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吧 关注:475贴子:9,379
  • 5回复贴,共1
概述

1 耳针的概念 耳针是在耳廓穴位用针刺等刺激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2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经络联系: 
  手少阳经从耳后出耳上角,支脉入耳中; 足少阳经下耳后,支脉至耳中,出耳前; 手太阳经入耳中; 足阳明经上耳前; 足太阳经的支脉至耳上角; 手阳明别络入耳中。 
  手足三阳经都脉系耳部,阴经则通过经别合于阳经而与耳相通。 奇经八脉中有阴阳跷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脏腑联系:肾气通于耳;肝气逆则聋不聪;肺气虚则耳聋。



1楼2007-04-21 03:21回复
    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为了便于掌握耳针穴位的部位,必须熟悉耳廓解剖名称 

    耳轮: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脚和下脚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册沟,又称舟状窝。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屏轮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开口:在耳甲腔内的孔窍。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规律
       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又称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一般来说耳廓好象一个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规律是:与头面部相应的穴位在耳垂邻近;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和对耳轮上、下脚;与骨脏相应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耳穴分布规律表 

    身 体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区 域
     
    头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对耳轮上下脚
     
    躯 干
     对 耳 轮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脏 器
     三 角 窝
     
    消 化 道
     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体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头面五官

     

     

     

     

     

     
     
     眼
     耳垂5区的中央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等
     
     
     齿1
     垂1区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齿2
     耳垂4区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颌
     耳垂3区中央
     上牙痛、下颌关节痛
     
     
     下颌
     耳垂3区上部横线之中点
     下牙痛、下颌关节痛
     
     
     面颊
     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
     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料、痤疮
     
     
     内耳
     耳垂6区中央稍上方
     耳鸣、耳聋、中耳炎、目源性眩晕
     
     
     扁桃体
     耳垂8区中央
     扁桃体炎
     
     
     外鼻
     耳屏外侧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疖等
     
     
     内鼻
     耳屏内侧面的下1/2处
     鼻炎、上颌窦炎、感冒
     
     
     咽喉
     耳屏内侧面的上1/2处
     咽喉肿痛
     
     
     目1
     屏间切迹前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目2
     屏间切迹后下
     青光眼、近视、麦粒肿
     
     
     外耳
     屏上切迹微前凹陷中
     耳鸣、耳聋、眩晕
     
    对 耳 屏

     
     额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方
     前头痛、眩晕、失眠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
     后头痛、失眠、昏厥、皮肤病
     

     额穴与枕穴连线的中点
     偏头痛
     
     

    躯干

     

     
     

    对耳轮

     

     
     脊椎
     对耳轮的耳腔缘
     
     
    (颈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肠下段同水平与肩关 节同水平分界线将脊椎分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下1/3为颈椎 中1/3为胸椎 下1/3为腰骶椎)
     相应部位疾病
     

     对耳轮上,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胸胁痛、乳腺炎
     

     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妇科病
     
     

    上肢

     
     

    耳舟

     
     锁骨
     与轮屏切迹同水平线处
     相应部位疼痛、肩周炎
    


    2楼2007-04-21 03:22
    回复
       
      肩关节
       在肩与屏轮切迹平线之间
       肩周炎
       

       与屏上切迹同水平
       肩周炎
       

       在腕穴与肩穴之间
       肘痛
       

       平耳轮、结节突起处的耳舟部
       腕痛
       

       耳舟的顶部、耳轮结节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对 耳 轮 上 脚

       
       臀
       对耳轮下脚处1/2处
       从骨神经痛
       
      坐骨
       对耳轮下脚内1/2处
       从骨神经痛
       

       对耳轮上脚的起始部与 对耳轮下脚上缘同水平 
       膝痛
       

       对耳轮上脚的内上角
       踝痛 
       

       对耳轮上脚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脏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暑、急惊风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
       
      气管
       在口与心穴之间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间穴的上方
       便秘、浮肿
       
       

       

       

      消化道

       
       

       

       

      耳轮角周围
       口
       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口腔炎、面瘫
       
      食道
       耳轮脚下方内2/3处
       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贲门
       耳轮脚下方外1/3处
       恶心、呕吐、贲门痉挛
       

       耳轮脚消失处
       胃病
       
      十二指肠
       耳轮脚上方外1/3处
       十二指肠溃疡、幽门痉挛、胆疾
       
      小肠
       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消化不良、心悸
       
      大肠
       耳轮脚上方内1/3处
       痢疾、腹泻、便秘
       
      耳轮角
       阑尾
       在大小肠穴之间
       阑尾炎、腹泻
       
      直肠下端
       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便秘、泄泻、脱肛、痔疾
       
      腹 腔 脏 器

       

       
       

      耳 甲 艇
       肾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妇科疾病 腰痛、耳鸣、失眠、眩晕
       
      膀胱
       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 
       膀胱疾病、尿闭、遗尿
       
      输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与肾穴之间
       输尿管结石酸痛
       
       

