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吧 关注:669贴子:13,920

回复:【转】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十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三、啥叫做“即彼净解,为自障碍”呢?
哎,这是凡夫菩萨开悟圆满觉性之后,对于所觉悟的本性清净,乃至于本性具足种种功德,等等,产生的一种停留和呆滞,也就是一种细微的执着啊。这种细微的执着,表现在意识当中,就是某些见解。也正是这些难以觉察的,微细见解的存在,束缚了菩萨的进一步觉悟,所以世尊说:“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IP属地:上海16楼2011-12-06 15:27
回复
    第四、啥叫做“凡夫随顺觉性”呢?
    哎,就是指咱凡夫,顺应于圆满觉性,而觉悟的境界。在这里,世尊明确地告诉咱大家,虽然咱还是凡夫,也是可以觉悟的,可以觉悟圆满觉性的。
    而且,各位兄弟姐妹,大家请注意,从凡夫的觉悟,一直到如来的觉悟,世尊都用了同样的词语来表达,就是所谓的“随顺觉性”,这说明了啥呢?
    ——嘿嘿,恰恰说明了,咱凡夫的觉悟,与如来的觉悟,都是觉悟圆满觉性,因此,本质并无差别。只是呢?觉悟深浅的程度,有所不同呀。
    凡夫菩萨最初觉悟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学修,增上悟境。依据《起信论》所说,这样的菩萨在证得了三昧正定以后,就会进入菩萨初住位,成为贤位的菩萨,成长为真实的佛子。


    IP属地:上海17楼2011-12-06 15:28
    回复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对于初地以前,贤位菩萨的觉悟境界,世尊如此说道:
      “各位善男子!一切开悟圆满觉性的凡夫菩萨,因为还存有清净见解,所以造成了进一步觉悟的障碍。”
      “跨过这一步,菩萨虽然断除了清净见解的障碍,不再有清净的圆满觉性可以觉悟,但是,他们仍然停留在本性能见,本性能觉当中,仍然以见和觉的本性为实有。”
      “这种对于见和觉实有的微细执着,障碍了菩萨进一步的觉悟,使他们对于圆满觉性尚未圆融自在,这叫做未入初地的贤位菩萨,顺应于圆满觉性,而觉悟的境界。”
      贤位的菩萨,实证了如幻三昧,所以,他们对于境界如幻,已经能够明了。他们也因此而得以逐步发起觉性妙用,广度众生,乃至于逐步展现不思议的神通,等等。
      但是,他们对于圆满觉性的觉照功用,还有所执着,以为这些功用是实有的。正是这种微细的执着,障碍了菩萨进一步的觉悟,使菩萨对于圆满觉性,还不能够圆融自在。
      下面,一旦贤位菩萨打破了觉照功用的障碍,就会契入寂灭实相,而登初地。


      IP属地:上海18楼2011-12-06 15:30
      回复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
        对于初地以上菩萨的觉悟境界,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对于境界有所观照,对于圆满觉性有所觉了,都叫做障碍。”
        “因此啊,法身菩萨们,虽然恒常觉了圆满觉性,而实无圆满觉性可觉;菩萨所观照的境界,与能观照的觉性,同时就是平等一如,寂灭无相的。”
        哎,这就是初地以上菩萨,也就是法身大士的觉悟情形。其中啊,消融了一切“能”和“所”的对立,也彻底除灭了“我”和“境界”的差别,如实显现了不思议的妙圆觉心,唯一真心,如如不动。
        这像啥呢?世尊用比喻说道:


        IP属地:上海19楼2011-12-06 15:32
        回复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
          “就好比啊,有一个人,自己用刀砍掉了自己的脑袋,当脑袋被砍掉了以后呢?也就没有那个砍自己脑袋的人了,他死掉了。”
          “菩萨以幻修幻也是这样的,菩萨用有觉照障碍的心,来觉照一切障碍,并且灭除它们。当所有的觉照障碍,都被灭除了以后,那个有觉照障碍的心,也就不存在了。”
          哎,在这里,世尊用“有人自断其首”比喻菩萨用圆照清净觉相,去断除无明;用“首已断故,无能断者”比喻菩萨的无明被断除了以后,那个圆照清净觉相,乃至于所谓的菩萨,也就不存在了。哎,唯一圆满实相,如前文所说:“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嘛。
          此时,对于法身菩萨们来说,再回过头来观察如来的了义经教,像啥呢?请看下文:


