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说该处古迹终于开始动工进行恢复性的修缮了,这道独特的风景是留给后人的珍贵文物。许馨艺摄
本报曾报道浏阳市社港镇新安桥村庙背组有一棵树龄数百年的古樟树,每年都在往南边方向倾斜。与古树相距1米多远的地方有一座500多年历史的古桥和古亭,因古树倾斜后重心改变,造成古桥、古亭的结构破坏严重,摇摇欲坠。
记者数次向浏阳市文物局相关领导反映情况。眼看古亭木桩松动,摇摇欲坠,当地村民又凑钱用水泥将古亭木桩底部固定,虽避免了倒塌,但古亭的风韵却破坏了。当地村民再次求助报社,呼吁尽快采取措施施救保护。文物部门专家到现场勘查,拨出专款由社港建筑公司负责该处古迹的修缮。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古亭周围的木桩都用木棍撑着,古亭上的瓦片全部揭下。现场指挥施工的寻先生说,该处古迹为元明风格的建筑,支撑亭子的是29根木柱子、3根木横梁,亭两边有供人坐的约50厘米宽的厚木板。整个亭子没有一根钉子,都是靠木榫相互固定,横梁上还雕刻了龙凤呈祥的木花纹,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但仍能从它的结构上看出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艺。他们将对古亭、古桥进行施救性处理,恢复古风古貌,预计7月2日左右完工。(长沙晚报)
本报曾报道浏阳市社港镇新安桥村庙背组有一棵树龄数百年的古樟树,每年都在往南边方向倾斜。与古树相距1米多远的地方有一座500多年历史的古桥和古亭,因古树倾斜后重心改变,造成古桥、古亭的结构破坏严重,摇摇欲坠。
记者数次向浏阳市文物局相关领导反映情况。眼看古亭木桩松动,摇摇欲坠,当地村民又凑钱用水泥将古亭木桩底部固定,虽避免了倒塌,但古亭的风韵却破坏了。当地村民再次求助报社,呼吁尽快采取措施施救保护。文物部门专家到现场勘查,拨出专款由社港建筑公司负责该处古迹的修缮。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古亭周围的木桩都用木棍撑着,古亭上的瓦片全部揭下。现场指挥施工的寻先生说,该处古迹为元明风格的建筑,支撑亭子的是29根木柱子、3根木横梁,亭两边有供人坐的约50厘米宽的厚木板。整个亭子没有一根钉子,都是靠木榫相互固定,横梁上还雕刻了龙凤呈祥的木花纹,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霜,但仍能从它的结构上看出能工巧匠的精湛手艺。他们将对古亭、古桥进行施救性处理,恢复古风古貌,预计7月2日左右完工。(长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