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老乡吧 关注:1,771贴子:62,135

千古英烈——河北饶阳革命烈士史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前我们县出过这本书,发上来,大家一起缅怀先烈。
应该不算盗版吧。


1楼2012-03-17 22:08回复
    此文是按书上照抄上来,请不要误会
    前言
    饶阳在过去的**战争年代经过了不平凡的岁月。在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战争中,饶阳人民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全县有近三千名优秀儿女,为人民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当时全县人口约十八万)。为褒扬先烈,激励后人,饶阳县领导部门于1981年倡议组成了**烈士史料征集编写组,开始筹划编印烈士史料的工作。现在正当国庆三十五周年之际,饶阳的**烈士史料(一)能够刊印出来,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也企望烈士的英灵能够感到欣慰!
    几年来,曾与烈士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同志,对我们编写烈士史料的工作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有的当年亲自在饶阳的土地上葬埋了烈士的尸体,有的从此出发南征北战目睹战友在异乡成为烈士。他们对烈士的感情炽热深厚,他们从各地寄来纪念烈士的文章、资料,他们一次再次地协助我们修改稿件,一丝不苟,给我们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全县许多村庄的父老群众,也热情为我们座谈追忆烈士的形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是我们能够完成此书的重要基础。谨此向他们深表谢忱和敬意。
    今后还要编写饶阳其他诸多烈士的史料,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使这一工作做得更好。
    饶阳县**烈士史料编写组
    一九八四年九月六日
    


    2楼2012-03-17 22:29
    回复
      支持。


      3楼2012-03-18 08:14
      回复
        想传点东西,为什么连抗日一词也不让传呢


        IP属地:河北5楼2012-03-18 21:58
        回复

          焦守健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严格要求自己。当时象《新青年》、《向导》、《辩证唯物主义浅说》等**书刊和《党章》、《团章》,凡能找到的,他都想方设法找来读,甚至熄灯后常趴在被窝里,用小灯照亮,刻苦学习。从**的理论中,他看到了人类的希望,祖国的前途。他高兴的对同学们说:“苏联就是凭这些理论取得**成功的,要改变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悲惨现状,不懂这些理论可不行啊!”他还顽强地锻炼身体,不管严冬酷暑,从不间断,他总是提前半小时起床,跑步、练拳脚。同志们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自讨苦吃?”焦守健笑着说:“趁年轻不把身体炼硬,以后怎么能为国家出力呢!”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进步学生也参加了早晨跑步等锻炼活动。这锻炼,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准备了身体条件。
          守健读书的一高,富豪子弟居多。他对他们中有些人横行霸道,欺负穷学生,极为愤恨。在王老师的指导下,他把那些穷苦学生联合起来,跟他们讲**道理,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组织大家在校内校外进行斗争,使这些家富家子弟不敢再胡作非为,校风大为好转。从而守健深受同学们的拥护和老师的器重。


          6楼2012-03-19 07:28
          回复
            向烈士致敬!


            7楼2012-03-19 08:13
            回复
              又快清明了,缅怀**先烈


              8楼2012-03-19 14:57
              回复
                顶一下


                9楼2012-03-19 21:35
                回复
                  不知道,有什么不能发的,就是不让发,都是宣传**烈士的呀!


                  10楼2012-03-20 08:50
                  回复

                    守健义正词严,法官无言答对,于是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对他进行严刑拷打。皮革沾着盐水抽打无济于事,就用竹签钉他的手指,守健忍着钻心的疼痛,蔑视敌人说:‘你们钉的还不行,我自己钉给你们看。“他对准凳子上的竹签用力戳下去……法官和狗腿子们见了吓得变颜失色。敌人软硬无策,又抓不到把柄,押了一个多月只好释放了。


                    12楼2012-03-20 21:59
                    回复

                      为了开展工作,他严然成了一个失去土地流落城市的农民,露宿街头,蹲墙跟,睡码头,扛脚卖苦力。慢慢地和车夫们交上了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搞到了一辆人力车,当上了车夫。晚上,就在谦德庄(天津穷人邻居的地方)和贫苦的人力车夫们睡在人力车上。他拉着车跑街串巷,秘密地从事**工作。组织人力车夫、码头工人开展斗争,闹*工,要求改善生活待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工人们都觉得他聪明能干,喜欢他,拥护他,可谁也看不出他竟是一位大学生出身的党的负责人。有一次,他在谦德庄和地下党员、他的老同学焦增祥会面,增祥看到守健同志的艰苦生活,心疼的直掉泪。守健却笑着安慰他说:“我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随便转,这不是很好吗!”守健指示增祥,以后和一位姓黄的同志去联系,穿着干净衣服一定不要到谦德庄来,以免引起敌人注意。
                      


