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学校的物理课程大多数都讲到了物态变化这一章。物态就是物质的形态,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反过来叫凝固;液态到气态叫汽化,汽化又分蒸发和沸腾两种,反过来叫液化;固态到气态叫升华,反过来叫凝华。形形色色的物态变化,总叫人捉摸不定,记忆杂乱无章。再加上每个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求掌握吸热或者放热,对于初学者来说,未免有点强人所难了吧?
学校和教辅教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作图。如下图,分别把固态、液态和气态放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然后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此图看起来一目了然,层次分明,然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要背这么个图,虽然容易了很多,但还是容易忘,容易错。变化过程暂且记住了吧,吸放热却总是个问题,老是记不牢固。
怎么办?
吸收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蒋老师我自己的理解,我总结出了一个有效的记忆方法。这个方法用起来屡试不爽,不仅保证正确率百分之百,而且判断速度也能保证秒杀!什么?不信?听上去很假是不是?没事儿,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
蒋氏秒杀法:首先你要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固态、液体和气体的物质,活泼程度不同。固态不能动,它最懒惰,液体可以流动,较活泼,而气态,甚至可以飞来飞去,它是最活泼的。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这三个变化过程有个共同点:从不太活泼变化到更活泼的物态,要吸热!反过来,气态到液态、液态到固态、气态到固态,是从活泼变化到不太活泼的物态,要放热!
从此,判断吸放热的时候,你甚至都不需要知道这个物态变化过程叫什么名字,只要知道两个物态哪个更活泼,就可以了脱口而出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不信你试试:
水蒸发:从水到水蒸气,变活泼,吸热!
霜形成:从水蒸气到固态水,变懒惰,放热!
碘凝华:从气态到固态,变懒惰,放热!
……
怎么样?秒杀的感觉是不是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