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敏思博客
话说筷子
哈 雷
天天都拿着它解决一日三餐,倒从没想过它有什么可谈的。偶尔,携妻挟子到西餐厅走一趟,对那些刀把、叉子倒觉得新鲜稀奇。人总是这样,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又是最平常的东西,而往往因为平常你不会去留恋它、珍惜它。
一日,朋友从慕尼黑寄来一封信,笔底浸染思乡之感伤。端午节那天,几个留学生聚在一起,煮了一大堆的饺子、面条,桌面上摆上筷子。朋友说当他举起筷子时,突然一种亲切的思乡情犹然升起,那手感轻盈灵动、操作简便易行,是老外任何一种餐具都不能比及。而只是这细细的两根竹筷,却牵动了他孩童时期的许多记忆,也牵出故乡那山那水那人的缕缕情思。
那晚,这批留学生在慕尼黑一座公寓里举着筷子呜呜地哭了。
读信后,我也浸染上了他们那漂流在外的思乡情,对筷子这小餐具似乎开始注意起来。
大约在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筷子了。我看到的一些历史材料,记载着那时的国人使用的是竹筷、骨筷和玉筷。约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铜筷和铁筷便问世了。到了汉朝(公元前226年——公元220年)漆筷应运而生。之后,又出现了金筷和银筷。
现代使用的筷子如按质地分,有竹木的、塑料的、有机玻璃的,最贵重的当数象牙筷、犀牛角筷、嵌金檀木筷和玉筷。
在古代,筷子的等级代表着人的生活等级,富人们使用金筷或玉筷来显示他们的富有。不少皇帝还用银筷来探明饭菜是否有毒,据说砒霜之类的毒药会让银筷瞬间变色。
而今,普通人家对筷子并非十分讲究,只是在高级酒店里才有这种档次之分。我参加过一次盛宴,在五星级酒店里举行,一切都是金璧辉煌的,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桌面上摆着是一双木筷该多么地寒碜。筷子当然是镀了金的银筷子,又是我第一次用它,是觉得很滞重,筷技极笨,很涩的感觉。我想,用惯了竹筷、木筷,这种“豪华”的享受却显得很不灵便了。
是身体健康重要还是讲排场重要?各人有不同的选择。然而,我看到的一个事实是,现代人使用的筷子越用越简便。一次性使用的竹筷和木筷铺天盖地,这类筷号称为“卫生筷”,是为保健康、预防病菌侵入而特制的,但做工粗糙,表面也不那么光滑,不小心还会刮破你的嘴唇。我不明白这佯装“卫生”的筷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据说市内老牌漆筷生产厂家因竞争不上这种“卫生筷”,也纷纷改换产品,生产起这种“卫生筷”来了。我忧心地看到了另一个事实,大部分上好的竹子和木材被一次性地使用后扔入垃圾箱,这对资源原本就十分缺乏的中国来说,是一笔多么可怕的浪费啊!
一位汉学家汉森先生曾对我说:“你们中国文化就是‘筷子文化’!”我当时听了很懵懂,他笑了笑,指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说:“筷子就是快子,早生贵子的意思,你看中国人太多了,太多了!就是因为‘快子’观念太强!”我不由苦笑,为他的牵强比附感到无奈。确实,中国的人口是太多了。
然而,我在一次采访中,在一个地区的地方志中看到了里面记载着,这个地区民间流行的风俗有一件是在新娘的嫁妆里放入筷子来祝愿新娘“早生贵子”。这件事让我倍感诧异,令我想起了那位汉学家的话。
也许因为文化的差异,筷子却无法普及到全球去,就像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接受刀把和叉子一样。但,自那以后我的心里留下一个结,原来对筷子的忽视到欣赏,而现在却又感到有点茫然了。
在一次聚会上我又遇见了汉森先生,他用餐时粗壮的手指摆弄着一双筷子,兴致勃勃地夹着闽菜“佛跳墙”。我走了过去向汉森先生敬酒,我对他说:“汉森先生,欢迎你使用中国的筷子,我想对你说,在‘筷子文化’的内涵中还包含着好运气。在我国的农村许多地方,春节前夕,许多农家在饭桌上摆上新筷子以祝愿来年有个好收成。”
接着,我又让服务生取出十根竹筷,我拿起一根一折就断了,另九根扎成一束却怎么也折不断。汉森见我这副滑稽相,哈哈大笑,他说:“这是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用筷子来演示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
汉森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我的脑子里轰鸣了好几天。
