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胜男吧 关注:271贴子:9,766
  • 10回复贴,共1

《大辽萧太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照旧给百度


1楼2007-03-12 20:36回复
    当年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耶律倍被追封为义宗皇帝,次子即太宗耶律德光,第三子耶律李胡被追封为章肃皇帝。耶律德光死后,先是耶律李胡欲继位,被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打败,耶律阮继位是为世宗,世宗被人杀死,又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继承皇位,即当时在位的穆宗。这三支后人分别各据三派势力,此消彼长,各对皇位都有继承可能。 
    在这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老于政治的萧思温对女儿们的婚事各有安排。长女萧胡辇嫁给耶律德光一系的太平王罨撒葛,次女嫁给李胡一系的赵王喜隐,两个女儿出嫁之后,又将第三个女儿萧绰许配给耶律倍一系的世宗之子耶律贤。 
    萧思温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一系的人马做了皇帝,他都会有一个女儿能坐上皇后宝座,他都是逃不掉的国丈大人。 
    只可惜,老爹算盘打得响,女儿却不这么想,萧绰早就喜欢上了一个汉族男子韩德让。 
    论得韩德让的家世,原本也是可以和萧家结亲的。韩德让是已经契丹化了的汉人,韩氏家族是从他祖父韩知古开始入辽的,韩知古本是战争中被俘的奴隶,后来因为才华过人,受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重用,曾总知汉儿司,又制定契丹国仪,成为开国功臣之一,一直在辽做到中书令的高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如今是太祖庙详稳,他娶的也是后族萧氏中人,而韩德让则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 
    不过奇怪的是,韩德让足足比萧绰大了十三岁,这一年萧绰十四岁,韩德让二十七岁。韩德让比萧绰大了十岁,举止温文尔雅,他的身上恰恰融合了契丹与汉人的优点,饱读诗书的气质,没有契丹男儿的粗野;数一数二的骑射之术,又使他没有汉家男儿的文弱。斯文淡定的举止中,却又有一种隐隐的威慑之力。可以想象,情窦初开的小姑娘萧绰,爱上文武双全知识渊博才华过人的成熟男子,更多的是景仰。从这点分析,可以看出萧绰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成熟,而且喜欢强者。韩德让会爱上萧绰更不是一件难事,他虽然醉心功业眼高于顶,这些年来寻寻觅觅没有找到心人上,但是以萧绰那样充满活力的青春,那样眩目的美丽,那样霸道的主动告白,一个男人怎么能够抵御这样的爱情呢!韩德让也是血肉之躯,青春男子,自然是毫无抵抗地爱上了萧绰。 
    两人甚至私自订下了婚姻之约,当时萧绰还不知道,她的父亲已经将她另许她人。她很自信,因为这门婚姻并非不可能,韩氏家族足以匹配后族。 
    但是一场政变发生了,把两个小儿女的爱情梦辗成粉碎。


