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1218年奥托四世与英诺森发生争执,他鼓励腓特烈(亨利六世之子)将自己置于敌对奥托四世的德意志派别之首位。腓特烈被选为国王并加冕于美茵茨(1212年)和亚琛(1215年)。奥托四世退位回到他在布伦斯威克的领地,并在对法兰西的腓力的战争失利后死去(1218年)。
1216年圣多米尼克骑士团为教皇承认;1223年圣弗朗西斯骑士团也得到承认。
1220圌年腓特烈二世通过法兰克福议会发布的一项庄严法案(后来被称为国事诏书)扩大了他对教会王公的权力。数年之后,一项类似的诏书又扩大了世俗王公的特圌权。他在罗马加冕为帝。不久后他与教皇发生争吵,表面上是因他推迟发动十字军东征而起。
1226年伦巴德诸城再次结盟反对皇帝。
1227年腓特烈与将他开除教籍的教皇格雷戈里九世公开决裂。
1228—1229年腓特烈二世开始其十字军东征,到达耶路撒冷后返回,与埃圌及苏丹缔结了一项有利的条约。
1228—1240年在德意志东部边境的条顿骑士团建立,他们征服了旧普鲁士的立陶宛人。
1230年教皇与腓特烈二世和解,后者得到宽恕。
1235年皇帝与伦巴德同盟交战,教皇支持后者。在腓特烈二世统圌治时期余下的时间里,战争不断。
1235—1240年格雷戈里九世与皇帝之间的斗争,后者被他开除教籍,而后又鼓吹一场十字军运动来反对他,并试图在德意志挑起一场叛乱。
1241年汉萨城市同盟创建。
1242年一支蒙古军队入侵德意志,在摩拉维亚和奥地利被击败。
1243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波洛尼亚的一名法律教师)的选举。不久他就重与皇帝作对,并在里昂举行的宗教会议上(1244—1245年)开除了他的教籍,废黜了他。他激使某些德意志王公立图林根的亨利,而后又是荷兰的威廉(1247年)作王位的觊觎者。威廉加冕于亚琛,直到1256年他死都坚持自己的这个尊号。德意志的混乱失序。
1250年曾不断与意大利教皇党作战的腓特烈二世死于阿普利亚。其子康拉德四世继位,他在其父生前(1237年)便被选为王。
1250—1254年被教皇英诺森开除教籍的康拉德四世进入意大利,在那里坚持对诸城及教皇军队的战争,同时荷兰的威廉在北、中德意志的城中,人口和财富都有大幅度增长。
1254年康拉德四世之死:对霍亨斯陶芬的德意志领土及对西西里兰国的权利,移交给他两岁幼子康拉德(康拉丁),其时他的私生兄弟曼弗莱德在南意大利继续进行反对教皇及教皇党的战争,直至他于1266年死于贝内文托战役中。
1256—1257年荷兰的威廉死后便出现一个空位期,其后是对康沃尔伯爵理查(英国国王亨利三世的兄弟)、及对另一地区的选帝侯、不久以后的卡斯蒂利亚王阿尔丰索十世的双选举。理查穿过德意志并于亚琛加冕。阿尔丰索仍留在西班牙。理查在1271年他死前一直保留皇帝的称号,但在德国只是一个空头衔,没有一点有效权威。
1261年米切尔?帕廖洛古斯从拉丁皇帝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彼重建东正教王朝。
1268年康拉丁是士瓦本诸帝的最后一位男性后裔,他率德国军队进入意大利,但在塔利亚科佐被安茹的查理的军队打败,并在那不勒斯被斩首。
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被选为王并在亚琛加冕:他颇得教皇好感,并从未进过意大利。
1277—1282年鲁道夫夺去了波希米亚王奥托卡尔的奥地利领土,稍后便把它们、以及斯蒂里亚和卡尼奥拉赠与诸子,奠下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土威圌权的基础。
1291年鲁道夫之死。他未能使帝冠成为其家族的固定遗产,甚至其子阿尔伯特的选举都失败了;选帝侯们选择了拿骚伯爵阿道夫,此人精明强干但财物匮乏。
