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这篇文章,很早以前就想写了,又想起了往事的回忆,就写出来了...
为什么要宽容?宽容有什么好处?我感觉它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宽容可以保护自己。
懦弱,是人类在经历一件事情后的本能反应,而宽容,是人类在经历事情以后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反应。
很早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在秦朝末年,有一位武将,叫做韩信,是一位很杰出的大将军。他年轻的时候,身后总是佩戴一把宝剑,一次在街上有几个无赖挡住了他的去路,说他“你拿着剑想干什么,想砍人嘛,有本事杀了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当然韩信毕竟是会武艺的,如果真的要杀了那个无赖,并不算难,但是他却忍耐着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进去。后来韩信做了将军,不但没有惩罚那个无赖,还封他做了小官。
这个故事非常的古老,是我记事的时候就看过的,虽然过去很多年,但是我总是经常回忆起这个故事。
韩信为什么不杀了那几个无赖?那几个无赖本来就是无事生非,而且当众羞辱韩信,韩信为什么要忍耐?
以前我感觉韩信很仁慈,只是单纯的隐忍,但后来觉得,他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他杀了那个无赖,官府必定就一定要追究下来,那么韩信定脱不了干系,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不值得为这几个无赖吃官司甚至搭上条命。而最后,他让那个无赖当上小官,也是认为那个无赖是有一定能力的。
韩信为什么不去恨那个无赖?假说韩信做了将军以后对那个无赖进行报复,最终得到了什么?只会受到那个无赖的嫉恨,更让人感觉韩信作为一个大将军还对从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实在过于“器小”,一个将军惩罚一个无赖最后只能丢掉了将军的名声。而且为了一时之恨报复一个无赖,实在没有意义。相反他给那个无赖一个小官做,恰恰也是为了让那个无赖替他干活,你好我好大家好,和乐而不为?另一个角度讲,在这一点上,韩信也十分很自私的,而这种自私,是一种“开化的自私”。
在战国时期,管仲一箭差点要了齐桓公的性命,但是最终齐桓公并没有加罪与他,而是给他委任要职,并不是因为齐桓公多么高尚,而是因为齐桓公认为他是个人才,如果拜他为相,齐国定会繁荣兴盛。试问齐桓公真的不计较他的一箭之仇?我相信他是计较的,但是,他为了齐国的繁盛,忍耐了下来。齐桓公并不想因为这个私仇杀死可能对国家有利的人才,在国家和私仇两面,齐桓公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家,之后管仲也没有辜负齐桓公的期望将齐国治理的更强大。所以说愤怒的人,相反往往是器小的人。
我们都看过电视,有些官员在审问犯人的时候,总是大声咆哮,而结果有的时候收效甚微。而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官员,这个官员明显要比那个愤怒的官员级别大的多,相反,他对犯人的态度就温和了许多许多,相反对于犯人的迫力反倒更大。这样的一幕我看过无数次,愤怒的人,通常都是弱小的,而平静的人,通常都是强大的。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对明将李成梁有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但是他为了壮大自己实力麻痹了当时强大的李成梁甘心为李成梁镇压反明的蒙古,女真部落,最后李成梁病死,当初听话的家犬变成了可怕的恶狼,拥有强大军力的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强大的努尔哈赤利用在与李成梁并肩作战之时所积累的战斗经验在萨尔浒之战打败将近是自己兵力两倍的10万明军。清朝的皇帝皇太极对于明朝末期的抗清人士的打压不仅仅是屠刀与仇恨,同时还有高官与厚禄,导致了很多拥有重兵的明末将领很多归顺了清朝,这就是隐忍和宽容的可怕。
谈到了仇恨,我想起了曾经一个我挚爱的贴吧,那个贴吧天天都有人爆吧,而吧主的回复很简单,直接把那些参与爆吧的吧友全部删帖封号,结果,最终让那个贴吧的爆吧风潮愈演愈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我不是吧主,所能做的只有静静的看着那个贴吧的崩溃与蜕变。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吧主一定要那么蛮干?人都是讲道理的,你是吧主为什么一定要采取那种极端的方法?如果你没有做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爆吧的人?为什么不宽容一下?无风不起浪,那么多你说这个贴吧的一些方法不对为什么不想着如何改正,而是一味的去镇压那些爆吧的吧民?!那些爆吧者难道都是一些不讲道理的野蛮人嘛?”