                      14楼2012-03-20 22:06
                      回复

                        一九三三年前后,蒋介石和北方的反动军阀勾结在一起,疯狂镇*人民:冀中一带,由于保定南特委巡视员范克敏叛变投敌,饶阳等六县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许多同志惨遭杀害,有的被迫出走,也有的“悔过”自首,组织瘫痪,**处于低潮。在这关头,省委派遣守健同志回冀中农村重新开辟工作和恢复党的组织。在严重白色恐*下,他走乡串巷,风餐露宿,在任邱、大城、静海一带,到处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直到一九三四年冬,焦守健又奉命回到了故乡饶阳县。他回县后,首先找到当时负责党的工作的哥哥焦守成及一些保持**气节,坚持斗争的同志,又把在外地躲避的董庆学、王春辉等同志找来,同时对一些写过“悔过”书,但没有出卖过同志、没有血债的人也进行争取,他们虽没有党的关系,但欢迎他们回头**。守健同志向大家讲述当时的形势,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唤起了同志们的**热情。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工作,党组织很快恢复并活跃起来。“七七”事变后,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工作委员会。守健同志担任抗日时期的第一任县委书记。


                        15楼2012-03-20 22:08
                        回复

                          守健同志根据上级指示,制定了饶阳县委的工作方针和任务:一切工作要围绕抗日这个中心任务进行,团结一切力量为抗日救国而斗争,把饶阳建成抗日根据地。为此,要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党的影响,使党成为饶阳人民的抗战核心;积极建立和壮大抗日武装;建立群众抗日团体,宣传、组织群众共同抗日;建立民主政权,改善民生。
                          为了迅速扩大党的组织,除了全县七十名党员,在贫雇农中积极做好发展工作,还办起了男师、女师两个师资训练班,一方面培养师资,一方面发展党员。师资班结束后,把其中的党员分配到党组织基础薄弱的村任教,秘密发展党的组织。由于党员的积极活动,到三七年底,全县已有四十三个村建起了党支部,党员发展到五百九十二名。在此基础上,相继建起了四个区的党委组织。在大力发展党组织的同时,建立起抗敌后援会,守健亲自任主任。民主选举了抗日县长,改造了旧县政府。成立起农民、工人、妇女、青年、老师抗日协会。并创办了油印的《民声报》,开设了青塔书店饶阳分店,全县还建起了五十二个业余剧团和各种宣传队,广泛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纲领。


                          16楼2012-03-21 08:58
                          回复

                            为了加强抗日斗争,“芦沟桥事变”后,守健同志首先抓了武装建设,组织起饶阳县的抗日基本武装——抗日自卫队,为了扩大抗日队伍,他以党代表的身份,带领宣传科长焦锐,奔走于饶阳、肃安、河间的地方武装、游击队之间,出没于危险地带,光明磊落地到处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从而争取了国民党河北省保安处民训督导员向佐民(向修文)共同抗日。这样,在一九三七年冬,就以饶阳抗日自卫队为基础成立了人民抗日自卫军,下属饶阳的四个团,肃宁、河间各一个团,献县独立旅,武强独立营等。一九三八年,经过整编,抗日自卫军统一归吕正操、孟庆山领导。抗日自卫军的建立,不仅迅速打开了饶阳、肃宁、河间、武强一带的抗日局面,而且为我党输送了大批军事人员和干部。


                            17楼2012-03-21 08:59
                            回复

                              焦守健从一九三四年冬重返饶阳后,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使饶阳一带的抗日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被冀中区党委誉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模范县,使这里真正成为冀中根据地的大后方。面对上级党委的表扬,守健谦虚地说:“这应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饶阳人民。”对于他自己的艰苦努力,从不居功自傲。
                              守健同志生活艰苦,作风简朴,一心为公,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在天津工作期间,情愿卖苦力,挨饿受冻,从不把党的活动经费用在个人生活上,他拉洋车挣钱买玉米面,用脸盆煮饭吃。回饶阳后,他冬没棉夏没单,同志们要给他做件衣服,他坚决不同意。一位女同志送他一件旗袍,经过改做,就冬当棉,夏改单,穿了几个冬春。他一双棉鞋湿透了,晚上烤糊了半只,守健自己缝了几针,在已经冻肿的脚上又穿上这一只半鞋,奔走在冰天雪地里同志们爱怜地叫他“傻可怜”。


                              22楼2012-03-22 0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