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书》的整理者及“君幸食”、“君幸酒”
铭文释义两个问题的考辨
长沙市贾谊故居管理处 吴松庚
内容摘要: 关于贾谊《新书》是由谁整理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释义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分歧都在于对“君”字的释义不同上。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漆耳杯铭文中的“君”
字及《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新解释以及《新书》系贾谊之子贾璠所整理这两个结论。
关键词: “君幸食”、“君幸酒”铭文 《新书》整理
贾谊《新书》究竟是由谁最后整理成书,学术界有多种说法;马王堆汉墓出土漆耳杯上铭文“君幸食”、“君幸酒”作何解释,也存在争论。由于《新书》产生的时代与马王堆汉墓下葬时代基本接近,关于《新书》问题的争论及马王堆出土漆耳杯上铭文的不同看法又均与“君”字有关。本文通过对《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以及与马王堆出土漆耳杯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新书》是由谁整理的新观点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新释义,以供同仁指正。
一、
围绕贾谊《新书》,历代争论甚多,仅其称谓就不规范。现有诸版本书名不一,有称《贾谊新书》、《贾太傅新书》,亦有名《贾子》、《贾谊集》或《贾长沙集》者。窥其内涵,亦稍有区别:名《新书》者,仅指贾谊文论五十八篇,而疏赋不在其内,或是将其以为附录列于正文之后;而称“文集”,则含贾谊全部作品。历代研究《新书》多在思想价值、文字考据上下功夫,而《新书》究竟由谁整理成书?至今仍模糊不清。
纵观贾谊全部作品,包括《新书》、辞赋及已秩的《左氏传训诂》和《五曹官制》四种。用现代标准分类,上述著述包含了议论文、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及策划方案,而一些议论文如《先醒》、《劝学》等,并非贾谊在世时即已成篇,这就存在一个谁最先完成了对贾谊作品的收集整理,并使之以《新书》流传后世的问题(本文以《新书》代指贾谊全部作品),对此,学术界目前有多种看法:
1、刘向整理成书。《崇文总目》最先指出《新书》系刘向删定,因皆书著录舛误较多,均不以为据。学术界多采用清孙诒让之论:“《新书》者,盖刘向奏书时所题,凡未校者为故书,已校订可缮写者为《新书》。”⑴此说影响较广,杨鹤皋先生即认为:“后来,刘向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比较完备地搜集了贾谊的作品,加以整理编纂,校订为《贾谊新书》,亦称《贾子》,《汉书·艺文志》说有‘贾谊五十八篇’,大概就是刘向整理的《贾谊新书》。”⑵
2、由贾谊之孙贾嘉或曾孙贾捐之整理。此说系由当代徐复观先生提出:“《新书》的内容,虽全出于贾谊,但他三十三岁便死了,将其编成五十八篇,并冠以《新书》书名,并非出自贾谊自己,可能是出自‘至孝昭时列为九卿’的他的孙贾嘉或是他的曾孙贾捐之之手。”⑶
3、由贾谊的门徒整理成书。此说出自清卢文弨。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书校本贾谊新书后》云:“《新书》非贾生所自为也,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成此书耳。犹夫《管子》、《晏子》非管晏之所自为。”⑷“余谓此书必出于其徒之所纂集,篇中称‘怀王问于贾君’又《劝学》一篇语其门人,皆可为明证,但多为抄胥所增窜。”⑸
