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宁著名诗人刘源深在《周郎桥》诗中赞曰:“弈代勋名尚未消,路人犹说姓周桥。”周瑜在淳化土桥有一遗迹,即“周郎桥”。《江宁县地名录》(1984年版)说:“周郎是三国名将周瑜协助孙氏平定江东时留下的遗迹。原是一座简陋的木桥,因桥面覆土,俗称‘土桥’,即由当年的周郎桥而得名,该桥后称‘土桥市’宋代时人流云集,居户聚增,改为土桥镇,元、明、清各代沿袭此名。”
周郎桥,自古就是通向句容贯通东西的驿道,也是南通湖熟、秣陵必经之地,更是兵家必争古战场。周瑜21岁时随孙策南下,在江宁境内带兵转战,战功赫赫。建安三年,周瑜24岁,吴中皆呼周郎,周郎留马印于石桥,人们遂呼其桥为周郎桥。追想当年,“周瑜尝至此”此乃古代战争的要地,实为可信也。
据传说宋庆历年间,土桥镇富户周贵仁,仰慕周瑜英名,为纪念周瑜,引同门姓氏为荣,原石桥倒塌后,投巨资,招巧匠,乃重修石桥,其桥拱形如虹,泄洪通畅,桥墩固垒,并建八字墙护之,桥头竖碑曰“周郎桥”,桥碑上还镌刻着周瑜座骑昂首嘶叫的情形,决意让周郎桥青史留名。可惜毁于抗日战火,现存桥头八字墙残迹隐约可见。
周郎桥不仅在民间代代相传,围绕周郎桥流传民间的轶事、传说、故事很多,如“周瑜立马桥上留脚印”,等等;史料记载,南京最早的官修地方志书宋《景定建康志·桥梁》载:“周郎桥在城东八十里上元县。”该志还引《石迈古迹编》云:“旧传周瑜尝至此。按吴书瑜渡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熟,此桥正通秣陵,必瑜经历之地。”自古以来留在当地人民心中的,是具有神话色彩的周郎桥,此桥,在国内外也广泛影响,早已载入史册。如今,原来的周郎桥早已不见踪影,但是,“周郎桥”盛名已流传1800多年。当代诗人颜景农在《桥念周郎》诗中赞曰:“倜傥风流莫逆交,北南相契击刘繇。三军西进旌麾过,千古英雄念石桥。”周郎桥的过去,饱含着苍桑,但,周郎村人将以拥有周郎桥而自豪,这座历史名桥必将在当代重塑往日的辉煌。周郎桥曾有的英名必将永留人间,并成为难忘的史实。
人们祈盼着一座崭新的周郎桥的出现,到那时周郎村的人们,土桥镇的人们,或许有更多的游人将在桥上散步,扶栏而望那清清的秦淮河水,吮吸那弥漫四野的菜花的芬芳,咏叹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的不朽的诗句,畅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作者 端木礼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