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馆吧 关注:1,091贴子:15,482

林黛玉没有管理才能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黛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向来都是超然脱俗,但林妹妹果真不问天下俗事,不具备一点持家管理的才能吗?让我们看看鄂州大学文法系教授、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童力群先生的精彩分析。


1楼2011-07-25 18:41回复
    六、黛玉有“根基”
    在“人人长了一双富贵眼睛”的荣国府里,是否有“根基”,对于一个管理大家庭的管理者来说,多多少少是有影响的。
    第二十五回写道: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
    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
    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
    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凤姐当着众人对着黛玉指着宝玉所言“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值得分析。凤姐的话语中含有这么一个意味:在人物儿、门第、根基、家私等四个方面,宝玉和黛玉是“旗鼓相当“的——”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大家都知道黛玉是父母双亡而来到贾府,成年累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黛玉说过她自己是“一无所有”。
    第四十五回写道:
    “黛玉道:……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黛玉真的是一无所有吗?
    “根基”是家庭的财产。“家私”是个人的财产。宝玉的根基、家私是非同凡响的。拿宝玉的根基、家私来说配得上“配不上”,可见,在凤姐的潜意识里,黛玉的根基、家私,也是相当可观的。
    黛玉真的有根基、家私吗?有!且看我的分析。
    黛玉尚未成年,她的根基、家私,就是父母留下来的遗产。
    


    6楼2011-07-25 18:42
    回复
      (一)贾敏丰厚的嫁妆
      第七十四回写道:“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象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从王夫人的感叹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贾敏当小姐时,其“金尊玉贵”远远超过现在年轻一代的小姐迎春、探春、惜春。不难断定,王夫人见过贾敏出嫁的场面。于是乎,我们可以用年轻一代小姐的出嫁准备金来说明问题。
      第五十五回写道:“平儿道:‘可不是这话!将来还有三四位姑娘,还有两三个小爷,一位老太太,这几件大事未完呢。’
      风姐儿笑道:‘我也虑到这里,倒也够了: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二姑娘是大老爷那边的,也不算。剩下三四个,满破着每人花上一万银子。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省一抿子也就够了。老太太事出来,一应都是全了的,不过零星杂项,便费也满破三五千两。如今再俭省些,陆续也就够了。只怕如今平空又生出一两件事来,可就了不得了。……’”
      宝玉和黛玉的“一娶一嫁”,花多少银子,凤姐没说清楚。无论如何,探春属于“剩下三四个”之列,荣国府必须“满破着”为她“花上一万银子”。依照王夫人的说法,探春的富贵远远比不上她的姑妈贾敏,这种差别,仅仅是同一个家族不同时期的富贵的差别,而决不含有除此以外的任何因素。贾敏的嫁妆到底花了几万两银子,是无从推测的。不过,贾敏的嫁妆超过了“一万两”,这是绝对可以肯定的。退一万步说,贾敏的嫁妆等于探春的嫁妆准备金“一万两”,总不至于贾敏的嫁妆少于探春的嫁妆准备金。
      因此,我以贾敏的嫁妆价值“一万两”作为讨论的基础。
      贾敏去世后,其嫁妆归林如海所有。林如海去世后,贾敏的嫁妆归其女儿黛玉所有。贾敏去世时,黛玉有六岁。那么,贾敏嫁给林如海,至少有七年。贾敏去世后三年九个月,林如海去世。经过了十年多,贾敏的嫁妆还值钱吗?还能作为巨额遗产让黛玉继承吗?古代的大富大贵之家,其小姐的嫁妆五花八门、品类繁多,有随穿随用的各种物品,有金钱,有金银首饰,甚至有田产。贾敏嫁给林如海,当然用不着带田产,但其他物品应该是应有尽有。我想,除了那些易损耗的物品外,贾敏的大部分嫁妆都在,都值钱。
      因为林如海有家产、有工资,所以贾敏带来的金钱都可以存起来。
      金银首饰是可以变钱的。《红楼梦》里凤姐多次将金银首饰变钱。
      我想,作这么一个推测——贾敏嫁妆的大部分,折合成八千两银子,让黛玉继承,应该是说得过去的。
      


