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83,026贴子:73,794,520
  • 1回复贴,共1

郑若麟:西方运动员都是“业余”的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奥运是一个人人有权发言的场所。对于金牌的重要性,对于举国体制的价值乃至道德评判,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每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于一些事实,却不应有过多的分歧。然而令人走眼的,却恰恰是国人对事实的认定居然会南辕北辙,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例子,就是“外国金牌选手都是业余的”,而中国却因“举国体制”,所以运动员都是“职业”的。自伦敦奥运开幕以来,这种蓄意贬低甚至羞辱中国运动员的说法不绝于耳。这绝对是一个对西方历来“言行不一”的本质茫然无知所导致的误解。
我们已经知道,法国媒体和民众与我们一样,对金牌争夺极为关注。特别是这次法国奥运成绩斐然,至8月6日止,以8块金牌雄居第五,于是法国电视台一反北京奥运时的做法,天天播出金牌榜。夺得100公斤级以上柔道金牌的泰迪·里内自然受到绝对英雄般的欢呼!他在抵达巴黎北方车站时说,“作为一名业余运动员,我对夺得金牌非常骄傲……”
“业余运动员”?正是由于这类神奇的说法,使中国人(其实也包括普通法国民众在内)产生一连串与事实完全不符的联想。他们以为既然是“业余”,那就是里内等运动员都各有职业,或大学学生,或企业职工;他们白天上班,晚上“业余”时间乐之不疲地去练习各种体育项目,最终还能夺得金牌。于是,我们由此推论,西方金牌得主是基于大众体育在普及的基础上使竞技体育得到升华!多么令人羡慕的伟大体育理念呵!遗憾的是这实在与法国的现实相差太远。
就拿里内来说,他从五岁进入俱乐部从事柔道训练,13岁获得正式比赛许可,14岁进入省“希望队”,15岁入选国家队,18岁夺得第一个冠军。他迄今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其他职业。他从去年夏季转会法国勒瓦鲁阿柔道俱乐部后签约至2013年,俱乐部支付给他18万欧元的年薪。这与民众心中的“业余”有何关联?而且里内每获一次世界冠军,国家柔道联合会就支付给他35000欧元(欧洲冠军为15000欧元,奥运金牌50000欧元)。他还因代言四家厂商而拿到50万欧元的广告费。事实上,不仅仅是获得冠军的选手有工资,俱乐部签约的其他运动员也都领取工资,只是在没有夺得奖牌之前,他们的工资往往较低而已。
俱乐部之所以要与运动员签约,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付费前来俱乐部参加训练,并通过门票、电视转播权等收入来挣钱。而与此同时,当俱乐部拥有竞技体育所需要的顶尖运动员时,国家就会向俱乐部提供资助。地方政府也会给予大量补贴。如里内所在的柔道俱乐部属于勒瓦鲁阿体育俱乐部所有。这家集中了大量法国顶级运动员的俱乐部一半以上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资助和补贴,甚至连训练场所、汽车、电脑设备等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的。而到了奥运这样的世界性大赛时,这些平时在俱乐部训练的运动员便通过选拔进入国家队。这时,他们的一切费用就全部由国家承担。
至于一些冷门项目,法国则有另外一套做法。从表面上看,这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似乎确实各有各的职业。然而问题是,这些冷门项目的运动员真的白天上班或上课、晚上训练,且能夺得奥运金牌吗?法国皮划艇金牌得主托尼·埃斯坦盖在赛后回答法国记者的提问时,为我们清晰地解开了这个谜。提问的著名体育节目主持人显然也不太清楚埃斯坦盖的生活和训练情况,他问,皮划艇是一个比较罕见的项目,你们也是由俱乐部资助而训练的吗?后者回答:这些项目由于没有商业上的利益,因此就没人关注,也就没有人愿意出钱建立俱乐部。因此,国家为了解决运动员们的训练经费问题,便让他们一些国营企业或国家机构挂名,象征性地成为其职工,领取一份工资。但他们并不从事这些企业或机构的工作,精力都放在训练上。法国参加花样游泳的两名选手是大学生。但她们每天训练5到8小时。那么到底是学习是业余的,还是花样游泳是业余的?事实上,在高水平竞技体育领域,各国运动员所付出的努力几乎都是一样的。真正意义上的“业余”(即白天上班、晚上训练而拿到金牌)是极其罕见的。



IP属地:重庆1楼2012-08-09 11:05回复
    当然不是


    IP属地:天津3楼2012-08-09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