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养生吧 关注:105贴子:757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膳养生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寒湿入络】 【湿热痹阻】 【风邪偏盛】 【肝肾两虚】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以对称性的小关节受累为主。临床以关节酸楚,疼痛,肌肉酸麻,重着,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因天气变化、寒冷刺激、劳累等因素而诱发。日久可致关节变形,甚至生活不能自理。一旦发病,往往迁延至老,终身难以痊愈。本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发病率有所增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免疫因素有关,而气候、环境在本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历节风”等病证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不强,或劳欲过度,或年老体虚,以致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内袭,气血运行不畅,阻于关节筋骨而致。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一般可分为寒湿入络、湿热痹阻、风邪偏盛、肝肾两虚等证型。



1楼2011-11-29 10:39回复
    黑豆酒
    配方: 黑豆1000克,酒10升。
    制法: 将黑豆炒熟,趁热放入酒中盖严,浸泡2日,即可服用。
    功效: 利水活血,祛风益肾。
    用法: 每日随量佐餐服食。


    2楼2011-11-29 10:39
    回复
      桑椹桑枝酒
      配方: 新鲜桑椹500克,新鲜桑枝1000克,红糖50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桑枝洗净切断,与桑椹、红糖同入酒中浸液,1个月后即可服用。
      功效: 补肝肾,利血脉,祛风湿。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20~30毫升。


      3楼2011-11-29 10:39
      回复
        狗骨芍药酒
        配方: 狗骨1具,黄羊角屑30克,芍药60克,白酒1000克。
        制法: 虎胫骨酥炙,与黄羊角屑、芍药浸泡于白酒中,封固7日(秋冬日14日)即可饮用。
        功效: 益肾强骨,祛风定痛。
        用法: 每日空腹饮1小盅。


        4楼2011-11-29 10:40
        回复
          猪肉鳝鱼羹
          配方: 黄鳝250克,猪肉糜100克,杜仲15克。
          制法: 杜仲水煎去渣取汁备用,黄鳝洗净,用开水略烫,刮去外皮上的黏物,切段。猪肉糜放油锅内煸炒,加水及杜仲汁,放入鳝鱼段、葱、姜、料酒,烧沸后改用文火煮至黄鳝酥烂,加醋、胡椒粉等调味,起锅,撤上香菜即可。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通络。
          用法: 佐餐食用。


          5楼2011-11-29 10:40
          回复
            壮阳狗肉汤
            配方: 狗肉500克,菟丝子10克,附片3克,葱、姜各10克。
            制法: 狗肉整块下水焯透,捞出,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下锅用姜片煸炒,烹入绍酒,然后与包好的菟丝子、附片同入大砂锅内,以食盐、味精、葱调味,武火烧沸后,文火炖约2小时至肉熟烂,即可。
            功效: 益肾壮阳,祛寒除湿。
            用法: 每日1次,可佐餐食用,以上可食用3日。


            6楼2011-11-29 10:41
            回复
              五加皮醪
              配方: 五加皮5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法: 五加皮加水适量泡透,煎煮30分钟,取药液约300毫升,共取2次,再将药液与糯米同烧煮成干饭,待冷后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酒酿。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通脉。
              用法: 每日随量佐餐食用。


              7楼2011-11-29 10:42
              回复
                防风薏米煎
                配方: 薏米30克,防风10克。
                制法: 薏米洗净,与防风共煎,取药汁约200毫升。
                功效: 散风除湿。
                用法: 每日1剂,1次服完,连用1周,停3日后可再用。


                8楼2011-11-29 10:42
                回复
                  桑枝鸡
                  配方: 老桑枝60克,绿豆30克,鸡肉250克。
                  制法: 鸡肉洗净,加水适量,放入洗净切段的桑枝及绿豆,清炖至肉烂,以盐、姜等调味即可。
                  功效: 清热通痹,益气补血。
                  用法: 饮汤吃鸡,量自酌。


                  9楼2011-11-29 10:42
                  回复
                    苡仁丝瓜粥
                    配方: 苡仁150克,薄荷15克,豆豉50克,丝瓜100克。
                    制法: 将丝瓜去皮洗净后切成块,薄荷、豆豉择洗净,放入锅内,加水1500毫升,沸后用文火煎约10分钟,滤汁去渣。薏苡仁洗净后与丝瓜一同倒入锅内,注入药汁,置火上煮至苡仁酥烂。食时可酌加糖或盐调味。
                    功效: 清热利湿,解表祛风。
                    用法: 可作早晚餐服食或作点心服用。


                    10楼2011-11-29 10:44
                    回复
                      木瓜薏仁粥
                      配方: 木瓜10克,薏苡仁30克,白糖1匙。
                      制法: 木瓜、薏苡仁洗净后,倒入小锅内,加冷水一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炖至薏苡仁酥烂,加白糖一匙,稍炖即可。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止痛。
                      用法: 每日食用,不拘量。


                      11楼2011-11-29 10:44
                      回复
                        蜜汁木瓜
                        配方: 川木瓜1个,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
                        制法: 将本瓜去皮瓤切片,加水适量,放入蜂蜜、生姜煮沸,微火煮10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利湿,舒筋止痛。
                        用法: 喝汤食木瓜,量自酌。


                        12楼2011-11-29 10:45
                        回复
                          薏苡仁醪
                          配方: 生薏苡仁100克,糯米500克,酒曲适量。
                          制法: 生薏苡仁加水适量,煮成干粥;糯米烧煮成干米饭。将二者拌匀,待冷加酒曲适量,发酵成酒换酿。
                          功效: 利湿通络。
                          用法: 每日随量可佐餐服食。


                          13楼2011-11-29 10:45
                          回复
                            松节黄酒煮黑豆
                            配方: 松节200~300克,黄酒250克,黑大豆1000克。
                            制法: 取松树骨砍碎成薄片或细条状,与洗净的黑豆一起倒入大砂锅内,加冷水浸泡半小时,用中火煮半小时许,至黑豆已熟,加黄酒250克,再改用小火慢煮1小时,直至黑豆酥烂、汁水快干时离火。拣去松节片,将黑豆烘干或晒干,装瓶。
                            功效: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用法: 每日3次,每次服黑豆50粒。随时可食,吃时要细嚼成糊,再咽下。


                            14楼2011-11-29 10:46
                            回复
                              附片蒸羊肉
                              配方: 制附片30克,鲜羊腿肉1000克,肉清汤250克,熟猪油30克。
                              制法: 将羊肉煮熟,捞出,切成中等大小的肉块,附片洗净,与羊肉同放入大碗中,并放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肉清汤,隔水蒸3小时。吃时撤上葱花、味精、胡椒粉即可。
                              功效: 躅痹散寒,益气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15楼2011-11-29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