话说筷子
哈 雷
天天都拿着它解决一日三餐,倒从没想过它有什么可谈的。偶尔,携妻挟子到西餐厅走一趟,对那些刀把、叉子倒觉得新鲜稀奇。人总是这样,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又是最平常的东西,而往往因为平常你不会去留恋它、珍惜它。
一日,朋友从慕尼黑寄来一封信,笔底浸染思乡之感伤。端午节那天,几个留学生聚在一起,煮了一大堆的饺子、面条,桌面上摆上筷子。朋友说当他举起筷子时,突然一种亲切的思乡情犹然升起,那手感轻盈灵动、操作简便易行,是老外任何一种餐具都不能比及。而只是这细细的两根竹筷,却牵动了他孩童时期的许多记忆,也牵出故乡那山那水那人的缕缕情思。
那晚,这批留学生在慕尼黑一座公寓里举着筷子呜呜地哭了。
读信后,我也浸染上了他们那漂流在外的思乡情,对筷子这小餐具似乎开始注意起来。
大约在公元前21——前16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筷子了。我看到的一些历史材料,记载着那时的国人使用的是竹筷、骨筷和玉筷。约公元前770——前476年,春秋时,铜筷和铁筷便问世了。到了汉朝(公元前226年——公元220年)漆筷应运而生。之后,又出现了金筷和银筷。
现代使用的筷子如按质地分,有竹木的、塑料的、有机玻璃的,最贵重的当数象牙筷、犀牛角筷、嵌金檀木筷和玉筷。
在古代,筷子的等级代表着人的生活等级,富人们使用金筷或玉筷来显示他们的富有。不少皇帝还用银筷来探明饭菜是否有毒,据说砒霜之类的毒药会让银筷瞬间变色。
而今,普通人家对筷子并非十分讲究,只是在高级酒店里才有这种档次之分。我参加过一次盛宴,在五星级酒店里举行,一切都是金璧辉煌的,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桌面上摆着是一双木筷该多么地寒碜。筷子当然是镀了金的银筷子,又是我第一次用它,是觉得很滞重,筷技极笨,很涩的感觉。我想,用惯了竹筷、木筷,这种“豪华”的享受却显得很不灵便了。
是身体健康重要还是讲排场重要?各人有不同的选择。然而,我看到的一个事实是,现代人使用的筷子越用越简便。一次性使用的竹筷和木筷铺天盖地,这类筷号称为“卫生筷”,是为保健康、预防病菌侵入而特制的,但做工粗糙,表面也不那么光滑,不小心还会刮破你的嘴唇。我不明白这佯装“卫生”的筷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据说市内老牌漆筷生产厂家因竞争不上这种“卫生筷”,也纷纷改换产品,生产起这种“卫生筷”来了。我忧心地看到了另一个事实,大部分上好的竹子和木材被一次性地使用后扔入垃圾箱,这对资源原本就十分缺乏的中国来说,是一笔多么可怕的浪费啊!
一位汉学家汉森先生曾对我说:“你们中国文化就是‘筷子文化’!”我当时听了很懵懂,他笑了笑,指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说:“筷子就是快子,早生贵子的意思,你看中国人太多了,太多了!就是因为‘快子’观念太强!”我不由苦笑,为他的牵强比附感到无奈。确实,中国的人口是太多了。
然而,我在一次采访中,在一个地区的地方志中看到了里面记载着,这个地区民间流行的风俗有一件是在新娘的嫁妆里放入筷子来祝愿新娘“早生贵子”。这件事让我倍感诧异,令我想起了那位汉学家的话。
也许因为文化的差异,筷子却无法普及到全球去,就像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接受刀把和叉子一样。但,自那以后我的心里留下一个结,原来对筷子的忽视到欣赏,而现在却又感到有点茫然了。
在一次聚会上我又遇见了汉森先生,他用餐时粗壮的手指摆弄着一双筷子,兴致勃勃地夹着闽菜“佛跳墙”。我走了过去向汉森先生敬酒,我对他说:“汉森先生,欢迎你使用中国的筷子,我想对你说,在‘筷子文化’的内涵中还包含着好运气。在我国的农村许多地方,春节前夕,许多农家在饭桌上摆上新筷子以祝愿来年有个好收成。”
接着,我又让服务生取出十根竹筷,我拿起一根一折就断了,另九根扎成一束却怎么也折不断。汉森见我这副滑稽相,哈哈大笑,他说:“这是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用筷子来演示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
汉森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我的脑子里轰鸣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