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汉族”是广西西部山区讲西南官话的汉族,他们自称“客人”,在当地的民谣中就唱道:“瑶人头,客人脚,本地人(指壮族)不用枕头也能睡得着。”而当地壮族则称他们为“布哈”,意思是“转移居住的人”。但广西百色右江民族师专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吴和培等人所著《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族探秘》一书则这样论述:所谓高山汉就是居住在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石山区,既不同于高原汉族,也不同于平原、丘陵、平坝和市镇汉族的一个特殊族群。
高山汉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徐杰舜教授介绍说: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广西的高山汉原本就是川、湘、鄂的汉族,从明末清初开始,尤其是在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由于战争,以及历史、政治的原因迁移到广西,到了咸丰和同治年间则规模更大了,逐渐形成为广西汉族中一个特殊的族群。历代封建王朝在广西长期实行土司制度,尤其在桂西一带,土司势力强大,其世代相继,设有军队,置有属官,立有关卡。因此,汉族人是不敢贸然迁入土司统治之地的。但是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冲击了全国,也波及到桂西地区,据《清史稿》记载,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其余部在李定国的率领下,从顺治九年到十五年,以贵州兴义地区为中心,长期征战在滇黔桂和两湖地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打成一片,坚持抗清十余年。后来李定国“兵溃”,其部属流散于滇黔桂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生活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加上这些地区交通都比较闭塞,这些散居的汉人一方面渐渐与汉族主流隔绝,产生文化脱节,另一方面受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影响同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汉族人慢慢地形成了生活、文化风格独特的“高山汉族”。目前,这些高山汉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乐业、凌云和凤山,以及田林的浪平、平山、平潭,隆林的隆或。此外,东兰、巴马、南丹也有少量的分布。
高山汉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徐杰舜教授介绍说: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广西的高山汉原本就是川、湘、鄂的汉族,从明末清初开始,尤其是在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由于战争,以及历史、政治的原因迁移到广西,到了咸丰和同治年间则规模更大了,逐渐形成为广西汉族中一个特殊的族群。历代封建王朝在广西长期实行土司制度,尤其在桂西一带,土司势力强大,其世代相继,设有军队,置有属官,立有关卡。因此,汉族人是不敢贸然迁入土司统治之地的。但是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冲击了全国,也波及到桂西地区,据《清史稿》记载,明末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其余部在李定国的率领下,从顺治九年到十五年,以贵州兴义地区为中心,长期征战在滇黔桂和两湖地区,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打成一片,坚持抗清十余年。后来李定国“兵溃”,其部属流散于滇黔桂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生活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加上这些地区交通都比较闭塞,这些散居的汉人一方面渐渐与汉族主流隔绝,产生文化脱节,另一方面受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影响同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汉族人慢慢地形成了生活、文化风格独特的“高山汉族”。目前,这些高山汉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乐业、凌云和凤山,以及田林的浪平、平山、平潭,隆林的隆或。此外,东兰、巴马、南丹也有少量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