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实是,城乡间的公共资源分配不公在近年愈加剧烈,导致户籍与福利的绑定关系更加牢固。在北京,买节能灯泡、妇女肿瘤筛查、老人免费逛公园等都要北京户口才能享受
故而,王太元认为,应该把户籍还原到“登记、统计、管理人们基本信息的”单纯功能,改变用户籍制度管控各个社会领域尤其是社会福利的做法。
改革者建议给户籍“减负”
王太元“替户籍减负”的观点与**部的表态相吻合。
**部分管户籍的有关官员曾公开称:“现行户籍制度突出问题是多种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合理附加……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程。”
事实上,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成立了由国办牵头、**部等部门参加的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并于1993年6月草拟出户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但至今无法实现改革目标。2006年,国务院14个部门组成6个调研组,分赴全国12个省市,就户籍改革工作进行了综合调研。 了解内情的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该调研组得出的结论是: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错综复杂。不研究解决好相关问题,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难以稳步推进,建议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对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教育等与户籍改革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制定出相应的过渡性措施。
近年的户籍改革,主要由**部推动,还涉及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卫生部等,但“无实质性改变”。
王太元解释,“这和利益涉及面太广,与各部委的协调配合难度大有关”,所以他认为“不改革现行社会政策,户籍改革单兵难进”。
但这并非一定要中央改了地方才能改,上海对集体户口就作了有益的改革尝试。2008年上海“两会”期间,该市政协委员沈以华提案,上海集体户口家庭未成年子女落户难,一直是新上海人关心的重要问题。不少新上海人短期内还难以具备买房条件,子女落户“门槛高”,容易间接导致人才流失。
此后,上海市**局迅速修订了相关政策,允许此类集体户口子女在没有买房的情况下落户,但对集体户外省市配偶及子女不能享受就学、就医等市民待遇问题尚未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