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科学的**:生命学
【内容提要】生命前的或非生命状态是混沌状态,该状态绝无任何意义。主体与生俱来的“我”是一种精神;世界又是“我”物质。其实,“我”是物质和精神绝对同一的生命。在精神的意义上,“我”不是反映的,也不仅仅是感觉,而是生命自身的显现式。显现是一种与感觉相对应的精神形式。显现式的“我”是生命之表示,因而是表念。表念是与概念相对应的、且是最基本的精神形式。先有“我”,而后才有认识,是“我”的认识,是“我”式认识。认识是生命参照系的认识;在精神意义上,它是生命主体系的表示。人的认识最后只能达到生命思想。认识论的绝对式是表示论。表示论是生命论。所谓物质,是指具有生命意义的实体。所谓精神,是指实体的自我性表示。逻辑是现象认识的机械式,必然陷入反逻辑的非生背反。逻辑的绝对式是意辑。意缉的显现基础是意念。所谓生命,是指具有自我意义的实体。世界是一个生命,这一生命一体论的表示是世界唯一的精神。从此,世界也有了生命,并展现出了生命世界。世界最基本法是生命法。社会应是由生命思想、生命制度、生命组织来治理的生命主义社会。
【关键词】 混沌 生命 认识论 表示论 生命论 我 自感 我志 显现 表示 概念 表念 意念 思维 意维 思辨 意辨 生命参照系 生命主体系 表示系 逻辑 人辑 意辑 本性表示 意性表示 可知论 可示论 客观世界 生观世界 二律背反 非生背反 生命世界 广义生命 生命思想 整体论 一体论 唯一精神 实事求是 生命求是 一切从生命出发 人方式 个体性方式 畜生 黑洞 人洞 生命法 生命制度 生命组织 生命主义社会 辩证法 消灭法 生命方法 脉冲方式 内间和外间的同一 主体空间 普遍联系 生命联系 反史论 生命史 美是生命 显美主义 人式美 生命美
生命论
生命前(或非生命)状态是混沌状态。如作简单的比喻,人体生命是在其前辈两人的混沌冲动中形成的,说它是混沌阶段,是因为后生命体无论如何感觉不到自我形成的史前(包括胎里)状态!然而有关哲学的,诸如感觉、理性、精神甚至存在、世界等等的基本概念,都是以一个完整、合格的生命体为先决条件(作为“主体”)加以讨论的。由此,哲学成了生命外的或非生命的大讨论,进而把人类整个意识推入了迷途。
“白板”(“蜡板”、“人脑机能”)的认识论,因为没有自身主体,所以,只能陷入经验认识,以及于陷入生命“二律背反”②。显然,在“二律背反”那里,是非得失绝对得不到分辨,这一点说明了认识论的思辨(思维)是混沌性的。认识论式(无主体的)思维,是为思维而思维,它只能导致实用主义或行为主义,即人本思维(人方式思维)。人性的或人本的思维是地道的畜生(动物)混沌思维。思维已表现了历史局限性。应该还有一种“思维”(精神状态),即生命参照系(其实主体系)的生命思维,因为它本身是意念性的(而非纯粹反映性的),所以,应该叫做意维。意维又是意辨式。与(思维所造就的)上帝精神论和动物反映论不同,意维(生维)是生命(意志性)的表示(显示)论方式。表示论是生命论,它从根本上不同于唯物论和唯心论。意维及其意辨的“逻辑”③起点是“我”。——非认识论的表示论(显示论)从此开始。
活着的人与生俱来就有个“我”显现(自感)。“我”显是活感,而活感就是“我”显现。然而,把“我”显现仅仅视作为主体所反映到的或是“被感知”的感觉,那完全是个现象性的、颠倒了的错误认识。其实,“我”显(显现的“我”)首先是主体的自象及自性(本性)。自性是“我”性,而“我”性就是“我”志(显志)——“为我”之倾向性(主体性),即“一切为我”,“以我为中心”的意念。意念即精神。精神乃本质上是生神(生命精神)。意念或者精神是从混沌中产生(显现)出来的——无目的的混沌冲动(世界效应)形成了意念(其混沌期状态并无操作意义或精神意义)。就这样,“我”是以显现方式展现着的。由此,显现也亦成了一种与感觉相对应的精神形式。“我”是主体本身的表现式精神。因此,“我”也就是主体一个与概念相对应的最基本的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