    3楼2007-03-12 20:39
    回复
      但是一场政变发生了,把两个小儿女的爱情梦辗成粉碎。 
      当时的皇帝辽穆宗耶律璟为人残暴好杀,嗜酒喜猎,而且经常长醉不醒,辽人对于这位大白天睡觉的皇帝极为不满。称之为“睡王”。他为人多疑,皇室宗族,身边近侍不知道杀了多少,更相信巫术,取活人胆合药炼延命丹药,弄得国内怨声载道,人人自危,国势日衰。辽应元十九年(公元969年)二月,穆宗去黑山打猎,又因为心情不顺,一天之内肢解了六十五个鹿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厨子辛古等六人仆役因为没有完成穆宗指派的差事,自知难逃一死,索性铤而走险,当夜在穆宗又喝醺了的时候,联手将穆宗杀死,然后逃亡。 
      当时萧思温随侍,一知道皇帝去世,立刻就要考虑下一个问题了,耶律璟死了,下一个由谁来当皇帝? 
      萧思温当时身为侍中,虽然深得耶律璟宠信,却对这位皇帝也一肚子气——当年柴世宗北伐,志在收回幽云十六州,兵马直逼幽州城下。军情紧急,一日数报,萧思温软哄硬劝,才架着这位“睡王”亲临前线去鼓励士气,当时辽军已经节节败退,结果皇帝耶律璟居然发表了一番奇谈:“反正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汉人的地方,他们既然带兵攻打,咱们把军队撤出来,还给他们就是了。” 
      萧思温气得险些晕倒,幽云十六州对中原重要,对辽国也同样重要,失去幽云十六州,难道皇帝陛下打算把辽国重回退回放马牧羊的原始部落时期不成?若不是柴世宗中途染病,就此去世,恐怕幽云十六州已经不保了,饶是如此,也已经失去了瀛、莫二州及附属城池。 
      辽国得到幽云十六州已经近百年,在心理上早认同是自己的国土,失去瀛莫二州心中自是恨事。萧思温身为国之重臣更是耿耿于怀。 穆宗意外一死,这个时候萧思温能够及时通知谁来继位,谁就会是下一任的皇帝。虽然萧思温把女儿分别嫁给太平王罨撒葛和赵王喜隐,然而他在思想政见上,却是更认同晋王耶律贤。萧思温当机立断,一边封锁消息,一边派人秘密通知晋王耶律贤立刻飞马到灵前即位,是为辽景宗。 
      景宗一回到上京,萧思温立刻手握大权,被封为北府宰相、魏王等爵位,而后一道旨意,令萧思温之女萧绰入宫为妃。


      4楼2007-03-12 20:40
      回复
        随着孩子越生越多,萧绰的权势也越来越大,这是萧绰自己的能力,也是景宗耶律贤有意的一步步栽培引导。 
        童年的凶杀政变,令耶律贤一生都心有余悸,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也令他一生留有阴影。辽国从耶律阿保机开国始,就没有安稳过,每一次的皇位交替,都伴随着血腥和残杀。太祖耶律阿保机一死,他所指定的继承人长子耶律倍皇位被次子耶律德光所夺,失去皇位的耶律流亡他乡,死于非命;太宗耶律德光一死,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就发动兵变,将述律太后和李胡囚禁致死;世宗耶律阮在祭祖途中被暗杀,穆宗耶律璟在行猎途中被暗杀…… 
        皇位如同坐上活火山上,谁也不知道它会什么时候爆发,稍有不慎,做皇帝的随时可能死于非命。皇权的控制又是一件体力活儿,它需要掌控者精力充沛,及时发现危险苗子就要扼杀,还要随时防范可种可能的出现。 
        耶律贤不想象世宗穆宗一样死于非命,他想活得好好的,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想安安稳稳的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耶律贤的身体状况很差,小时候过于血腥令他受惊,从此得了风症,据史料上记载他病发时的惊悸抽搐状况来看,倒是很像癫痫之症。这倒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帝王病,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彼得大帝都被这种病困扰终身。 
        所以耶律贤再竭尽心力也不能完全放心,在他风症发作的时候,他的权势随时可能失控。他不能相信那些亲王兄弟们,他刚刚从这群狼嘴里把他们正追着的大肥肉抢跑,现在他们正虎视眈眈地候着呢;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臣下们,他们随时都可能被诸亲王们收买。唯一可以全权托付和信任的,恐怕只有他自己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了。皇后的地位系于皇帝身上,皇后的将来系于皇太子身上,只有皇后和皇帝利益悠关,不可能背叛。就算中间有什么可能性发生,皇位最终还是会回到他的儿子手中。 
        从接掌皇位的第四年开始,耶律贤在观察了萧绰四年之后,两人的夫妻之情在增长,信任度也在增长。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耶律贤逐步将皇后萧绰带上政治的前台,让群臣们慢慢熟悉皇后,渐渐适应听从皇后萧绰发号施令。直到保定八年(公元976年),耶律贤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 
        这就正式宣告天下,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和他具有同等地位的皇后所发表的命令,等同于他的命令。


