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吧 关注:3,829贴子:53,981
  • 1回复贴,共1

义乌一农民想拍《义乌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多年心血写就戚家军抗倭剧本大纲

义乌一农民想拍《义乌兵》

新报记者 王春雷                   

    38岁的余佳阳是义乌市后宅街道后余村的农民。昨天,他来到本报义乌新闻中心说:“打造人文义乌是一件大事,我也想尽点力。义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必要好好发扬光大。义乌如果能拍一部电视剧《义乌兵》就好了,我手头就有一个自己写的现成剧本大纲。”
想给“义乌兵”立传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带着两万多“义乌兵”抗击倭寇的故事,在义乌家喻户晓。余佳阳说,“义乌兵”是义乌人的骄傲,义乌市赤岸镇的“戚家军纪念馆”还是省级文保单位。2000年,余佳阳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明史演义》,书中对忠勇尚武的“义乌兵”的描写深深地感染了他。他萌生了为“义乌兵”写传的念头。
    除遍访当年输送“义乌兵”的古村落,收集老人们口口相传的“义乌兵”故事外,只有初中学历的余佳阳在查找史料方面没有其他渠道。得知余佳阳的情况后,义乌市委宣传部领导要求文史部门“免费让余佳阳同志查阅明史资料”。
    2001年,余佳阳写出了《义乌兵》剧本大纲。他在简介中写道:从公元1561年至1591年,义乌人口从14万降至7万多人,“八口之家能耕者不到两人”,足见“义乌兵”为保家卫国作出的巨大牺牲。
    余佳阳说:“我想拍《义乌兵》不为赚钱,不为出名,只是想为发掘义乌人文底蕴做点事,可我个人力量毕竟太微薄。”
剧本“荒”了4年多
    有了剧本大纲后,余佳阳一直在寻求合作者。2001年3月5日,他和一位朋友与横店集团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了一份“关于电视剧《义乌兵》的意向合作协议”。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余佳阳的剧本至今已“荒”了4年多。
    “我只是一介农夫,根本没有资金筹拍《义乌兵》”,说起自己的剧本大纲,余佳阳有些无奈。他说:“经过考证,我发现,除了戚继光,徐文长当年也和义乌兵并肩作战过,如果真的能把《义乌兵》拍成电视剧,一定很有看点,而且这是在用商业小投资为义乌做人文大广告。”
    记者翻阅了余佳阳的剧本大纲,发现他的剧本写得像章回小说,只是写了五章就停笔了。余佳阳说:“我想把剧本写得更有趣些。”余佳阳曾经找一位作家改写《义乌兵》剧本,结果对方要求先拿20万元“润笔费”,余佳阳只能作罢。
    余佳阳说:“义乌人能文、能武、能商,我希望有作家能关注义乌兵这一艺术创作题材,能有义乌商人来投资拍《义乌兵》,为子孙后代留一笔可以用影像保存的精神财富。”
    如果你对余佳阳有话要说或能给他帮助,请拨打记者热线:13758902525。



1楼2005-05-16 17:09回复
    这个对我个人而言,有帮助


    2楼2005-05-16 1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