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廷惨案是波俄两国一系列历史纠纷的延续。波俄两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冲突和战争,其中尤以波苏战争为甚。
1919年2月-1921年3月,苏俄与波兰第二共和国为扩张领土和影响力,爆发波苏战争。1920年,波兰在协约国和罗马教廷支持下的向东扩张,红军在华沙战役中的完败。1921年3月18日缔结的里加条约让波兰获得了西白俄罗斯和四分之一个乌克兰。作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12-13万苏维埃战俘于1919-1921年间被关押在波兰,其中的65000到70000人回到了俄国,超过6000人成为了白卫军(在波兰、德国、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国家),2000人成为波兰居民并加入国籍。在
1920-1921年间,45000被俘的红军战士在波兰被处死(具体死亡数字各方说法不一)。波苏恩怨在这场战争中进一步激化。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与斯洛伐克入侵波兰,在半个月后的9月17日,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协定,宣称波兰政府已经无力控制国内局势,《波苏互不侵犯条约》失效。同日苏联红军从东方侵入波兰。起先英国、法国与波兰缔结了英波同盟和法波同盟以防范德国的入侵,这一目的失败后,英国、法国及英联邦其他成员国不得不对德国宣战。但除了法国的萨尔攻势外,几乎未给波兰提供军事支援[15]。这一举动被称为“假战”和“西方盟国的背叛”[16]。
由于波兰军队收到命令避免与苏军交战,苏军得以迅速推进,途中几乎未遭遇抵抗。期间有250,000[17]
到454,700[18]
名波兰士兵和**被苏联当局俘虏并扣押。约250,000人马上被部队释放,125,000人被送交内务人民委员部。内务部很快释放了42,400名士兵。大约有170,000名在波兰部队中服役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士兵被释放。43,000名生于西波兰的战俘被转交给德国。到9月19日为止,内务人民委员部手中共掌握有40,000名波兰战俘:约8,500名军官和准尉、6,500名警官、以及25,000名士兵和士官[19]。
波兰“民族记忆研究会”机构(IPN)粗略估计: 有320,000名波兰公民在苏联被放逐[20]。IPN估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统治下的波兰公民死亡人数达150,000人[20]。1940-1941年间,有10,000-12,000名波兰人(主要为战俘)被送往科累马地区,其中仅583人幸存,幸存者于1942年被释放并加入了波兰东部武装力量[21]。根据古拉格特别移民局的记录:从1940年2月到1941年6月之间,共有381,000名来自波兰东部被兼并区域
(Kresy)的波兰公民被作为“特别交换人群”放逐[22]。战争期间和1944年以后,共有570,387名波兰公民遭受到苏联当局各种形式的政治迫害[23]。
早在9月19日,苏联内部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安全第一委员拉夫连季·贝利亚指示内务部成立战俘事务管理局(俄语:Главн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 делам военнопленных и интернированных
НКВД/МВД СССР, ГУПВИ,
GUPVI)以管理波兰战俘。内务部从军队手里扣押了波兰战俘,同时开始着手组织一个收容中心和运输营的网络,并安排了通往苏联西部战俘营的铁路运输。其中最大的战俘营位于科泽利斯克(奥普提纳修道院)、奥斯塔什科夫(谢利格尔湖上斯托尔布伊岛,靠近奥斯塔什科夫)和斯塔洛柏斯克。其他战俘营分别位于尤赫诺沃(巴贝尼诺火车站)、于哲(塔里西)、泰尤基诺火车站(普季夫利外90公里)、科泽利斯契纳、奥兰基、沃洛格达(热奥尼基沃火车站)和格里亚佐维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