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刘熙《释名.释首饰第十五》里说:“弁如两手相合抃(bian,拍手)时也,以爵(通雀,一种小鸟,这里大概是指似鸟头的颜色)韦为之,谓之爵弁;以鹿皮为之,谓之皮弁;以韎(mei,茜草,这里大概是指用茜草染色)韦为之,谓之韦弁也。”这三种弁,应该是外形一样,而材质有差别。
这里描述的爵弁,外形就像两手相合时的样子,显然是似双手合十之形,似△形,“爵”一般认为通“雀”,在这里指像雀鸟头部一样的颜色,为黑中带红之色(如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爵弁》条,但该书只谈到颜色,没谈形制)。“韦”,一个意思是熟牛皮,一个意思通“围”,不管取哪个意思,“爵弁”都是指弁的颜色或面料,而与形状无关。
而南朝范晔《后汉书.舆服志》里却说:“雀弁冠 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这明显与《释名》中的描述不一致。后世一般认为爵弁就似没有冕旒的冕(如图2),可能就是受《后汉书.舆服制》影响。
但是,问题是哪种描述才是爵弁正确的形制呢,既然称为弁,从字形上看、从记录年代上看,应该还是以东汉的描述为准(如图1),也就是说,现在汉服婚礼上戴的爵弁,形制基本不准确。
图1.爵弁大约是如下形制,以明代梁庄王墓皮弁为例(感觉古时爵弁形似应再长再尖锐些,才似两手相合形,不过明梁庄王墓这个皮弁已经算不错比较到位了)


这里描述的爵弁,外形就像两手相合时的样子,显然是似双手合十之形,似△形,“爵”一般认为通“雀”,在这里指像雀鸟头部一样的颜色,为黑中带红之色(如东汉班固《白虎通义.爵弁》条,但该书只谈到颜色,没谈形制)。“韦”,一个意思是熟牛皮,一个意思通“围”,不管取哪个意思,“爵弁”都是指弁的颜色或面料,而与形状无关。
而南朝范晔《后汉书.舆服志》里却说:“雀弁冠 爵弁,一名冕,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这明显与《释名》中的描述不一致。后世一般认为爵弁就似没有冕旒的冕(如图2),可能就是受《后汉书.舆服制》影响。
但是,问题是哪种描述才是爵弁正确的形制呢,既然称为弁,从字形上看、从记录年代上看,应该还是以东汉的描述为准(如图1),也就是说,现在汉服婚礼上戴的爵弁,形制基本不准确。
图1.爵弁大约是如下形制,以明代梁庄王墓皮弁为例(感觉古时爵弁形似应再长再尖锐些,才似两手相合形,不过明梁庄王墓这个皮弁已经算不错比较到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