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清水峡湾 :哦,实在不好意思,让清水君见笑了!其实三毛的作品我反复看了N多遍。初读的人的确看到只是三毛的浪漫随性、对待人生及流浪的潇洒态度。因看到三毛吧的吧友对此方面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的话题,所以通常只是一个过客,浏览一下即走,虽然有时说几句但归结于仅仅释放心情而已。
既然有幸遇到了清水君就可以放开多说几句:就本人而言,三毛的书看得次数越多反而产生的疑惑越多。感觉有时她本人做事风格和书中所述成反比,当然属文学创作的范畴是不能和纪实文学相提并论的。但是,三毛的文章也不乏个人传记的影子,如撒哈拉系列。。。。。早期作品你完全感受不到三毛自身存在的矛盾,能反映出她是一个矛盾的人还要看她后期的作品。而且她本人是一个天生信奉磁场感应的人,所以行为做事方式与常人不一样。
又如她在1987年回大迦那利群岛处理自已与荷西曾居住的美房时,也疑点颇多。她的到来仿佛就如众星捧月一般。又比如三毛的文章里自我表现力极强,无论走到哪里都如一颗璀璨耀眼的宝石,总能把周边反射得黯淡无光。。。。。。
因此,三毛的作品有时可以作为传说,永远活在人的想像之中。我除了羡慕三毛作品中与荷西的神仙眷侣之外更多的一份理智和思考,否则人云亦云会愈陷愈深。最欣赏的还是三毛的文采和对生活某方面的感悟,也许她本人可能做不到她文章中所讲,但是对我们读者来说能够领略到并对我们有所帮助就足够了,我想这也是本人喜爱三毛作品的原因之一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