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解的黑柳彻子
2004年12月06日10:08:09新华网 孙云晓
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然而,对于成人世界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何其艰难,尽管每一个成年人都曾拥有过童年,但他们往往遗忘了那段奇妙的时光。
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功,就在于她永远有一颗童心,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审视和再现了童年的经历。她于1981年出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成为人类历史上描写童年生活的经典作品。此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
说到童年不能不说到儿童,但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真正的童年生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出现儿童的概念是很晚的事情。有专家认为,成人书与小人书的分界才促发了儿童的概念,而电视时代来临又使童年变得短暂甚至消失。在我看来,所谓真正的童年,不但是让儿童无拘无束地生活,而且应当伴之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在梦幻中度过快乐而浪漫的成长时光。
非常悲哀的是,过于功利的教育挤扁了中国孩子的童年。请读一读《窗边的小豆豆》吧,谁能相信这是一个日本小女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经历?那个时侯,面临战败的日本是何等混乱何等贫穷何等人心惶惶?可居然有一个巴学园,有一个小林先生,让一个近似多动症的小豆豆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坦率地说,中国作为战胜国,历经半个多世纪,也很难见到类似巴学园式的学校。所以,才让我于1993年写出了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
感谢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新经典文库,让我们重温《窗边的小豆豆》并读到了黑柳彻子的新作《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8月版)。我发现,作者虽然已经年逾花甲,依然是小豆豆的风格。不仅叙述风格如旧,连她的行为方式也未改变。作品中她写到:因为误以为抵达车站前五分钟会有人预告,她脱了靴子放心看小电视吃海带,不料突然到站了,让这位著名女演员乱作一团。她右手提着靴子,拿着大衣,左手拿着电视机,光着脚跑下车,站到了月台上,嘴里还拖着一米长的海带条——她就这个模样儿面对着欢迎的人们!当我读到这里不由得捧腹大笑,这不就是昔日小豆豆的形象吗?可见,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我相信,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我最早读到《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似乎是该书最早的中国读者之一。可以说,这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一本童年回忆录,其价值因教育思想丰富而独树一帜,其纪实魅力让任何虚构文字无法追及。此书值得每一位教师和父母珍藏和精读。我读此书的最深切感悟,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真正爱孩子的人应当是童年的发现者与捍卫者。
2004年12月06日10:08:09新华网 孙云晓
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然而,对于成人世界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何其艰难,尽管每一个成年人都曾拥有过童年,但他们往往遗忘了那段奇妙的时光。
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功,就在于她永远有一颗童心,并以博大的人文情怀审视和再现了童年的经历。她于1981年出版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成为人类历史上描写童年生活的经典作品。此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
说到童年不能不说到儿童,但这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并不是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真正的童年生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出现儿童的概念是很晚的事情。有专家认为,成人书与小人书的分界才促发了儿童的概念,而电视时代来临又使童年变得短暂甚至消失。在我看来,所谓真正的童年,不但是让儿童无拘无束地生活,而且应当伴之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在梦幻中度过快乐而浪漫的成长时光。
非常悲哀的是,过于功利的教育挤扁了中国孩子的童年。请读一读《窗边的小豆豆》吧,谁能相信这是一个日本小女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经历?那个时侯,面临战败的日本是何等混乱何等贫穷何等人心惶惶?可居然有一个巴学园,有一个小林先生,让一个近似多动症的小豆豆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坦率地说,中国作为战胜国,历经半个多世纪,也很难见到类似巴学园式的学校。所以,才让我于1993年写出了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
感谢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新经典文库,让我们重温《窗边的小豆豆》并读到了黑柳彻子的新作《小时候就在想的事》(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8月版)。我发现,作者虽然已经年逾花甲,依然是小豆豆的风格。不仅叙述风格如旧,连她的行为方式也未改变。作品中她写到:因为误以为抵达车站前五分钟会有人预告,她脱了靴子放心看小电视吃海带,不料突然到站了,让这位著名女演员乱作一团。她右手提着靴子,拿着大衣,左手拿着电视机,光着脚跑下车,站到了月台上,嘴里还拖着一米长的海带条——她就这个模样儿面对着欢迎的人们!当我读到这里不由得捧腹大笑,这不就是昔日小豆豆的形象吗?可见,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之深。我相信,童年的快乐是一生快乐的源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端。
我最早读到《窗边的小豆豆》一书,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似乎是该书最早的中国读者之一。可以说,这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一本童年回忆录,其价值因教育思想丰富而独树一帜,其纪实魅力让任何虚构文字无法追及。此书值得每一位教师和父母珍藏和精读。我读此书的最深切感悟,还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真正爱孩子的人应当是童年的发现者与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