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什文吧 关注:623贴子:207
  • 14回复贴,共1

良心的微笑 [前苏联] 普里什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良心的微笑[前苏联]普里什文 
--------------------------------------------------------------------------------
  
    不知为什么我们好像觉得,如果是鸟,那它们就多半在飞,如果是扁角鹿或老虎,那么它们就在不停地跑,跳。实际上鸟是停着的时候比飞的时候多,老虎懒得很,扁角鹿不停地吃草,只是嘴唇在动。人们也是这样。我们想,人生中充满了爱,而当我们问问自己和别人——谁有多少时候在爱,却原来竟是那么少!请看,我们也是多么懒惰啊!

 



1楼2005-04-20 10:40回复
    大自然的歌手--------普里什文
     

     
    作者:魏鹏 日期:20050204
     
    “一只夜莺在我窗下通宵歌唱。我想到了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夜莺和云雀:在莎士比亚之后,人类一再重复这些关于夜晚(夜莺)和清晨(云雀)的大自然的信号。在夜莺歌声的伴奏下,我想,莎士比亚从大自然中撷取一点素材,放进他的诗篇,纯属偶然;我却把这当作我的道路。”是的,在这条道路上歌唱到最后一息的普里什文,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大自然的歌手。 

    普里什文(1873~1954)是苏俄著名作家,也是公认的语言大师,高尔基称他为“诗人和哲人”。他的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描写的是自然界的生活,歌唱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的创造性劳动。《散文诗》是他创作的最高成就,普里什文说:“我笔下写的是大自然,自己心中想的却是人。”他笔下的大自然,生机勃勃,色彩斑斓,妙趣横生,充满令人心旷神怡的诗意和哲理。他的散文诗清丽流畅,意境隽永,蕴含着一种音乐的韵律,令人读来爱不释手。 


    我刚开始学写诗时,拼命般的读了一些世界名著,让我多年都不能忘怀的就有《林中水滴》。这部散文诗是普里什文创作成就的高峰之一,它把我带进了一个森林的王国,并鲜明生动地展示出这个王国的美丽和丰富。有人说《林中水滴》写出了有关大自然和创作的浓缩的哲理……普里什文在观察自然界时,总爱联系他身边的生活,联系人生,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他在书中写道:“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便可以和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互相呼应。”他主张在自然界中寻觅和揭示人的心灵。例如他写的《瑞香》:“这种花远远闻去异香扑鼻,有如风信子,但移近鼻子,却有一股怪味,比狼的臊气还难闻。我望着它,心里好不奇怪,并从它身上想起了一些熟人:他们远远望去,丰姿英俊,近前一看,却同豺狼一般,其臭难闻。” 


    普里什文那双善于在大自然中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情趣的慧眼所捕捉到的美妙的瞬间,使他笔下的许多作品充溢着诗情画意和哲理,有时还带有几分幽默。他的《蘑菇也会走路》是这样写的…… 


    “有蘑菇吗?”我问护林员的小女儿。 


    “有毛头乳菌,松乳菌,牛肝菌。” 


    “白蘑菇呢?” 


    “也有白蘑菇,只是眼下天冷了,白蘑菇都搬到枞树底下去了。白桦树下面您找也用不着找……都在枞树底下哩。” 


    “它们怎么能搬家呢,你什么时候看过蘑菇走路啊?” 


    小姑娘慌了,但突然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作了个狡黠的鬼脸,回答我说: 


    “它们是在夜里走路啊,我怎么能在夜里看到它们呢?这是谁也看不见的。” 


    这真是神来之笔,简直就是“在春天的口授下写的”。普里什文的许多作品,都不是凭记忆写的,而是像画家写生一样在户外原地写的,在潮湿的树桩上写的。他的词句不是产生于书桌旁,而是在自然界直接观察时,不断发现动植物的新现象和未经研究过的特点时,脱颖而出的。这从他的《第一朵花儿》里看得更加分明:“我以为是微风过处,一张老树叶抖动了一下,却原来是第一只蝴蝶飞出来了。我以为是自己眼冒金星,却原来是第一朵花儿开放了。”他还说:“如果有心细察锦毯一般的大地,无论哪个树桩的废墟都显得那么美丽如画,着实不亚于富丽堂皇的宫廷和宝塔的废墟。” 


    普里什文之所以能准确观察大自然,得力于他原是一位通晓动植物的专家。我没有像他那样去观察大自然,我仅仅是从他的书中去亲近大自然的,每读到触及心灵之处,就在天头地角的空白里写下瞬间的收获。他在《松树的方式》里写道:“难得看到松树垂下自己的翅膀……树枝;它们在生长的时候甩掉自己身上留在阴影里的一切,一心向上的树枝仿佛要把整棵大树都带上天去。”读到这里,由于触及了我的心灵,我几乎是在瞬间写出了《树》这首小诗:“你的根须/伸向泥土/泥土并没有把你埋没//你的枝叶/是无数只翅膀/但你并没有飞到天上。”(1999年第2期《绿风》诗刊) 