          IP属地:上海20楼2011-12-06 15:48
          回复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对于地上菩萨们的觉悟境界,世尊小结道:
            “在这些菩萨们看来,如来的甚深契经与教法,就好像大人为小朋友,标示月亮方位的手指头一样;一旦小朋友顺着大人手指头的方向,见到了月亮,他就明白了,手指头不是月亮;甚至,所谓的月亮,也不是什么月亮,而不过是一个会发光的圆盘子而已。”
            “一切如来,用种种的文字语言来开导菩萨们,道理也是一样的。”
            “这就叫做初地以上菩萨们,顺应于圆满觉性,而觉悟的境界。”
            哎,“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这个比喻非常精彩,所以呀,常常被大家引用。而所谓的“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到底如是在哪里呢?
            咱来简单观察一下:就是说呀,如来的言语开示,就好比大人为小朋友标示月亮的那个手指头;而月亮,就好比圆满觉性;见到了月亮以后,小朋友明白了手指头不是月亮;就好比,菩萨如实见到了圆满觉性以后,就明白了,佛法经教不等于圆满觉性。
            甚至呢?在小朋友看来,所谓的月亮,不叫做月亮也可以,它不过就是一个会发光的圆盘子嘛!就好比呢?在见到圆满觉性的地上菩萨看来,所谓的圆满觉性,本来也没有这个名字,甚至,它没有任何形相,难以表达,超越语言文字。
            ——哎,这就是地上菩萨们,不可思议的觉悟境界,其实,连这个境界,也了不可得呀。
            当地上菩萨们,完全断尽了虚妄无明以后,就将会圆满成就正觉佛果,其觉悟妙境,咱听世尊的开示:


            IP属地:上海21楼2011-12-06 15:50
            回复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对于如来所圆满的觉悟妙境,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所谓的理、事二障,等等一切障碍,就是究竟的觉悟妙境。”
              “所谓的正念现前,叫做得念;或者妄念纷飞,叫做失念,它们无非都是本来解脱。”
              “无论是修法获得成就,叫做成法;还是修法失败,叫做破法,它们本来就叫做涅盘。”
              “智慧明了也好,愚痴无知也好,它们都是觉性的显现,都是般若波罗蜜。”
              “菩萨所成就的正法,与外道所成就的邪法,本来就是同样的菩提觉道。”
              “所谓的无明,所谓的真如,它们本来就浑然一体,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一切出世间法,所谓的戒、定、慧;一切世间法,所谓的淫、怒、痴,在佛陀看来,本来就都是清净梵行。”
              “所谓的无量众生,所谓的无边国土,等等,本来就是同一法性所显现。”
              “地狱的罪苦恶报,以及天堂的清净妙乐,在佛陀看来,都是本来的净土。”
              “有佛性的一切众生,无佛性的一切事物,在如来成佛的时候,它们也一同成佛。”
              “所谓的一切烦恼,本来就是解脱。”
              “以如来遍满法界,比大海更为宽广的智慧来观察,如实照彻一切法相,就好像虚空一般,没有任何实质内容。”
              “这就叫做,如来顺应于圆满觉性,所觉悟的境界。”


              IP属地:上海22楼2011-12-06 15:52
              回复
                哎,在如来的觉悟妙境当中,许许多多咱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的事物,都圆融无碍了。因为,佛陀觉悟了一切法的缘故啊。
                各位兄弟姐妹,咱千万不要用思维分别心来揣测这段经文,因为,那没有任何意义。咱呢?对于如此殊胜而微妙的教法,只需要老老实实地学习,慢慢领会,在无形当中,种下成佛的善根吧。
                到此为止,世尊已经全面解答了清净慧菩萨的问题:“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从凡夫的觉悟,到菩萨的觉悟,乃至于佛陀的觉悟,世尊都予以了讲说。咱呢,也应该了然于心了。
                最后,世尊别开一路,在次第修行的差别相之外,单独开示顿悟众生,顺应于圆满觉性的觉悟境界。