      7楼2011-07-25 18:43
      回复
        (二)林家四代侯门的遗产
        林如海是列侯之后,他的祖先四代(含“如海之父”一代)受朝廷封袭,他继承的遗产是相当可观的。这些遗产,与远房堂族是不相干的。林如海去世后,他的“几房姬妾”应继承部分遗产,但黛玉作为林如海的嫡妻之女,其继承的份额应是非常大的。从《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周姨娘的状况可看出,妾的地位非常低。因此可推定,林如海的“几房姬妾”继承的遗产极有限。
        (三)贾琏操办林如海的丧事
        第十二回写道:“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第十四回写道:“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来了。’凤姐急命唤进来。昭儿打千儿请安。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第十六回写道:“林如海已葬入祖坟了,诸事停妥,贾琏方进京的。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
        可见,当林如海重病时,贾琏就陪黛玉到扬州去了。后来,贾琏操办了林如海的丧事。又是贾琏陪黛玉回荣国府。林家的巨额遗产(包括贾敏的嫁妆)到哪里去了呢?我想,应该是贾琏代表黛玉带回荣国府。
        贾琏是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人。
        第二回写道:“子兴道:‘……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些家务。……’”
        我想,“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之贾琏,必定把林家的巨额遗产(包括贾敏的嫁妆)之事办得非常妥贴。凤姐不会无来由的说“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为什么从第十六回到第八十回,没有谁说林如海、贾敏留下了巨额遗产呢?(凤姐在第二十五回隐隐约约的点了一下“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我想,应是贾琏将这巨额遗产兑换成了银票,以便于携带。结果,人们没看到贾琏带回贵重的财产。(黛玉带回了书籍和纸笔)为什么荣国府的当家人——贾母、王夫人、凤姐、贾琏,都没有将黛玉拥有巨额遗产的事情告诉黛玉本人呢?
        我想,这应是贾母的意思——留待黛玉成家时再说。
        


        8楼2011-07-25 18:43
        回复
          七、“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许多人误以为黛玉的生活能力极差,完全不能和宝钗相比。其实不然。
          第二十八回写道:
          “宝玉进来,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玉走进来笑道:‘哦,这是作什么呢?才吃了饭,这么空着头,一会子又头疼了。’
          黛玉并不理,只管裁他的。
          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一熨。’
          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宝玉听了,只是纳闷。只见宝钗探春等也来了,和贾母说了一回话。宝钗也进来问:‘林妹妹作什么呢?’因见林黛玉裁剪,因笑道:‘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9楼2011-07-25 18:44
          回复
            八、管理潇湘馆也是管理
            毫无疑问,林黛玉是潇湘馆的管理者。
            林黛玉在潇湘馆里管理多少人呢?换句话说,在潇湘馆里为黛玉服务的人数,也就是黛玉管理的人数。我们来看看有多少人直接为黛玉服务。
            第三回写道:“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作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
            第二十三回写道:“两人正计较,就有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 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
            在第三回,侍候黛玉的有:王嬷嬷、雪雁、紫鹃、四个教引嬷嬷,两个贴身丫鬟、六个小丫鬟。在第二十三回,侍候黛玉的人增添了: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多少人?没写。我想,最少有两个。侍候黛玉的人,总计有二十三人!
            可以说,黛玉管理的仆人有二十三人。
            这二十三人的身份颇复杂:
            1、奶娘:王嬷嬷。 2、大丫鬟:紫鹃。特殊小丫鬟三个:雪雁,两个“贴身掌管钗钏盥沐”的小丫鬟。3、一般小丫鬟十二个:“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四个丫头”,“专管收拾打扫”的两个小丫鬟。4、教引嬷嬷;四个。5、老嬷嬷:两个。
            管理这五种身份的二十三人,难道不是管理吗?
            


            10楼2011-07-25 18:44
            回复
              十三、黛玉闲暇在留心计算荣国府的收支情况
              第六十二回写道:“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他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作筏子禁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
              我以为,第六十二回的这一大段太重要了!
              我的体会是:
              完全应该破除“黛玉和宝玉不懂人情世故”的传统看法。黛玉常年都在暗中计算荣国府的收支情况,对荣国府“太花费了”极不满意。如果让黛玉来管理荣国府、大观园,不会逊于宝钗!黛玉的责任心比宝玉强多了。宝玉心里虽明白,就是不愿意行动,典型的得过且过。
              


