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我想问,这句话是否只是针对,要求平民百姓的?因为当一个人身处高位时,三妻四妾暂且不说,每天吃的却都是山珍海味,对他们来说,山珍海味也即饮食,既然饮食是天理,那么他们山珍海味也不就成为天理了?所以我一直很怀疑,朱熹提这观点是真的发自内心,还是为了迎合当政者而去获取自己利益提出的?
您所说并非朱子原话。相关的言语是《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此话是说,如果就在“饮食”这一件事情上分别天理人欲的话,那麼饮食是天理,在这之上强求美味,譬如铺张浪费,譬如为了吃美食害人误事,那便是人欲了。每个人都有他的位分、他的家境。形体生命的延续与安佚固然是“欲”之大者,就著自己的位分、家境吃饱而外,还生些别的心思,才是人欲。
朱子这句话是对著所有人说的。并且,就儒家学问而言,对於“行”若有要求,首先朝向有“知”者,因此对士的要求远远高过民,对於在上位者的要求也高过在下位者。在儒者看来,正君心之非,是国之大事。朱子所呈封事,以及直接的面对,都在强调人君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此话是说,如果就在“饮食”这一件事情上分别天理人欲的话,那麼饮食是天理,在这之上强求美味,譬如铺张浪费,譬如为了吃美食害人误事,那便是人欲了。每个人都有他的位分、他的家境。形体生命的延续与安佚固然是“欲”之大者,就著自己的位分、家境吃饱而外,还生些别的心思,才是人欲。
朱子这句话是对著所有人说的。并且,就儒家学问而言,对於“行”若有要求,首先朝向有“知”者,因此对士的要求远远高过民,对於在上位者的要求也高过在下位者。在儒者看来,正君心之非,是国之大事。朱子所呈封事,以及直接的面对,都在强调人君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