        6楼2007-03-12 20:41
        回复
          而此时,在辽国国内,萧绰和韩德让一边大力推行汉化,削弱部族势力,稳固皇权。一边又抬出契丹原古的再生仪柴册仪等,一再举行宗教仪式,让百姓认为萧太后的执政乃是神权天授。
          当年契丹八部轮流为主时,每个部落长成为盟主前,都要举行祭天仪式,以柴堆积成三层的殿和坛,再在上面放百尺龙纹的毡子,然后在殿后设再生室。皇帝入再生室,行再生仪,八部前引后扈,皇帝再于柴殿上参拜太阳,诸王与大臣们在柴堆下参拜,然后皇帝对着太阳起誓接受皇位,诸部落长、宗亲王室和南北大臣对皇帝起誓效忠。这种仪式在契丹建立部落联盟制度起,自唐至今已经将近二十世。那一日,萧绰穿着大红镶金的衮服,皇冠上的金光照得人睁不开眼。她站在高高的柴殿上,举起双手,全身被绚丽夺目的阳光所笼罩着。她的身上,也发出太阳一般的光芒,象是从太阳中走出来的神祗。那一刻参拜的群臣相信,太后是上天派下来执掌大辽的。所有的部落长和王室宗亲文武大臣,对着太阳神对着长生天,发下了效忠的誓言。
          通过战争胜利、宗教仪式和政治改革,在韩德让的辅助策划之下,萧绰在辽国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两人的感情也到了十分圆满的地步。
          有人说两个人的相处,在开始时的模式会维持终身。于萧绰来说,在她初识韩德让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三四的小姑娘,而韩德让已经是一个成熟而阅历丰富的成年男子,而且文武双全,似乎无所不知。虽然在此后两人分开,萧绰在不断进步,由皇后而执政而太后,但是显见韩德让也没有落后,从南京之战到后来的辅政策划,他足智多谋,为萧绰的执政立下决定性的功劳。
          因此在萧绰和韩德让的相处中,她并不仅仅将他视为臣下和情人,而是将他视为自己的丈夫。她不但和韩德让同进同出,同饮同寝,而且两人同座议事,同受臣下参拜,甚至接见外国使臣,也是两人同坐,而皇帝耶律隆绪反而要坐在两人下首。
          萧绰不但自己视韩德让如此,也要自己的儿子和臣下们一起尊重于他。圣宗耶律降绪和诸亲王要前去向韩德让请安,甚至要在离他府门一段距离时就得下辇步行,对韩德让要执对父亲的礼节,韩德让生病要亲自侍候等。


          11楼2007-03-12 20:46
          回复
            这时候,她已经在南京城开始修建新宫了,于是打算到南方去疗养,不料走到半途,一病不起,逝于行宫,终于57岁。死后,葬在辽乾陵之中。
            相倚一生的爱人去世了,对于已经是68岁的韩德让来说,也是一重极大的打击,他的身体也自此垮了下来,尽管圣宗耶律隆绪率诸亲王像儿子一样亲侍床前,皇后萧菩萨哥也亲奉汤药——耶律隆绪一直和韩德让亲如父子,感情始终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除了皇太后萧绰安排得当以外,皇后萧菩萨哥也有部份关系,她是韩德让的外甥女,和舅舅关系一向很好,而耶律隆绪和这位表妹皇后的感情,维系了终身。
            尽管帝后殷勤服侍,韩德让的生命仍在急速消逝中。就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之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下。
            辽乾陵,大辽承天皇太后萧绰的陵墓,一边葬着前夫辽景宗耶律贤,另一边葬着后夫韩德让,眼前儿孙孝敬,身后功业千秋,萧绰此生,足可含笑矣!
            中国历代皇后太后中,或也有临朝天下,建功立业者,却难免夫妻反目,母子相争;或也有夫妻恩爱,儿孙孝顺者,却难免三从四德,锁于深宫。而千古以来能够全面收获功业家庭爱情之圆满者,却唯有萧绰一人。


            15楼2007-03-12 20:49
            回复
              ——————————
              end 

              好一个冲冠一怒为“蓝”颜


              16楼2007-03-12 20:50
              回复
                up


                IP属地:安徽17楼2007-04-25 12:44
                回复
                  • 123.118.49.*
                  了不起的女人


                  18楼2008-07-25 10:08
                  回复
                    • 117.136.8.*
                    了不起


                    19楼2010-03-03 13:40
                    回复
                      请问楼主,这篇文是楼主写的呢?还是……


                      IP属地:山西20楼2014-12-03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