4、伪书说。此说以宋人陈振孙为代表。陈氏《直斋书录解题》指出:“其中非《汉书》所有者,则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⑹清姚鼐《惜抱轩文集卷五》:“贾生书不传久矣,世所有云《新书》者,妄人伪为者耳。”⑺姚氏还进一步武断:“班氏所载贾生之文,条理通贯,其辞甚伟。及为伪者分晰不复成文,而以陋辞,聊厕其间,是诚由妄人之谬,非传写之误也。”⑻伪书说除承认《史记》、《汉书》所录贾谊作品外,认为《新书》中其它作品均非贾谊之作。此外,也有对《新书》并不存疑,但对部分篇章有疑,主要针对《惜誓》、《先醒》等篇。
铭文释义两个问题的考辨
长沙市贾谊故居管理处 吴松庚
内容摘要: 关于贾谊《新书》是由谁整理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释义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分歧都在于对“君”字的释义不同上。本文通过对马王堆漆耳杯铭文中的“君”
字及《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新解释以及《新书》系贾谊之子贾璠所整理这两个结论。
关键词: “君幸食”、“君幸酒”铭文 《新书》整理
贾谊《新书》究竟是由谁最后整理成书,学术界有多种说法;马王堆汉墓出土漆耳杯上铭文“君幸食”、“君幸酒”作何解释,也存在争论。由于《新书》产生的时代与马王堆汉墓下葬时代基本接近,关于《新书》问题的争论及马王堆出土漆耳杯上铭文的不同看法又均与“君”字有关。本文通过对《新书》中“怀王问于贾君曰”中的“君”字以及与马王堆出土漆耳杯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中的“君”字进行双向考辨,提出了《新书》是由谁整理的新观点以及“君幸食”、“君幸酒”铭文的新释义,以供同仁指正。
一、
围绕贾谊《新书》,历代争论甚多,仅其称谓就不规范。现有诸版本书名不一,有称《贾谊新书》、《贾太傅新书》,亦有名《贾子》、《贾谊集》或《贾长沙集》者。窥其内涵,亦稍有区别:名《新书》者,仅指贾谊文论五十八篇,而疏赋不在其内,或是将其以为附录列于正文之后;而称“文集”,则含贾谊全部作品。历代研究《新书》多在思想价值、文字考据上下功夫,而《新书》究竟由谁整理成书?至今仍模糊不清。
纵观贾谊全部作品,包括《新书》、辞赋及已秩的《左氏传训诂》和《五曹官制》四种。用现代标准分类,上述著述包含了议论文、文学作品、学术论文及策划方案,而一些议论文如《先醒》、《劝学》等,并非贾谊在世时即已成篇,这就存在一个谁最先完成了对贾谊作品的收集整理,并使之以《新书》流传后世的问题(本文以《新书》代指贾谊全部作品),对此,学术界目前有多种看法:
1、刘向整理成书。《崇文总目》最先指出《新书》系刘向删定,因皆书著录舛误较多,均不以为据。学术界多采用清孙诒让之论:“《新书》者,盖刘向奏书时所题,凡未校者为故书,已校订可缮写者为《新书》。”⑴此说影响较广,杨鹤皋先生即认为:“后来,刘向整理经传诸子诗赋,比较完备地搜集了贾谊的作品,加以整理编纂,校订为《贾谊新书》,亦称《贾子》,《汉书·艺文志》说有‘贾谊五十八篇’,大概就是刘向整理的《贾谊新书》。”⑵
2、由贾谊之孙贾嘉或曾孙贾捐之整理。此说系由当代徐复观先生提出:“《新书》的内容,虽全出于贾谊,但他三十三岁便死了,将其编成五十八篇,并冠以《新书》书名,并非出自贾谊自己,可能是出自‘至孝昭时列为九卿’的他的孙贾嘉或是他的曾孙贾捐之之手。”⑶
3、由贾谊的门徒整理成书。此说出自清卢文弨。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书校本贾谊新书后》云:“《新书》非贾生所自为也,乃习于贾生者萃其言以成此书耳。犹夫《管子》、《晏子》非管晏之所自为。”⑷“余谓此书必出于其徒之所纂集,篇中称‘怀王问于贾君’又《劝学》一篇语其门人,皆可为明证,但多为抄胥所增窜。”⑸
4、伪书说。此说以宋人陈振孙为代表。陈氏《直斋书录解题》指出:“其中非《汉书》所有者,则浅驳不足观,决非谊本书。”⑹清姚鼐《惜抱轩文集卷五》:“贾生书不传久矣,世所有云《新书》者,妄人伪为者耳。”⑺姚氏还进一步武断:“班氏所载贾生之文,条理通贯,其辞甚伟。及为伪者分晰不复成文,而以陋辞,聊厕其间,是诚由妄人之谬,非传写之误也。”⑻伪书说除承认《史记》、《汉书》所录贾谊作品外,认为《新书》中其它作品均非贾谊之作。此外,也有对《新书》并不存疑,但对部分篇章有疑,主要针对《惜誓》、《先醒》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