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吧 关注:4,495贴子:63,119
  • 0回复贴,共1

方以智家族的几位女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方以智家族的几位女性
2012年01月09日14时55分 枞阳在线 分享到
  近年来,随着方以智作品的发现整理和出版,方以智研究渐渐热了起来。在安徽,方以智更是被誉为皖江文化的鼻祖。今年是方以智诞辰400周年,我们来到方以智家族的主要居住地———枞阳县浮山,考察方以智家族文化遗存。
  在浮山,我们拜祭了方以智墓,参观了浮山的精美壮观的摩崖石刻,欣赏了浮山秀美的风光。站在方以智和其夫人潘翟的墓前,笔者忽然想起了方以智家族的那些女人们,他的母亲、姑姑、妻子以及儿媳和孙女们,她们犹如一簇簇山野间绽放的幽香百合,给方氏家族的传奇添加了一缕缕幽香气韵。
  方以智的母亲吴令仪,字棣倩,自幼勤学不倦,性格温良有美德,词翰甚美,年三十而卒,著有《黻佩园壶遗稿》,又云《黻佩居遗集》。方孔(方以智之父)有《悼亡诗》,其序云:“吴宜人淑慎就养,得亲欢心。依太史公羽之训,雅怀道种,亦解禅偈,亦诵悟真。喜摹钟卫,句勒长短,克称馈职,而不妨彤管。溘兮朝露,率尔北舆。聊拟潘情,莫将荀痛。”吴令仪卒时,方以智仅十二岁,但方以智童年受其母教诲很多,方以智在《慕述》中也说:“吾母性善,秉宫谕诲。建幢幡林,通瞿输慧。敬事堂上,塞渊主馈。礼宗唱和,二姑相慰。黻佩遗集,帕渍泪。(宫谕,即方以智外祖吴应宾)”
  方以智还有两首《浮山拜先母吴太恭人墓》七律。两首七律推断写于方以智中年以后,有了风雨沧桑之感的他怀念其母亲来,诗中的思念、追慕、感激之情充溢诗行间。
  据说方以智出生前夕,吴令仪做了一个怪梦,梦中一条龙形怪物闯入室内,狰狞可怖,张牙舞爪,绕室几匝后停在吴令仪的面前瞪视着她,有顷,那龙又忽地一摆身首,瞬忽化作一阵冷风不见了。吴令仪从梦中惊醒,便开始了产前阵痛,接着便产下了方以智。方以智出生后,吴令仪一直被这个异梦所困扰,不知如何化解这个梦,直到她想到,或许法力无边的佛能庇佑她的儿子一生平安幸福,从此以后,她就一心向佛,精研禅理。
  明末,方以智家族有“方门三节”,即方以智的三位姑母。方孟式居长,字如耀,室名纫兰阁。方孟式博学,工书画,其所绘的大士像,神采欲生。嫁给山东布政使张秉文为妻,崇祯年间,随秉文往济南任。方孟式二十余岁时仍然没有生下一子,于是她就为张秉文置妾。当崇祯十二年正月二日,清兵陷济南时,张秉文率兵出战时,方孟式就对侍婢说:“事急则推我入池水中。”当张秉文战死的消息传来时,方孟式临池痛苦,催促侍婢“推我,推我!”遂堕池水而死,秉文妾扬州陈氏也随之投大明湖以殉。后被赠一品夫人。著有《纫兰阁集》十四卷。方以智《题清芬阁白描大士像》(《浮山此藏轩别集》卷之一):“纫兰阁者,愚伯姑也,适张钟阳公删左方伯。城破殉难。亦善白描大士。”
  方以智二姑方维仪,字仲贤。十七岁嫁给姚孙,婚后一年不到,姚孙病卒,方维仪因有孕在身,便没有殉死。后产下一女儿,九个月大的时候夭折,于是请归母家守节清芬阁。她博学才高,精于禅理,亦善书画,与姊孟式、从妹维则、弟妇吴令仪研几史籍。方以智的母亲吴令仪去世后,方维仪负担起教导侄子之责任,俨如人师。曾取古今女子之作,编为《宫闺诗史》。分正、邪二集,意在昭明女子才华,批判其中**之声,颇受时人称赞。清康熙年间卒,年八十四。著有《楚江吟》、《归来叹》诸稿,集为《清芬阁集》七卷。方以智跋《清芬阁集》曰:“嗟夫!女子能著书若吾姑母者,岂非大丈夫哉!”又曰:“暨稍长,离经小学,克共待命,而吾母即世。嬛嬛,莫适与归。问我诸姑,仲氏任之。盖抚余若子者,八历年所,无间色矣。”
  关于方以智的大姑和二姑对其影响,方以智在《慕述》中有特别的记载:“惟我二姑,一节一烈。《纫兰》、《清芬》,世传双绝。不负家学,伟哉闺阁。仲姑抚我,耄犹教学。诫以芜迹,医卜可托。苦瓠连根,吞不自觉。自注:智十二丧母,为姑所抚。《礼记》、《离骚》,皆姑授也。”方维仪的才情学养,课教方以智,既为严师,又对少年方以智的心性心智的养成有着很深刻的影响。方维仪的诗,风格甚高,笔力横绝,一洗铅华,颇存大雅遗风。



1楼2012-01-28 23: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