              13楼2011-07-25 18:46
              回复
                十五、黛玉通情达理
                黛玉碰到恼火的事情,她会怎么样呢?第二十八回写道:“黛玉听了这个话,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
                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
                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
                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宝玉听了,又是咬牙,又是笑。”
                一件令黛玉非常恼火的事情——怡红院的门只为宝姐姐开、不准为林妹妹开(尽管是误会,但黛玉当时无从知晓),黛玉只是暗自伤心,决不吵闹。
                最后,只是一句玩笑话就了结此事——“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
                决不追究是哪一个丫头昨晚不开门。这玩笑话虽有些尖酸,但终究属于温文尔雅的范围之内。总之,黛玉非常通情达理!通情达理,是管理者应有的优秀品质。
                


                15楼2011-07-25 18:46
                回复
                  十六、人际关系好——黛玉深受长辈和平辈的疼爱
                  所谓“长辈和平辈”,是专指主子圈的。黛玉说话尖酸刻薄,是出了名的。纵观前八十回,黛玉说话主要对四个人尖酸刻薄:李嬷嬷、刘姥姥、宝玉、宝钗。
                  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
                  李嬷嬷、刘姥姥是下层的老妇,黛玉是孤僻高傲的贵族小姐,黛玉年幼时对李嬷嬷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不足为奇;刘姥姥离开大观园后,黛玉评论刘姥姥时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不足为奇。黛玉对宝玉、宝钗说了些尖酸刻薄的话,那是因为爱情的缘故。而且都在温文尔雅的范围之内。
                  黛玉对长辈尊敬有加,对平辈尊重有加,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第四十二回写道:“宝钗笑指他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拢上去。”
                  宝钗所言“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正是黛玉平时讲究礼数、言语得体的写照。


                  16楼2011-07-25 18:47
                  回复
                    十七、黛玉在毫不松懈的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宝玉
                    (一)“谁同你拉拉扯扯的”
                    宝玉和黛玉搬进大观园,事在第二十三回,时为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十回写道:“宝玉见他摔了帕子来,忙接住拭了泪,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只手,笑道:‘我的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走罢,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将手一摔道:‘谁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还这么涎皮赖脸的,连个道理也不知道。’”
                    第三十回是五月初四。(写有挠痒情节的)第十九回时当正月十八日左右。第三十回与第十九回相隔三个半月。黛玉此时已经非常注意影响,不准宝玉象以前那样动手动脚(拉拉手、挠挠痒)。仅仅三个半月,黛玉就这么严格的要求自己,同时也这么严格的要求宝玉。第三十回之时,黛玉仅仅十二岁!(黛玉的生日在二月十二日)
                    第三十二回写道:“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
                    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第三十二回与第三十回,仅相隔两天。可见,黛玉在毫不松懈的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宝玉。
                    


                    17楼2011-07-25 18:47
                    回复
                      二)“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
                      第五十七回写道:“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宝玉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黹,便来问他:‘昨日夜里咳嗽可好了?’紫鹃道:‘好些了。’宝玉笑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
                      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了。’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向他身上摸了一摸,说:‘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看天风馋,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
                      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帐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
                      可见,黛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潇湘馆的丫鬟们。
                      第五十七回所在时间如何呢?
                      第五十四回在元月二十二日,第五十八回在清明节,第五十五回、第五十六回、第五十七回等三回的具体日期很难确定,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第五十七回绝对在二月份。
                      与第三十二回相比,第五十七回是第二年的二月。这两回相隔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黛玉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严格要求潇湘馆的丫鬟们。
                      可见,自从进大观园后,黛玉一直严于律己,是无懈可击的!


                      18楼2011-07-25 18:48
                      回复
                        十八、黛玉越来越成熟
                        张锦池先生在《论林黛玉性格及其爱情悲剧》中写道:“……既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这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特点之一。……既敏感,又笃实,这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特点之二。……既尖刻,又宽厚,这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特点之三。……既孤傲,又谦和,这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特点之四。”
                        黛玉在贾府里生活了十一年(从六岁到十七岁),其性格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耍小心眼,言辞尖酸”,主要是她幼年时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越来越成熟了。
                        第四十九回叙述贾母热烈的宠爱薛宝琴,又写道:“一时林黛玉又赶着宝琴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直是亲姊妹一般。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今在贾府住了两日,大概人物已知。又见诸姊妹都不是那轻薄脂粉,且又和姐姐皆和契,故也不肯怠慢,其中又见林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更与黛玉亲敬异常。宝玉看着只是暗暗的纳罕。”
                        以上这一段,的确标志着黛玉成熟了。
                        


