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寨庵堂脚,历代前人曾用几根大杉木架有一座桥,以便过往行人。
民国三十年(1941 年),潘寨人捐2283.4元,高坡寨潘金万后裔捐170 元,在原桥处共建一座木质风雨桥,全长20 米,宽3 米,这就是潘寨永兴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栏杆,桥板椽皮已经朽烂,亚待潘寨人重新修建。
2004 年春,经潘、吴、罗、蒋、伍、李、唐七姓人共商重建永兴桥的事宜后,潘寨人先拆掉老桥,高坡寨潘家负责架成钢筋水泥结构的单孔平板桥,跨度6.38米,宽4米,全长22米。潘家人在水泥桥上重建的永兴桥,全长21米,宽3米,有7间,32柱落脚。桥两边设有护栏靠背,有坐凳,对面坐凳之间的距离2 , 41 米,从桥面到桥的顶板处高3 米。在桥双间处的两根抬梁上,共立有三间花窗亮格的飞角亭(中间的有两层)o飞角亭在晨曦或日照中,反射耀眼的祥光,似三位并立的卫士,维护着潘寨的平安.夏日,寨中来桥上避暑的人们,纳凉爽身,流连忘返。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形成一条长长的光带,宛若银龙卧碧波。
重建的永兴桥,以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独特别致的艺术造型,展现在山明水秀的苗乡,其照片己刊入《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介绍》看到永兴桥,就如同看到了潘寨人的形象。
永兴桥两头,立有五块石碑,录其碑联两副;石祀日永千千载,永祝桥梁同永日。
![](http://ykzymk.com/潘寨风雨桥.jpg)
民国三十年(1941 年),潘寨人捐2283.4元,高坡寨潘金万后裔捐170 元,在原桥处共建一座木质风雨桥,全长20 米,宽3 米,这就是潘寨永兴桥,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栏杆,桥板椽皮已经朽烂,亚待潘寨人重新修建。
2004 年春,经潘、吴、罗、蒋、伍、李、唐七姓人共商重建永兴桥的事宜后,潘寨人先拆掉老桥,高坡寨潘家负责架成钢筋水泥结构的单孔平板桥,跨度6.38米,宽4米,全长22米。潘家人在水泥桥上重建的永兴桥,全长21米,宽3米,有7间,32柱落脚。桥两边设有护栏靠背,有坐凳,对面坐凳之间的距离2 , 41 米,从桥面到桥的顶板处高3 米。在桥双间处的两根抬梁上,共立有三间花窗亮格的飞角亭(中间的有两层)o飞角亭在晨曦或日照中,反射耀眼的祥光,似三位并立的卫士,维护着潘寨的平安.夏日,寨中来桥上避暑的人们,纳凉爽身,流连忘返。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形成一条长长的光带,宛若银龙卧碧波。
重建的永兴桥,以当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独特别致的艺术造型,展现在山明水秀的苗乡,其照片己刊入《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介绍》看到永兴桥,就如同看到了潘寨人的形象。
永兴桥两头,立有五块石碑,录其碑联两副;石祀日永千千载,永祝桥梁同永日。
![](http://ykzymk.com/潘寨风雨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