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物的语言变得有艺术性呢?想想这个人物的一些重要信息和特征,以及说话对象的信息和特征,以及说话的环境,想办法将要说的内容用独特的方式联系起这些信息。就拿第二期讨论帖里,我帖的小说片段的一句话作为例子。该话语很短:“麻烦就杀掉好了!”其实我考虑过更简短的一句“麻烦就杀掉!”。此二者有什么区别呢?两者都透露出了说话者的意图和动机,那是相当邪恶的,“杀掉”的动机仅仅是“麻烦”。前者后面的两个字“好了”却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这种气氛,这两个字让句子从命令变成了建议,而且这两个字带来了一种轻笔描谈的感觉,配合后文解释的,说话者其实是在跟自己同伴开玩笑。因此前面那句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用以刻画一个玩世不恭,又爱将“杀死”当笑料谈资的角色。这种句子,比起诸如“这些狗太吵了,杀掉它们吧”这样的句子,无疑是更具艺术性的。
电影《魔戒3:王者归来》中,甘道夫在带半身人皮聘见刚铎摄政王迪耐瑟前,连续三次叮嘱皮聘要注意言辞,第一次和第二次不让半身人透露迪耐瑟儿子的死讯,以及刚铎的真正王位继承者亚拉冈的讯息,第三次干脆让半身人什么都别说。甘道夫的这三段话分开而言并没有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不过正是这三次叮嘱透露出了非常多的内容:甘道夫对迪耐瑟的了解,对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半身人保密能力的不信任等等。结合起甘道夫连续三次转身的动作以及神情,非常有趣味地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后来果不其然,皮聘还是把一切都说了。三次回头,三次叮嘱,这就是该电影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段。这个例子说明,要让对话有艺术性,不一定需要让对话内容本身出彩,巧妙地安排合适的内容一样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3, 心理活动,幻觉,梦境
比起动作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在刻画人物上面显得更直接,更深刻。比起前面二者,心理活动的优势是,它通常是人物思想的最真实的表达,而不像动作、语言描写那样,经常含蓄地掩盖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利的地方是,因为心理活动的描写太直白,所以一旦没写好,就跟不恰当的旁白内容一样,可以被认为是作者的吹嘘。心理活动是让读者融入角色思想的最好途径,拥有好的心理活动描写的角色能够深刻打动读者。至于心理描写的要诀,跟前面说的没什么区别,一要合理,二要有艺术性,三要联系前后文以及角色信息。就不再解释了。
幻觉是表现人物的一种手段,通过幻觉的设计,人物可以虚拟地经历一些本来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奇异又不失合理地刻画出人物在某些场景中的言行。我在上一期的讨论帖里的例子就运用了幻觉描写,写出了盗贼对火焰的恐惧。
梦境是最常见的幻觉,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小说写作之中。梦境不必完全合理,它可以仅仅由几个不连贯的场景构成,仅仅突出描写角色在这几个场景里的言行举止。梦中的人物通常不会掩饰,而是较为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特质。
4, 刻画方法的搭配使用
即便作家对于某种刻画方法有着非常优秀的掌握,他们也不可能仅仅凭借那一种刻画方法完成自己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刻画。这就涉及到了搭配使用刻画方法的问题。这些刻画方法随便三三两两都能搭配使用,并没有什么搭配限制。搭配使用刻画方法时,尽量让这些方法能在顺利完成自己原本工作的情况下实现互补。在对话之间加入动作描写,可以让场面更加鲜活,更加真实;在对话之间加入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角色的思想状态以及解释某些隐患暗喻的话语;在动作描写之间插入心理描写,可以解释角色一举一动的意义,如果场面允许,还能烘托气氛,比如一个举动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团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