      耳甲腔
       胰(胆)
       在肝肾穴之间 左耳为胰,右耳为胆
       胰腺炎、糖尿病 胆道疾病、偏头痛
       

       胃、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郁胁痛、眼病、月经不调 消化不良、胃痛胀、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窝
       子宫(精宫)
       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
       女子:月经不调、带下、分腔炎

      男子:遗精、阳萎
       

       

      具有调整全身多个系统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门
       在三角窝的1/3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失眠、多梦、烦躁、眩晕、咳嗽、哮喘、荨麻疹、炎症。
       
      交感(下脚端)
       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消化、循环系统功能失调、哮喘、急惊风、痛经等。
       
      肾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昏厥、无脉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疟疾、乳腺炎。
       
      脑点(缘中)
       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
       遗尿、崩漏、急惊风。
       
      皮质下(脑)
       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失眠、多梦、疼痛性病症、智能发育不全、哮喘、眩晕、耳鸣
       
      内分泌(屏间)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等
       
      升压点
       在屏间切迹下方
       低血压、虚脱
       
      降压沟
       在耳廓背部,由内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高血压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缘
       头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头痛、坐骨神经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与下耳背之间最高处
       皮肤病、背痛、腹胀、腹泻、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软骨隆起处
       皮肤病、背痛、咳嗽、气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与乳突交界处(相当于耳轮脚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胆道蛔虫症、腹泻、气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与面颊相交的下缘。
       头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处
       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
       
      轮1-6
       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正中下缘分成五等分,共6点,自上而下依次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发热、扁桃体炎、高血压


      3楼2007-04-21 03:22
      回复
        耳针的临床应用 

        选穴的方法
        ① 按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如胃病选胃穴。 
        ② 按中医理论选穴:如皮肤病选肺穴。因为"肺主皮毛"。
        ③ 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如溃疡选交感。 
        ④ 根据临床经验选穴:如目赤肿痛选耳尖穴。 

        常见病症选穴处方举例

        病 名 
         选 穴 
         
         
         按相应部位
         按中医理论
         按现代医学
         按临床经验
         
        感 冒
         内 鼻 
         肺
         下屏尖
         
         
        中 暑
         
         心
         脑
         枕
         
        咳 嗽
         支气管
         肺
         
         神门
         
        哮 喘
         肺
         
         下脚端、下屏尖
         平喘
         
        胃 痛
         胃
         
         脑、下脚端
         神门
         
        月经不调
         子宫、卵巢
         
         屏 间
         
         
        痛 经
         子 宫
         肾
         屏间、下脚端
         
         
        遗 尿
         膀 胱
         肾
         缘中、脑
         
         
        扭 伤
         相应部位
         
         脑
         神门
         

        操作方法

        ① 耳穴探查:可分观察法、按压法、电阻测定法三种。 观察法: 用肉眼在自然光线下,对耳郭由上而上,从内至外,直接观察耳穴部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水泡等阳性反应。 按压法: 经初步诊断后,在病变的相应耳穴用探针、毫针柄或火柴棒等物,用轻、慢而均匀的压力寻找压痛点。 电阻测定法: 用特制的电子测定仪对耳穴皮肤电阻进行测定。当有疾病时,多数患者相应耳穴的电阻下降,皮肤导电量增高,故又称"良导点"。这种良导点可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

        ② 用75%的酒精或先用2%碘酒,然后以75%酒精脱碘。

        ③ 刺激方法: 毫针刺法:针刺时用左手固定耳郭,右手进针,深度以穿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穴位注射:将药液注射在皮肤与软骨之间,使皮肤呈一小皮丘,每次注射药液0.1-0.3毫升。 埋针法:具体方法见皮肤针。 压丸法:即用小颗粒状药物贴敷于耳穴表面的一种简易刺激法。(本法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临床上多用王不留行籽,贴附在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每天患者可自行按压数次,3-5天复诊时按病情酌情增减或更换穴位。 刺血法:用三棱针在耳穴处点刺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去瘀生新,镇静泄热,止痛的作用。 耳穴刺激时,患者可有局部疼痛或胀痛,或有热感、酸麻感,或有循经感传及放射传导。 

        ④ 留针: 毫针一般留针10-30分钟,痛症可留针1-2小时或更长。留针期间可间歇捻针。 

        ⑤ 出针: 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或再涂以碘酒或酒精,以防感染。 疗程: 急性病:每天1-2次。 慢性病:每日或隔日1次。 8-12次为一疗程,间隔5-7天。 3.3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① 严密消毒,预防感染。 

        ② 耳郭部针刺比较疼痛,注意预防晕针。 

        ③ 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耳针。年老体弱、严重贫血、过度疲劳等情况慎用耳针。 

        ④ 对扭伤或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进针后待耳郭充血发热时,嘱病人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加艾条等,可提高疗效。


        4楼2007-04-21 03:22
        回复
          • 61.178.22.*
          耳穴中饥点的定位


          5楼2007-06-11 13:25
          回复
            • 125.71.0.*
            这个吧感觉才是真正讨论学术的人气却这么低 
            现在的人呐 虚浮


            6楼2007-06-12 01: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