    上个世纪末,老诗人牛汉预言中国今后的诗可能更接近一种自然景观,“河边上、悬崖旁,哪儿都可以长”。在2005年第1期《扬子江》诗刊上,我读到张德强的一首《也算春色》:“一大片金色的油菜花/被房产商/圈进规划图里/春天在文件夹中窒息了//第二年的雨/锈红了成堆的钢筋/仍有一二株油菜/从缝隙中悄悄探出头来。”这首诗让我想起遍及全国的“圈地运动”,各级“开发区”,大小“工业园”,举目皆是。好在圈地圈不住雨露和阳光,一年两年三年过后,一些被圈的土地上,依然有油菜和小麦在顽强地生长。看到圈起的土地里长出的庄稼,谁能说那不是活生生的讽刺诗?我甚至觉得张德强的这首小诗,也是从那里移植过来的。 


    我由此又想到了普里什文,我觉得他的散文诗就生长在大自然里,诗里分明还带有植物、动物和泥土的气息。


    5楼2005-04-20 10:49
    回复
      刘谷诚精品赏析(二十三)用“心”感知大自然——普里什文两首散文诗赏析 
       发布时间:2004-4-18 14:51:25 回复:+0点击:143 
       
       
      普里什文《真理》链接
      普里什文《枞树和橡树》链接
      普里什文(1873—1954),是一位歌唱大自然的诗人,横跨旧俄罗斯和前苏联两个时代,全名为米哈依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出生于奥尔省叶烈茨县一个商人家庭,早年因激进思想和行动被学校开除和当局逮捕,后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农艺,回国后任农艺师,并经常为杂志写稿。他的文学特写集《飞鸟不惊的地方》出版使他一举成名并走上文学道路。后来,他曾在祖国到处游历,带着铅笔和小本子到森林里去,随便坐在一个树墩上,让笔跟踪他的思想,记下大自然在他心中唤起的一切。他把内心感受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他的文章充满智慧和诗意。他出版的著作很多,主要的有:《大自然的日历》、《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仙鹤的故乡》、《太阳的宝库》、(童话)、《恶老头的锁链》(自传体长篇小说)等。《大地的眼睛》是作者晚年(1946—1950)的随笔集,又称日记体散文,其中有许多是优美的散文诗。这里赏析的两首散文诗就是从这个集子中选出的。
      普里什文的散文诗大多描写大自然的富饶和生命力,想象丰富,比喻新颖贴切,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的关系的深刻哲理思考和细腻的观察与感受,有的则是借助自然事物来演绎人生哲理,十分生动形象,没有什么说教的意味。
      《枞树和橡树》选自随笔集《大地的眼睛》的第三部分《人类的眼睛》中的“树的生活”一章,诗人以十分细腻的写实手法,把枞树和橡树为了生存发展而全力以赴地竞相追逐、向上、向着阳光,以便把对方掩盖在自己的树冠下面。它们不是为了取乐,不是因为贪婪,也不是由于任性或骄傲,而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因为谁要是被对方掩盖在它的树冠下面,谁就只能萎缩以至死亡。因此,这种竞相追逐是生死攸关的需要。诗人写的是大自然中的枞树和橡树、是写它们的生存竞争规律。观照人类社会生活,从古至今有许多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优胜劣汰呢?普里什文为反复强调他的作品写的是“心灵”,“我反映出了在不熟悉的大自然,并且描写了大自然中的这种反映。”读普里什文的散文诗,不仅使我们认识大自然,拉近和大自然的距离,也让我们认识人类自己,这就是他的散文诗中给予人的有关对人的深刻哲理思考。
      《真理》选自随笔集《大地的眼睛》的第二部分《沉思》中的“1950年”一章。这一部分着重是对人生的各个方面的思考。在这一部分里,普里什文思考的问题相当广泛,有人生的,艺术的,社会关系的,道德的,历史人物评价的,还有对真、善、美和爱予以生活化诠释的。虽然都是随笔式,短小精悍,但处处都闪光着思想的火花和诗意,能在人们心灵深处激起对美的憧憬。
      真理,本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普里什文笔下的“真理”却十分简单,十分具体,十分生活化和大众化,它就是“意味着人身上良心的胜利”,它就是“良心”。“谁没有良心,他也就多半没有真理”。那么,“良心”又是什么呢?中国古代认为,良心是人本然之善心,是生下来就有的一种善良品质。西方许多人则认为良心是上帝之声,是上帝赋予每个人分辩是非善恶的指南。唯物主义观点则认为,应当把良心看成是一定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在心灵上对是非善恶进行评判的精神法庭,因此,良心是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意识,是个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一种能力。有良心,就是坚持真、善、美,是是;没有良心,就是固执于假、恶、丑,是非。所以,普里什文说:“有良心的人就称之为真理。”这是对“真理”这一深奥的哲学理论最大众化通俗化的比喻和说明。
      全诗分三个部分,部分之间都空行隔开,虽然很短,但整体结构非常完整严密。第一部分仅一句话,但它是全诗思想的基点与灵魂:真理,意味着人身上良心的胜利;有良心就有了真理。后面两部分便围绕着这一基点展开说明并予以深化。第二部分用生动的比喻说明真理是有生命的,是发展前进的,生气勃勃的,真理的生命之树常青。第三部分用严实的语言进一步说明真理的时代性,它是前进的道路,每个人都应该走的道路;它也是一种思想,每个人都能用心灵感觉到的思想。坚持真理,也就是坚持应该走的道路;坚持真理,就是他良心的胜利。最后总结全诗并回应开头:再次强调真理就是意味着人身上良心的胜利,谁没有良心,谁也就多半没有真理。
      这首诗语言很平实,生活化,运用的比喻很新颖。如把真理比喻成“人身上良心的胜利”,“真理却像春天里一堆废物当中的青葱的幼芽”等,都是非常新颖而生活化的,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听了也会明白“真理”是怎么一回事。
      用“心”感知大自然,用“心”感悟玄奥的抽象理论,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比喻,将它转达到艺术中去,这是普里什文散文诗的最大特点。他说:“我是这样一个作家。他写书就像是为自己的后辈写一篇关于心灵的遗嘱,为的是让他们理解他自己所不理解的东西,并吸收它,从而受益。”因为,“一切真正新的东西都在证明着美和善,并且给人以希望。”


