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轼不但不怒,反而有些惊喜。他循声望去,一个白衣少女,手里拿着一本书,冷冷地立在门槛处。那便是我的弗姐姐。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遇。
其实苏轼人并不是坏,不过有些许的年少气盛、恃才傲物罢了。弗姐姐恼他以文压人,口上轻薄,才出言教训他的。但苏轼倒也坦荡,自知理亏,便诚心向吕梁道歉。众学子也佩服苏轼文才敏捷,很快就冰释前嫌。
书院里面不光是读书写字,也教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农垦劳作。伯父从来不要求学生必须学什么,而是你喜欢什么,便学什么。至于学费,富家子弟可黄金百两,普通人家也可三五百文,甚至是一担水果、半篮鸡蛋,只要虚心求学,都可以作为学资。
最热闹的还是书舍。每日拂晓,我都能看到一干学子在书舍里面摇头晃脑地读文章。
我不解的问苏轼,“为什么一定要摇脑袋啊,你不晕吗?”
苏轼拍了一下我的脑门,“摇脑袋,才能背文章啊。不摇是背不出来的。”
我才不信呢,“你是小狗,你骗人,弗姐姐从来就不左摇右晃的,可她什么文章都背得出来。”
“你才是小狗呢!你弗姐姐哪能什么文章都背得出来,那不成了神童?一个女儿家,哪有那么大本事。”苏轼一脸不屑的神色,仿佛又有点狐疑。
“可不是。我姐姐的文章是书院第一名。我伯伯说了,如果我姐姐去应试,一定能中状元。”
不知道他信不信我的话,我只看到,他愣在那里,发了好一阵子呆。
弗姐姐并不是每天都到书舍来的。可自苏轼来了后,我天天都去书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要笑话苏轼的脸长呢?我觉得刚刚好啊,眉疏目朗。他的表情可丰富了,就喜欢用诗句来作弄人,每每得逞,便哈哈大笑。学子们知道苏轼的性情,并无恶意,反而也乐在其中。若是哪日得了什么妙句,驳了苏轼,便会洋洋得意一整天,比得了伯父夸奖还要高兴。
我常常把书舍的趣事说给弗姐姐听。她总是浅浅地笑,摇摇头,“那个苏轼,一张嘴,不饶人。将来是要吃苦头的。”
苏轼也喜欢和我说话,问我识不识字,念过什么书。然后拐弯抹角问我弗姐姐的事,譬如今天她又看了什么书,做了什么诗句?我不会说谎,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不过我知道得也不多,姐姐看的书很厚很厚,封面的字我也不识得。于是,我乘姐姐不在,把书偷出来给苏轼看。苏轼看过之后,便再不言语了。
苏轼喜欢写诗做文章,下笔很快,写完后还要大声朗诵出来。这个时候,众学子也都放下手中书卷,作洗耳恭听状。我喜欢看苏轼那个时候得意的神色,让我觉得他整个人都在发光。有几次,我看到弗姐姐也站在窗外,听得入神。
书院的后方有一方碧潭。时常有人来此放生。学院里的书生,也爱到这里闲耍,节省下米饭,喂养池中龟鱼。久而久之,池中龟鱼也养成习惯,一旦有人走近,便个个抬头索食。
端午节那天,来了很多文人。听说苏轼的父亲苏洵也来了。伯父备了薄酒招待。膳后,一干人等就出外散心。路过碧潭,苏洵见学子们抛食喂鱼,甚是有趣。就问伯父,“这是何地?”
这是他们第一次相遇。
其实苏轼人并不是坏,不过有些许的年少气盛、恃才傲物罢了。弗姐姐恼他以文压人,口上轻薄,才出言教训他的。但苏轼倒也坦荡,自知理亏,便诚心向吕梁道歉。众学子也佩服苏轼文才敏捷,很快就冰释前嫌。
书院里面不光是读书写字,也教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农垦劳作。伯父从来不要求学生必须学什么,而是你喜欢什么,便学什么。至于学费,富家子弟可黄金百两,普通人家也可三五百文,甚至是一担水果、半篮鸡蛋,只要虚心求学,都可以作为学资。
最热闹的还是书舍。每日拂晓,我都能看到一干学子在书舍里面摇头晃脑地读文章。
我不解的问苏轼,“为什么一定要摇脑袋啊,你不晕吗?”
苏轼拍了一下我的脑门,“摇脑袋,才能背文章啊。不摇是背不出来的。”
我才不信呢,“你是小狗,你骗人,弗姐姐从来就不左摇右晃的,可她什么文章都背得出来。”
“你才是小狗呢!你弗姐姐哪能什么文章都背得出来,那不成了神童?一个女儿家,哪有那么大本事。”苏轼一脸不屑的神色,仿佛又有点狐疑。
“可不是。我姐姐的文章是书院第一名。我伯伯说了,如果我姐姐去应试,一定能中状元。”
不知道他信不信我的话,我只看到,他愣在那里,发了好一阵子呆。
弗姐姐并不是每天都到书舍来的。可自苏轼来了后,我天天都去书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要笑话苏轼的脸长呢?我觉得刚刚好啊,眉疏目朗。他的表情可丰富了,就喜欢用诗句来作弄人,每每得逞,便哈哈大笑。学子们知道苏轼的性情,并无恶意,反而也乐在其中。若是哪日得了什么妙句,驳了苏轼,便会洋洋得意一整天,比得了伯父夸奖还要高兴。
我常常把书舍的趣事说给弗姐姐听。她总是浅浅地笑,摇摇头,“那个苏轼,一张嘴,不饶人。将来是要吃苦头的。”
苏轼也喜欢和我说话,问我识不识字,念过什么书。然后拐弯抹角问我弗姐姐的事,譬如今天她又看了什么书,做了什么诗句?我不会说谎,一五一十的告诉他。不过我知道得也不多,姐姐看的书很厚很厚,封面的字我也不识得。于是,我乘姐姐不在,把书偷出来给苏轼看。苏轼看过之后,便再不言语了。
苏轼喜欢写诗做文章,下笔很快,写完后还要大声朗诵出来。这个时候,众学子也都放下手中书卷,作洗耳恭听状。我喜欢看苏轼那个时候得意的神色,让我觉得他整个人都在发光。有几次,我看到弗姐姐也站在窗外,听得入神。
书院的后方有一方碧潭。时常有人来此放生。学院里的书生,也爱到这里闲耍,节省下米饭,喂养池中龟鱼。久而久之,池中龟鱼也养成习惯,一旦有人走近,便个个抬头索食。
端午节那天,来了很多文人。听说苏轼的父亲苏洵也来了。伯父备了薄酒招待。膳后,一干人等就出外散心。路过碧潭,苏洵见学子们抛食喂鱼,甚是有趣。就问伯父,“这是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