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属抚州市。东邻崇仁、宜黄;东南连宁都;西南接永丰;北毗丰城;西北靠新干。乐安话属赣语抚广片。乐安境内方言大致可分为县城话、公溪话、戴坊话、罗陂话和招携话五个小片,本文讨论的是湖溪话(属于戴坊小片)的完成体情况。
在普通话中,完成体和已然体是用“了”来表示的。语法学家根据“了”所处的位置不同,把“了”分为了1和了2。“了1”用在动词后,名词性宾语前;“了2”用在句末,通常置于名词性宾语后。一般认为,“了1”是现代汉语完成体的标记,“了2”是现代汉语已然体的标记。作为完成体的标记,“了1”的语法意义是表明谓词和其他谓语形式的词义所指处于事实的状态之下。作为已然体的标记,“了2”的语法意义主要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此外,“了1”和“了2”有一种偶合的形式,即当“谓词+了”出现在句末(不带宾语)时,如果“了”既表示一种变化已经实现,又表示新情况出现,那么“了”应该可以算做“了1+2”了。
在湖溪话中,表示完成体的方式是:谓词+哩/了。
1哩
在湖溪话中,“哩”是功能最强大的完成体标记词,它能出现在众多语法结构中。
“哩”用在句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1”。例如:
(1)我吃哩三碗饭。我吃了三碗饭。(动词谓语) (2)渠在该里坐哩三个钟头。他在这里坐了三个小时。(带时量补语)
(3)我去哩七八遍都冒见渠。我去了七八次都没见着他。(带动量补语)
(4)我畀哩两块钱渠。我给了他两块钱。(带双宾语)
(5)二仔昨日请哩张老师吃饭。二仔昨天请了张老师吃饭。(兼语式)
(6)老陈教书教哩三十多年。老陈教书教了三十多年。(重复动词)
(7)我话哩你几遍,你就是不听。我说了你几次了,你就是不听。(带宾、补)
(8)该几年老王老哩蛮多。这几年老王老了很多。(形容词谓语)
动词和“哩”之间还可以加补语,例如
(9)姆妈舞正哩饭。奶奶弄好了饭。
(10)渠斫断哩该蔸树。他砍断了这棵树。
(11)渠起来哩。他站起来了。
(12)衣裳都洗清哩。衣服都洗干净了。
“哩”还可以用在连谓句或紧缩句中,表示前后两个动作有先后关系。例如:
(13)渠昨日吃哩饭正来。他昨天吃了饭才来。 (14)我个女仔放哩学就猥。我女儿放了学就玩。
(15)明朝我上哩车就打电话畀你。明天我上了车就打电话给你。
(16)母舅办正哩事正会来。舅舅办完了事才会来。
“哩”还用于存现句,兼表完成和持续。例如:
(17)门口哩一个告花子。门口站了一个乞丐。
(18)渠手里得拿哩两本书。他手里拿了两本书。
(19)门壁上贴哩两张画仔。板壁上贴了两张画。
(20)间里点里三盏灯。房间里点了三盏等。
“哩”用在句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1+2”。例如:
(21)小红在城得读书去哩。小红到城里读书去了。
(22)叔仔个锁匙寻到哩。叔叔的钥匙找到了。 (23)我个书包烂哩。我的书包破了。
(24)你绑个东西松哩。你绑的东西松了。
湖溪话的“哩”一般不能出现在宾语后面。如只说“来哩客”或“客来哩”,不说“来客哩”;只说“早就买哩票”,不说“早就买票哩”;可以说“学生都进哩教室”,不说“学生都进教室哩”。
2了
在湖溪话中,谓词后面的“了”有四种用法:第一种是动词,作结果补语,意为“完”,念[liau213],如“吃得了”、“用不了”。第二种也是动词,用在动词后面,只可作补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掉”,念[lau30],以下记作“了V”,如“要人做事个时间渠就走了需要人做事的时候他却走掉”、“钱一下用了哩钱全部用掉了”。“了V”用在某些形容词后,如果这个形容词表示“变……”的意义时,也属于这种用法,如“松了哩松掉了”、“烂了哩烂掉了”、“坏了哩坏掉了”。第三种是完成体的标记,由“了V”虚化而来,读音与“了v”相同,记作“了3”。第四种用在形容词后面,只可作补语,表示“太……”、“……得过分了”的意义,也念[lau30],如“该件衣裳红了哩这件衣服太红了”、“饭煮健了哩饭煮得太硬了”。四种用法中,第一种和第四种都好区分,这里主要讨论“了3”,并与“了v”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