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吧 关注:2,552贴子:18,475
  • 7回复贴,共1

【契丹】阜新博物馆珍贵墓志破解“契丹小字”绝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4-22 14:28回复
      一个消失的王朝,一段沉睡的历史,一个远逝的民族,契丹,像他们的文字那样神秘而遥远。
      在阜新博物馆的三楼展厅里,陈列着一块铜褐色的墓志,年代久远的契丹小字映入眼帘,这是灿烂的辽王朝留给历史的文明缩影,经历了千年之后,契丹文字已成绝学,难以为后人全面解读。
    中国辽金史研究会会员、阜新辽金史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石金民告诉记者,我市博物馆里陈列的这块墓志,是从阜新辽墓中出土的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契丹小字墓志,其主人的名字叫耶律奴,是辽代战神耶律休哥的孙子,该墓志共1274个字,有如此多契丹小字的墓志实属极为难得。


    3楼2012-04-22 14:40
    回复
      辽代墓志铭阜新出土最多
      阜新有着“契丹摇篮”的美誉,也是辽文化的荟萃之地,至今残存的古城、古塔、古墓,那些从古墓中出土的动人壁画、精美雕像、古老文字,无不在向您展示一个辉煌的辽王朝。
      石金民说,从阜新地区出土的辽代墓志铭多达数10个,纯契丹小字的墓志铭有2块,汉文和契丹文对照的墓志铭占多数,还有是用汉字所写墓志铭。最早出土的墓志铭是1950年在清河门出土的《佐移离毕萧相公墓志铭》。
      记者了解到,契丹文字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契丹大字是参照汉字隶书的字形进行修改后形成的契丹文字。而契丹小字则是依据回鹘文改造而成的拼音文字。契丹大字笔画繁复表意功能欠佳,而创制时间晚于契丹大字的契丹小字却能把契丹语表达得系统而全面,有较强的交流功效与传播效能。目前国内出土的辽代墓志铭多在当年辽国控制的北方地区,以内蒙古、辽宁两地为最,而阜新地区更是辽代墓志铭出土的集中地。
      一种已经消亡了近千年的文字,后人为何要孜孜不倦地追踪它的来龙去脉?石金民说,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讲,契丹文字属于历史的范畴。研究契丹文字的最终目的在于补史证史。《辽史》是在辽朝灭亡三百多年之后由蒙古族人仓促编修的,错误缺漏很多。在二十四史中,《辽史》是最为粗陋的一部史书。因此,从辽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就变得极为重要,每一块墓志铭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历史,这对于补充、验证和订正《辽史》的记载有重大意义。“这些埋入地下近千年的石头,成了辽代历史唯一的见证者和诉说者。但是,我们很难听懂这些‘会说话的石头’,它们究竟在传达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石金民遗憾地说。


      4楼2012-04-22 14:41
      回复
        耶律奴墓志铭校正《辽史》的偏差
        站在这块铜褐色的墓志前,石金民指着上面的文字为记者进行了简单的翻译。该墓志为耶律奴墓志,于1999年出土于阜蒙县大板镇腰衙门村。墓志由墓盖与志石两部分组成,墓盖正面没有文字,四个斜面阴刻十二生肖,四角阴刻牡丹花卉;志石上阴刻契丹小字24 行,因内容未能刻下,故在志盖内面续刻24行,共刻有契丹小字1274字。
        墓主耶律奴曾官至辅国大将军,后又拜为中京留守。
        当年出土耶律奴墓志铭的时候,有“契丹文字的首席学术权威”之称的刘凤翥曾来到阜新,而石金民在帮助刘凤翥工作的过程中,也识得了一些契丹小字,在阜新,他是唯一能识得一些契丹小字的人。他还曾写过《契丹小字〈耶律奴墓志铭考释〉》和《辽契丹族烈女萧意辛新考》两篇学术论文,补正了辽史学者学术中的错误。耶律奴的妻子名叫萧意辛,是《辽史》中著名的烈女,曾有学者根据《辽史》中的记载,推断萧意辛的父亲是萧陶苏斡,石金民通过耶律奴墓志铭的考释,得出萧陶苏斡并不是萧意辛的父亲。《辽史》中记载耶律奴只有两个孩子,而通过翻译墓志铭得知,耶律奴有4个孩子。石金民说,虽然耶律奴墓志上有1274个字,但有一半以上至今还无法解读,如果能够全面解读,耶律奴是如何被奸臣耶律乙辛陷害而被流放的原因就会知晓,对《辽史》的修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市博物馆内还存放着辽萧仅墓志。辽萧仅墓志于1981年1月在阜蒙县八家子镇果树村出土,萧仅官至辽宁远军节度使,祖父是《辽史》中的著名统帅萧达凛,也就是将宋朝名将杨业射落马下的那位。他因俘获威名远震的“杨无敌”而在辽宋两国声名鹊起。后来,身为辽军主帅的萧达凛率辽军与宋真宗统领的宋军对峙于澶州,出城观察地形被弩击中身亡。因萧达凛之死,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才得以达成。


        5楼2012-04-22 14:42
        回复
          契丹文字对历史的贡献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石刻文字是中华文化典籍的源头,辽代书禁甚严,文献资料流传少,刻有文字的辽代碑刻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阜新地区刻有契丹小字碑志的发现,无疑为契丹语言和文字的研究增添了珍贵资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辽史》的阙略与疑佚。
          契丹大小字虽已消亡,但它的历史功绩不可抹杀,契丹文字的创制开我国东北古代少数民族创造文字之先河,以后的女真文字、蒙古文字、满族文字的产生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契丹文字的影响。
          石金民告诉记者,从语言学角度讲,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等诸多古老文字的失传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问鼎中原的少数民族无不希望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独立性,创立文字便是这一思路的展现与延续。但军事的强大却不代表经济、文化的同步强盛,无论是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还是后来的满文,都难挡汉文明的同化与浸润,最终融入汉语文化圈。不过,契丹文字虽成绝学,但却印证了一段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与融合史,如同一张记忆书签,将永久夹在中华民族的千年史册上。


          6楼2012-04-22 14:43
          回复
            以上内容来自:
            http://www.ln.chinanews.com/html/2012-02-10/434986.html


            7楼2012-04-22 14:44
            回复
              您懂契丹小字 可以翻译一下吗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05-14 22:04
              回复
                其实学习挺简单的,就是拼音字母
                但是需要懂契丹语
                不然也是没用


                IP属地:北京9楼2024-03-14 05: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