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世界可以分为无生命的自然界和有生命的生物界。无生命的自然界是平等的,太阳绝不会对美国偏心眼而多照美国几小时,牛顿定律也不会只在英国成立而到了中国就不成立。但是有生命的生物界却是不平等的,有强者和弱者之分。狼是强者,羊是弱者,狼吃羊,强者吃掉弱者;高大强壮的猴子作猴王,而低矮弱小的猴子不得不匍匐在猴王脚下,强者欺压弱者。“强者消灭弱者”,“强者欺压弱者”是生物界的铁则。
人类既然属于生物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分出强者和弱者。人在个体上存在不平等,体力有强弱之别,智力有高低之分。不同的人类集团(即国家或民族),也有明显的差异,有欧美那样的发达国家,亦有亚非拉那样的落后国家。由于强者和弱者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强者和弱者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强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竞争”,一张馅饼谁能抢到就属于谁,抢不到馅饼的弱者挨饿活该;而弱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平等”,一张馅饼应该大家平分,倚强欺弱被谴责为不道德。
人类社会应该崇尚强者的“竞争”,还是应该提倡弱者的“平等”,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如果人类社会要一味提倡弱者的“平等”,过分同情保护弱者,搞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这样的社会就会失去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但如果人类社会要一味提倡强者的“竞争”,就会出现血淋淋的残酷竞争,也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强者和弱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各自强调自己的理论。强者要求更多的“竞争”,而不喜欢束缚他们手脚的“平等”;而弱者则要求更多的“平等”,害怕对他们难于取胜的“竞争”。
中华民族在唐朝以前还有一些强者的心态,但到了近代,中国人已经在心中默认自己是一个弱者,再也没有了强者的竞争挑战心态。中国人的弱者心态,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缺乏向强者挑战的雄心
一个具有强者心态的人,其基本标志就是有向强者挑战的雄心。具有强者心态的运动员,会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世界冠军上,而不是当个省市第一名就够了;
具有强者心态的企业家,会把企业的目标定为制造世界一流产品,而不会满足于生产一些廉价商品赚钱盈利;具有强者心态的国家领导人,会为国家制定一个“一等强国”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制定一个“小康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小目标。
日本作为一个小岛国,国土资源人口等客观条件都比中国差很多,日本比中国贫穷落后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日本人却有强者的心态,不满足于当一个东方小国,有向强者挑战的雄心。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向比自己强大的中国挑战,打败了中国;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又向比自己强大的俄国挑战,又打败了俄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日本再次向更为强大的美国挑战,日本的这次挑战终于以惨败而告终。但日本战败后强者的心态并没有失去,又重新开始在经济上向世界强国挑战。
早在日本刚刚战败的1946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小厂“丰田”,开始立下雄心,制定出向当时汽车王国美国挑战的计划。作为战败国,“丰田”公司在资金技术上根本不能与实力雄厚的美国汽车大公司相比,而且在1949年以前驻日本盟军司令部还禁止日本制造汽车,但这些都没有能够阻止日本人向美国汽车挑战的雄心。30年后,日本汽车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王国,“丰田”汽车也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日本名牌。
日本“尼康”公司原是生产军用望远镜的军工企业,日本战败后不得不“军转民”,“尼康”开始转产民用照相机。当时世界上照相机王国是德国,“尼康”公司就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赶超德国照相机,30年后日本照相机击败德国照相机,现在世界上高档照相机的90%都是日本产品。二战前世界上手表王国是瑞士,战后日本的“精工”等公司又把产品目标放在赶超瑞士手表上,现在日本超过了瑞士成为世界第一手表生产国。
人类既然属于生物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分出强者和弱者。人在个体上存在不平等,体力有强弱之别,智力有高低之分。不同的人类集团(即国家或民族),也有明显的差异,有欧美那样的发达国家,亦有亚非拉那样的落后国家。由于强者和弱者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强者和弱者的心理状态也完全不同。强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竞争”,一张馅饼谁能抢到就属于谁,抢不到馅饼的弱者挨饿活该;而弱者心态的基本出发点是“平等”,一张馅饼应该大家平分,倚强欺弱被谴责为不道德。
人类社会应该崇尚强者的“竞争”,还是应该提倡弱者的“平等”,是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如果人类社会要一味提倡弱者的“平等”,过分同情保护弱者,搞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这样的社会就会失去向前发展的原动力。但如果人类社会要一味提倡强者的“竞争”,就会出现血淋淋的残酷竞争,也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强者和弱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各自强调自己的理论。强者要求更多的“竞争”,而不喜欢束缚他们手脚的“平等”;而弱者则要求更多的“平等”,害怕对他们难于取胜的“竞争”。
中华民族在唐朝以前还有一些强者的心态,但到了近代,中国人已经在心中默认自己是一个弱者,再也没有了强者的竞争挑战心态。中国人的弱者心态,较为明显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缺乏向强者挑战的雄心
一个具有强者心态的人,其基本标志就是有向强者挑战的雄心。具有强者心态的运动员,会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世界冠军上,而不是当个省市第一名就够了;
具有强者心态的企业家,会把企业的目标定为制造世界一流产品,而不会满足于生产一些廉价商品赚钱盈利;具有强者心态的国家领导人,会为国家制定一个“一等强国”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制定一个“小康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小目标。
日本作为一个小岛国,国土资源人口等客观条件都比中国差很多,日本比中国贫穷落后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日本人却有强者的心态,不满足于当一个东方小国,有向强者挑战的雄心。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向比自己强大的中国挑战,打败了中国;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又向比自己强大的俄国挑战,又打败了俄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日本再次向更为强大的美国挑战,日本的这次挑战终于以惨败而告终。但日本战败后强者的心态并没有失去,又重新开始在经济上向世界强国挑战。
早在日本刚刚战败的1946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小厂“丰田”,开始立下雄心,制定出向当时汽车王国美国挑战的计划。作为战败国,“丰田”公司在资金技术上根本不能与实力雄厚的美国汽车大公司相比,而且在1949年以前驻日本盟军司令部还禁止日本制造汽车,但这些都没有能够阻止日本人向美国汽车挑战的雄心。30年后,日本汽车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王国,“丰田”汽车也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日本名牌。
日本“尼康”公司原是生产军用望远镜的军工企业,日本战败后不得不“军转民”,“尼康”开始转产民用照相机。当时世界上照相机王国是德国,“尼康”公司就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赶超德国照相机,30年后日本照相机击败德国照相机,现在世界上高档照相机的90%都是日本产品。二战前世界上手表王国是瑞士,战后日本的“精工”等公司又把产品目标放在赶超瑞士手表上,现在日本超过了瑞士成为世界第一手表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