1298圌年哈布斯堡的阿尔伯特和美茵茨大主教组织的反叛爆发。阿道夫被废黜,但仍抵制:他在沃尔姆斯附近的格尔海姆战役中被阿尔伯特刺杀,故从未进入意大利接受皇冠。奥地利公爵、哈布斯堡的阿尔伯特被选为王并在亚琛加冕: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拒绝承认他。
1216年圣多米尼克骑士团为教皇承认;1223年圣弗朗西斯骑士团也得到承认。
1220圌年腓特烈二世通过法兰克福议会发布的一项庄严法案(后来被称为国事诏书)扩大了他对教会王公的权力。数年之后,一项类似的诏书又扩大了世俗王公的特圌权。他在罗马加冕为帝。不久后他与教皇发生争吵,表面上是因他推迟发动十字军东征而起。
1226年伦巴德诸城再次结盟反对皇帝。
1227年腓特烈与将他开除教籍的教皇格雷戈里九世公开决裂。
1228—1229年腓特烈二世开始其十字军东征,到达耶路撒冷后返回,与埃圌及苏丹缔结了一项有利的条约。
1228—1240年在德意志东部边境的条顿骑士团建立,他们征服了旧普鲁士的立陶宛人。
1230年教皇与腓特烈二世和解,后者得到宽恕。
1235年皇帝与伦巴德同盟交战,教皇支持后者。在腓特烈二世统圌治时期余下的时间里,战争不断。
1235—1240年格雷戈里九世与皇帝之间的斗争,后者被他开除教籍,而后又鼓吹一场十字军运动来反对他,并试图在德意志挑起一场叛乱。
1241年汉萨城市同盟创建。
1242年一支蒙古军队入侵德意志,在摩拉维亚和奥地利被击败。
1243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波洛尼亚的一名法律教师)的选举。不久他就重与皇帝作对,并在里昂举行的宗教会议上(1244—1245年)开除了他的教籍,废黜了他。他激使某些德意志王公立图林根的亨利,而后又是荷兰的威廉(1247年)作王位的觊觎者。威廉加冕于亚琛,直到1256年他死都坚持自己的这个尊号。德意志的混乱失序。
1250年曾不断与意大利教皇党作战的腓特烈二世死于阿普利亚。其子康拉德四世继位,他在其父生前(1237年)便被选为王。
1250—1254年被教皇英诺森开除教籍的康拉德四世进入意大利,在那里坚持对诸城及教皇军队的战争,同时荷兰的威廉在北、中德意志的城中,人口和财富都有大幅度增长。
1254年康拉德四世之死:对霍亨斯陶芬的德意志领土及对西西里兰国的权利,移交给他两岁幼子康拉德(康拉丁),其时他的私生兄弟曼弗莱德在南意大利继续进行反对教皇及教皇党的战争,直至他于1266年死于贝内文托战役中。
1256—1257年荷兰的威廉死后便出现一个空位期,其后是对康沃尔伯爵理查(英国国王亨利三世的兄弟)、及对另一地区的选帝侯、不久以后的卡斯蒂利亚王阿尔丰索十世的双选举。理查穿过德意志并于亚琛加冕。阿尔丰索仍留在西班牙。理查在1271年他死前一直保留皇帝的称号,但在德国只是一个空头衔,没有一点有效权威。
1261年米切尔?帕廖洛古斯从拉丁皇帝手中夺回了君士坦丁堡,并在彼重建东正教王朝。
1268年康拉丁是士瓦本诸帝的最后一位男性后裔,他率德国军队进入意大利,但在塔利亚科佐被安茹的查理的军队打败,并在那不勒斯被斩首。
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被选为王并在亚琛加冕:他颇得教皇好感,并从未进过意大利。
1277—1282年鲁道夫夺去了波希米亚王奥托卡尔的奥地利领土,稍后便把它们、以及斯蒂里亚和卡尼奥拉赠与诸子,奠下了哈布斯堡家族领土威圌权的基础。
1291年鲁道夫之死。他未能使帝冠成为其家族的固定遗产,甚至其子阿尔伯特的选举都失败了;选帝侯们选择了拿骚伯爵阿道夫,此人精明强干但财物匮乏。
1298圌年哈布斯堡的阿尔伯特和美茵茨大主教组织的反叛爆发。阿道夫被废黜,但仍抵制:他在沃尔姆斯附近的格尔海姆战役中被阿尔伯特刺杀,故从未进入意大利接受皇冠。奥地利公爵、哈布斯堡的阿尔伯特被选为王并在亚琛加冕: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拒绝承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