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就近入学
陈力
高考成绩:534分
毕业中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录取院校:复旦大学
我的童年在奉贤度过,由于当时择校之风尚未刮至,家长大多未作过多考虑,选择就近入学。小学毕业那年,搬往徐汇,无意中错过了众多民办质优初中的招生,便又就近分配至公办普通初中上师大三附中。初中学习成绩优异,推优至南洋模范中学。高中阶段又因成绩排位靠前,直荐至复旦大学。
回首求学之路,感到一切如此平稳从容,没学奥数,很少补课,更没有因择校而超前学习与大费周折。
不知当下的择校热是如何兴起的,或许好的起点必有好的出路,这一“法则”正在被越来越多家长奉为圭臬,梦想着子女进入名幼儿园注定进入名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完美的人生。如此不顾孩子个性与特长的盲目跟风不可避免地致使择校热愈演愈烈。于是,人们对质优民办初中趋之若鹜,近些年更有家长买房迁户、彻夜排队,只为子女能上知名幼儿园。
不可否认,名幼儿园、名小学在师资配备、教学内容上可能确实有所优势,但是如今我回想那段时光,留下的模糊印象里也绝不是知识的痕迹。在这个本应充满童真与童趣的日子里,我印象深刻的或许还是绘画比赛的悉心准备、运动会时的呐喊助威……如今的家长们又何必让课业的负担过早地侵蚀孩子们的童心呢?
反观那段公办初中的学习过程,还是颇感游刃有余、充实丰富。或许我错过了学习数学竞赛的黄金时期,或者没能在英语方面建立足够优势,但也同时避免了身处强手之林的窘迫。我不仅能够轻松获得推优资格,荣幸当选区三好获得加分,更得到了许多难得的机会与磨练。入校时加入大队部,几年来协助策划了不少活动,最后当选部长。我还有幸担任多次校学代会、运动会主持,加入校广播台,参加校演讲比赛并夺冠。由于各科均相对出色,每有竞赛大都能得到参赛资格,丰富的机会有助于我视野的开阔与全面的发展。我相信,在初中阶段,我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我至今珍视那些宝贵的机会,它们不仅作为我学习生活的重要补充,更是一个人能力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在我看来,比起单纯为了在中考无限接近满分而做出的努力,我更愿意抓住机会,力图成就一个更为全面的自己。
当我们打破脑袋蜂拥择校时,往往会思索学校能为我带来什么,却忽视了自己是否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与优势。名校的资源固然丰富,但若未能加以有效利用,除了保证以优异成绩从一个名校考至另一名校外,学生又有何收获?当然,普通学校也有其宝藏等待挖掘。我所在小学的校管乐队在当地颇有名气,三年级时加入乐团开始学习萨克斯,从此便一直学到了十级,至今仍要感谢那一乐团。正是这种能对人生长久滋养与熏陶的资源才是真正可贵的,而试图得益于这些资源才应是我们寻求学校的初衷与动力。
择校行为可能无法彻底根除,只是希望家长们择校时的心态能够坦然几分,以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非成功入学作为目标,选择最适合的而非最好的环境来帮助孩子成长,将七彩童年留给充满着童真与童趣的孩子。多一些顺其自然,少一点拔苗助长。其实,哪怕是普通学校,只要能够清晰认准目标,善于把握机会,同样能够通向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