                IP属地:上海23楼2011-12-06 15:54
                回复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世尊说道:
                  “各位善男子!只要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在日常行止当中,随时都不会生起虚妄的念头;对于那些随缘而起的思维分别心呢?也不必去息灭它。”
                  “如果有的时候,需要进行连续的思维分别,那么,就安住于其中,而不会再附加一个‘它就是妄想’的分别了知;对于像这样不加了知的自然心境,也不会再去辨别它,究竟是虚妄还是真实。”
                  “这些众生,在听到了如来,开示如此修行法门的时候,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能够奉行,而不会产生惊恐畏惧之心,这就叫做顿悟众生,顺应于圆满觉性,而觉悟的境界。”
                  哎,所谓的“顿悟”,就是指超越了修行次第,而直接明了圆满觉性,它,并不遥远,就是咱修行人的本来心。乃至于,一切心境,一切外境,在每一个当下,无非都是咱的圆满觉性,其中,没有了任何二元对立。
                  ——于是,随所作为,立处皆真。修行人远离了虚伪的造作,超越了分别和认知,进入了任运自然的无修无作之妙行。
                  ——这样的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们就是达摩祖师在《夜坐偈》当中所赞叹的那类人:
                  “诸法本自非空有,凡夫妄想论邪正,
                  若能不二其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
                  哎,像这样的人哪,虽是凡夫,而不异圣人。您说他是凡、是圣,其实,都是一种虚妄分别呀。
                  历代高僧大德,祖师菩萨等等,都是这样的人。倘若没有像这样,超越虚妄分别的妙慧妙行,想要住持佛法,是做不到的。
                  对于这些人的功德,世尊说道:


                  IP属地:上海24楼2011-12-06 15:56
                  回复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各位善男子!你们要知道,像这样的众生,他们已经供养、亲近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以及诸大菩萨,并且培植下了数不清的功德善根。”
                    “对于这样的人,佛陀说啊,他们就叫做成就了佛陀的一切种智。”
                    哎,像这样的顿悟众生,他们的善根太深厚了,因为呀,他们已经供养过数不清的佛陀和大菩萨。
                    所谓供养,有钱财物品的供养,更有依教奉行的供养,还有最大的供养,那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谓“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当中呢?毫无疑问,能够不求名利地,如实宣扬佛法,是最了不起的了。
                    所谓“一切种智”,是如来的圆满智慧,其中,包含了法性平等的“一切智”和善分别的“道种智”,既能够觉悟一切法的空性法身,又能够明了一切法的法相差别,是中道了义的究竟智慧。
                    ——哎,虽然还在因地修行,也有人能够成就如来的一切种智,这是为啥呢?
                    嘿嘿,因为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终将成佛啊!


                    IP属地:上海25楼2011-12-06 15:58
                    回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在本章即将圆满之际,依照惯例,世尊要用偈语重述一遍本章的法义,世尊这样说道: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清净慧菩萨啊!你要知道,在圆满觉性当中,本来就没有可取证的境界,也没有能够取证圆满觉性的菩萨或者众生。”
                      “只是因为,众生尚未觉悟,在以幻修幻的觉悟过程当中,就似乎有了次第的差别。”
                      “其差别在于:凡夫的觉悟,仍然被清净见解所障碍;贤位菩萨的觉悟,还没有离开对于觉性的执着;初地以上的菩萨们,已经能够做到心无所住;而只有大觉世尊,才成就了一切法的圆满,叫做自在地随顺于一切。”
                      “还有一类菩萨,或者是末法时代的众生,他们能够随时随地,不产生虚妄的分别和认知;佛陀说啊,像这样的人,就是在世的活菩萨。”
                      “他们曾经供养过恒河沙数那样多的佛陀,其功德已经圆满;他们具有很多种利益众生的方法,无论是顺行,还是逆行,都叫做顺应于圆满觉性的智慧。”
                      到此为止,清净慧菩萨所问章,全部圆满。通过世尊的详实解答,咱哪,大体已经明白了在以幻修幻的过程当中,从凡夫的觉悟,到菩萨的觉悟,乃至于佛陀的觉悟,其中的如幻差别之相。
                      哎,如幻三昧的修行成佛之路,已然历历在目,咱哪,完全可以开始实修了。那么,在菩萨们成佛的菩提大道上面,到底有那几种实修的方法呢?应该怎样实践呢?
                      下面,就由十二圆觉菩萨当中的第七位,威德自在菩萨,替咱大家,向如来请问菩提路上面,实修的具体方法。


                      IP属地:上海26楼2011-12-06 16: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