                        19楼2011-07-25 18:48
                        回复
                          十九、《五美吟》反映了黛玉潜在的女英雄气概
                          第六十四回写道:“宝玉听了,方自怀内取出,凑至宝钗身旁,一同细看。只见写道:
                          西 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 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 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 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 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
                          黛玉写诗歌颂这五位女性,实出乎人意料之外。
                          《西施》的重点在于歌颂东施,说东施因无美色而能在动乱时代保住性命。
                          《虞姬》的重点在于谴责“黥(布)彭(越)”的三心二意。
                          《明妃》的重点在于谴责君王的糊涂。
                          《绿珠》的重点在于感叹绿珠的痴情。
                          《红拂》的重点在于热情的颂扬“女丈夫”红拂能用“巨眼”识人、识时务。
                          黛玉写了《五美吟》,完全不象一个多愁多病的文弱小姐。这也许是黛玉的另一面。
                          黛玉精通文史,潜意识里可能有一种英雄气概。也许黛玉有时暗自惋惜自己是个女的——“但凡是个男子,就要到外面去干一番大事业”。探春之叹,也可能合于黛玉之叹。
                          


                          20楼2011-07-25 18:49
                          回复
                            二十、陈晓旭的管理效果证明了黛玉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访谈时说,从管理学的角度,薛宝钗的隐忍、世故和老练其实是管理的低级阶段,她费尽心思压抑本性只是为了博得一个可怜的周全和平稳。但是真正的管理者的理想境界是率性而为、无所顾忌,不压抑本真性情又不耽误正经事儿!
                            她接着说,在我的公司里,大家都知道我的脾气,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恶意和算计,我是透明的,所以大家无所顾忌率性而为,大家把我当朋友一样看待,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有难同当,有乐同享。我轻松,大家也轻松。所以在我的公司里,没有人带着不良情绪辞职或者开小差。这就是林黛玉式的处世和管理方式。大家明知道她一身毛病,可是没有人怀疑她的才华、能力、智慧和善良,没有人不疼爱她、怜惜她。
                            而如果我用薛宝钗的方式管理公司,可能威严,可能周全,可能和平,但是大家不会跟她交心,不会觉得她可爱,因为看不透吃不准莫测高深,给人城府很深算计不尽的感觉,所以薛宝钗不可能赢得员工发自心灵深处的信赖和支持。
                            任何人对于一个不能从心底里喜爱的工作,是很难投入多少热情和智慧的。大家可以把自己当领导但不会当朋友,把自己的工作当成差使但不会是一份喜爱的事业,一旦有更好待遇的岗位,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甚至离开了还会满怀牢骚,以后还要制造一些捕风捉影的负面信息,到处传播。
                            林黛玉以真诚和善良之心,率性、率真而为,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薛宝钗以算计和权衡之心,隐忍委曲、机关算尽,也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21楼2011-07-25 18:49
                            回复
                              但是,对于人来说,如果真正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建立起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钱财乃身外之物,如果为了钱财和所谓事业而不得不放弃自由、率性和简单纯净的快乐,就本末倒置舍本逐末了。
                              所以,陈晓旭说薛宝钗的管理方式不过是初级阶段,有道理。而林黛玉式的管理方式,仿佛从黑暗王国进入自由王国,是一个很高级的境界。
                              陈晓旭(林黛玉)的管理学表面看来是率真、单纯和透明,其实正好暗合了现代商业社会的基本精神,就是保障人权,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善恶分明,在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实现和谐,在人人快乐的基础上实现整体快乐。
                              林黛玉模式的管理学是不是很有效呢?
                              陈晓旭经营的世邦广告公司效益和规模都在京城前十。2006年09月29日,女企业家北大论道 "林黛玉"获"管理新星"称号。
                              陈晓旭:从“林妹妹”到身份过亿的广告女杰
                              中华女性商界精英成功案例(点评)学习活动暨21世纪中华女性十大管理之星、十大管理新星揭晓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百年世纪大讲堂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华工商时报与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女企业家商会、中华爱华影视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协办。北京世邦联合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旭,获得了“中华十大管理新星”的称号。
                              


                              22楼2011-07-25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