的老大爷了。
这猴是怎么来的,还真没有人说的很清楚。看到这只猴子的那天早上,几个老阿姨走过东湖。
廊子傍的矮树丛呼啦啦的一阵晃动,一只体头硕大的动物,连窜带蹦的跑到一棵大柳树下,瞬间爬到了树顶。
几个阿姨吓了一跳。:“嗨,什么玩意啊。“姓顾的阿姨甚至觉得有点心率加速。
刘阿姨眼尖::“是猴子,老猴子。”
“快,告诉老盛去,这要是养个猴,该多好玩啊。”几个人指着喊着。
老盛闻讯赶来了,还拿了根绳子。
猴不是猪,凭着力气就能把它摁倒捆上,猴子会蹦、会跳。这没容老盛放开套,猴子已经在树杈间三窜两跳的上了房没影子了。
大家还以为猴子就会跑掉不来了,谁知没一会,那猴竟然又出现在湖北边的树丛里。
它不走,老盛自然来了精神。他琢磨,猴子呆在这,应该有它呆在这的道理。那么大的猴,显然不是野生的;私人家养的,一般不会跑;是马戏团的吗?有可能但说也说不好。那应该是什么原因让它不走呢?对,它是饿了,动物界“鸟为食亡”,估计猴子饿了,找人要吃的,也是它生活的经验吧。
找了点吃的,猴子就能来吗?人的脑子毕竟不是猴子的脑子,放在岸边的食物有人看着的时候,始终没见猴子来吃,可隔天又没有了,是猴子吃的,还是让野猫老鼠吃了,就不得而知了。
猴子就这样与人们周旋着,不即不离,不见不散。
老人的心肠都是软软的,心都是柔柔的,那么老的一只猴子,和人长的差不多的猴子,无依无靠,风餐露宿,太让他们惦念了。不时的有人对老盛说,想个办法吧,别让猴子那么流浪
想办法?老盛也是奔70的人了,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跟着猴子窜房上树的去逮它吧。
于是,老盛决定弄个铁笼子,在里边放上好吃的,引诱猴子进笼,如果得逞,笼子就成了猴子今后的居所。要是猴子老实听话,身体健康,也许,猴子便能与人亲密接触了。
好吃的放什么呢?有人说,猴子爱吃香蕉。说归说,就是没人去买,不知道是嫌贵还是怕老盛吃了,反正没好吃的,猴子也不愿意进笼子。
而老猴子仍然不时出现在山庄的各个角落里,显然不愿意离开。
看着老猴贪恋的神情,盛大叔忽然彻悟什么了,说这猴子不用逮了。
为什么?有人不明白。
“你想啊,咱这是国际敬老院哪。老人这么多,都在这儿滋润舒适的生活,什么也不用做。那猴子看的明白,心里准想。它也老了,要敬老,就该有它一份吧。”
那就听老盛的吧,反正也逮不着,又是近亲,老人惜老猴,惺惺惜惺惺,随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