为什么要宽容?宽容有什么好处?我感觉它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宽容可以保护自己。
懦弱,是人类在经历一件事情后的本能反应,而宽容,是人类在经历事情以后经过深思熟虑后所做出的反应。
很早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说在秦朝末年,有一位武将,叫做韩信,是一位很杰出的大将军。他年轻的时候,身后总是佩戴一把宝剑,一次在街上有几个无赖挡住了他的去路,说他“你拿着剑想干什么,想砍人嘛,有本事杀了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当然韩信毕竟是会武艺的,如果真的要杀了那个无赖,并不算难,但是他却忍耐着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进去。后来韩信做了将军,不但没有惩罚那个无赖,还封他做了小官。
这个故事非常的古老,是我记事的时候就看过的,虽然过去很多年,但是我总是经常回忆起这个故事。
韩信为什么不杀了那几个无赖?那几个无赖本来就是无事生非,而且当众羞辱韩信,韩信为什么要忍耐?
以前我感觉韩信很仁慈,只是单纯的隐忍,但后来觉得,他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他杀了那个无赖,官府必定就一定要追究下来,那么韩信定脱不了干系,他这么做,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不值得为这几个无赖吃官司甚至搭上条命。而最后,他让那个无赖当上小官,也是认为那个无赖是有一定能力的。
韩信为什么不去恨那个无赖?假说韩信做了将军以后对那个无赖进行报复,最终得到了什么?只会受到那个无赖的嫉恨,更让人感觉韩信作为一个大将军还对从前的事情耿耿于怀实在过于“器小”,一个将军惩罚一个无赖最后只能丢掉了将军的名声。而且为了一时之恨报复一个无赖,实在没有意义。相反他给那个无赖一个小官做,恰恰也是为了让那个无赖替他干活,你好我好大家好,和乐而不为?另一个角度讲,在这一点上,韩信也十分很自私的,而这种自私,是一种“开化的自私”。
在战国时期,管仲一箭差点要了齐桓公的性命,但是最终齐桓公并没有加罪与他,而是给他委任要职,并不是因为齐桓公多么高尚,而是因为齐桓公认为他是个人才,如果拜他为相,齐国定会繁荣兴盛。试问齐桓公真的不计较他的一箭之仇?我相信他是计较的,但是,他为了齐国的繁盛,忍耐了下来。齐桓公并不想因为这个私仇杀死可能对国家有利的人才,在国家和私仇两面,齐桓公最终还是选择了国家,之后管仲也没有辜负齐桓公的期望将齐国治理的更强大。所以说愤怒的人,相反往往是器小的人。
我们都看过电视,有些官员在审问犯人的时候,总是大声咆哮,而结果有的时候收效甚微。而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官员,这个官员明显要比那个愤怒的官员级别大的多,相反,他对犯人的态度就温和了许多许多,相反对于犯人的迫力反倒更大。这样的一幕我看过无数次,愤怒的人,通常都是弱小的,而平静的人,通常都是强大的。后金开国皇帝努尔哈赤对明将李成梁有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但是他为了壮大自己实力麻痹了当时强大的李成梁甘心为李成梁镇压反明的蒙古,女真部落,最后李成梁病死,当初听话的家犬变成了可怕的恶狼,拥有强大军力的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强大的努尔哈赤利用在与李成梁并肩作战之时所积累的战斗经验在萨尔浒之战打败将近是自己兵力两倍的10万明军。清朝的皇帝皇太极对于明朝末期的抗清人士的打压不仅仅是屠刀与仇恨,同时还有高官与厚禄,导致了很多拥有重兵的明末将领很多归顺了清朝,这就是隐忍和宽容的可怕。
谈到了仇恨,我想起了曾经一个我挚爱的贴吧,那个贴吧天天都有人爆吧,而吧主的回复很简单,直接把那些参与爆吧的吧友全部删帖封号,结果,最终让那个贴吧的爆吧风潮愈演愈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我不是吧主,所能做的只有静静的看着那个贴吧的崩溃与蜕变。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吧主一定要那么蛮干?人都是讲道理的,你是吧主为什么一定要采取那种极端的方法?如果你没有做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爆吧的人?为什么不宽容一下?无风不起浪,那么多你说这个贴吧的一些方法不对为什么不想着如何改正,而是一味的去镇压那些爆吧的吧民?!那些爆吧者难道都是一些不讲道理的野蛮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