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由六张火车票组成的图片在网上不胫而走。图片显示,自1999年到2012年,从北京西开往武昌的同一车次(提速改进后前缀有差别)、同一席别的火车票价格几乎没有变化。一时间,火车票涨还是没涨、该不该涨的争论此起彼伏。(第一财经日报4月20日)
铁路运价受国家价格管理部门的管制,1995年至今,客运基准票价率一直没有调整,始终实施低运价政策。铁路票价是以普客非空调硬座为标准,首先制定每人每公里的基础票价。然后按照列车速度,普快和快速(特快)两档分别上浮一定费率,再乘以相应里程数。此外,普通客车500公里以上的实行长距离的折扣,距离越远,折扣越低。从席别上区分,以硬座为基础,软座、硬卧、软卧、高级软卧分别加成不同的比率,形成各种车型和席别的不同票价。另外,加上意外保险、软席候车室费等费用,就得出票面上的价格。据说,此标准自1995年出台就未曾更改。
现今,物价“涨声”四起,汽柴油涨价了,铁路内燃机车的运行成本骤然剧增,随之而来的现实是:运输收入下降。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铁路客运票价不得涨价。
众所周知,铁路是民国经济的大动脉,是最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多年来,铁路一直积极地承担着应有的社会责任。比如:承担军运,煤炭、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学生半价优惠等等。特别是它的运价,始终实施低运价政策,比公路、民航等其他运输方式明显偏低。在保证这些重点运输、勇于承担社会职责的同时,铁路也就失去了其他高运价市场的优势,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其员工也就成为所有中央企业中工资最低的一个。所有这些,铁路都毫无怨言地承担着。
但是,与此同时铁路也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一些产品价格随行就市,也是无可厚非的,只是铁路一直没有这样做,其目的还是多承担一些社会职责。今天,在新的一轮成品油价涨价之时,铁路仍然没有涨价,让利于百姓,实属不易,体现了很高的境界。
火车作为国家公共资源,关系民生经济,票价制定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和市场化的不断渗入,长期的低票价早已让铁道部步履沉重。但有一个责任叫“坚守”,有一个境界叫“舍得”。铁路在涨价问题上,既坚守着社会责任,也充分彰显了便利民众的亲民情结。(作者系中华铁道网评论员 范云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