      6楼2005-04-20 10:51
      回复
        真理 
         发布时间:2004-4-18 14:48:47 回复:+0 点击:136 
         
         
         真理——这意味着人身上良心的胜利
         
         “您认为真理就像一座屹立不动的山岩,或者像一头奶牛吗?真正的真理是生气勃勃的,它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样,在为自己开辟道路,好似一堆废物之中一棵春天的青葱的幼芽。”
         “堂吉诃德像钉钉子那样把真理钉进自己的头脑里,而真理却像春天里一堆废物当中的青葱的幼芽——看着真叫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斗争啊!时间流逝,一切都将绿化——真理终将获胜,真理的世纪终将来临。”
         
         我们所以是同时代的,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被某种思想联结在一起。每个时代都流行一种特殊的思想,其中包含有这个时代里我们该走的道路。
         能不能认识这一思想呢?这是个问题,但每个人都能用心灵感觉到这种思想,就像感觉到我们的道路一样,只要他想看看自己的良心,而对我们真正的道路的感觉,有良心的人就称之为真理。
         可是,当然也有没有良心的人……不过谁没有良心,他也就多半没有真理。
         (非琴译)


        7楼2005-04-20 10:51
        回复
          枞树和橡树 
           发布时间:2004-4-18 14:46:06 回复:+0 点击:127 
           
           

           它们,枞树和橡树,竞相追逐,向上,向着阳光,看究竟谁胜过谁。
           它们不是为了取乐,不是因为贪婪,也不是由于任性或骄傲,而是为了生死攸关的需要,才发起了这场追逐赛——谁先探头伸出光明之窗,它自己就会遮住这扇小窗,作为一个胜利者,用它的树冠和旁的大树结合在一起。不论谁留在林冠下面,留在昏暗之中,都只能在自己的一生中日渐枯萎。
           这就是它们,枞树和橡树为什么要全力以赴,你追我赶,向上生长的原因。
           (非琴译)


          8楼2005-04-20 10:52
          回复
            • 58.48.66.*
            jiuyytreeewwwwwwwwwertyuioikljhgfcvvbnmlkjhgfrtykjhgf


            9楼2008-04-08 21:07
            回复
              这个一定要顶!


              10楼2008-05-06 10:19
              回复
                厉害


                11楼2009-04-02 18:48
                回复
                  用“心”感知大自然,用“心”感悟玄奥的抽象理论,并用生活化的语言和比喻,将它转达到艺术中去,这是普里什文散文诗的最大特点。他说:“我是这样一个作家。他写书就像是为自己的后辈写一篇关于心灵的遗嘱,为的是让他们理解他自己所不理解的东西,并吸收它,从而受益。”因为,“一切真正新的东西都在证明着美和善,并且给人以希望。” 
                  的确是这样,他的确做到了自己所说的,给后辈的我们延续了美和善的享受。


                  12楼2009-05-18 10:30
                  回复
                    太棒了!!


                    13楼2009-06-27 20:15
                    回复
                      好贴!我还太嫩了,能做到理解普老给予我们的知识都还需要努力!


                      14楼2010-07-16 16:17
                      回复
                        鸟儿并不总是在棵树上,要是哪里不安全没有歌唱,它们就会飞走了,我也希望自己如鸟儿一样,不能总在一个并不能快乐的地方。


                        15楼2011-02-14 16:05
                        回复
                          好贴!对买不到书的孩纸来说太感激了= =。


                          17楼2011-11-05 20:28
                          回复
                            好人一生平安,谢楼主!


                            18楼2013-08-31 20:51
                            回复
                              谢谢分享!


                              19楼2013-11-26 2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