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吧 关注:267,554贴子:18,141,031
  • 10回复贴,共1

说一说我国的加字改值邮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2-10-23 11:01回复
    加字改值邮票也称加盖邮票,专指为更改原票面值或属性而特地加盖的邮票。加盖邮票多因币制改革,原邮票上的币制、面值已不适用;或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原票面值已不适用,必须加盖改值;或因政权变更,原邮票上的铭记和币制、面值均不适用;或因某种面值的邮票售缺,为应急需,将某种面值的邮票加盖改值使用;或因急需某种票种邮票,来不及赶印,便将某种邮票加盖有关文字,如“欠资” 、“附捐”等。因此,加字改值邮票也包括同时更改铭记或改变票种的加盖。


    IP属地:北京2楼2012-10-23 11:02
    回复
      加字改值邮票是属于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每一枚邮票都反映了加盖前和加盖后两个时期的不同历史进程,具有双重属性,比如说红印花加盖邮票,加盖前的本票是海关税票,加盖后就成了邮票在使用了,因此它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其所具有的史料价值,是其他收藏品所不具备的。从1897年清代发行首套加盖票到1951年新中国发行最后一套加盖邮票,加盖邮票只在这短短的54年中进行发行,所以,加盖邮票具有发行数量少、发行时间短、发行时期特定等特点。

      


      IP属地:北京3楼2012-10-23 11:04
      回复
        由于新邮票来不及印制,为应急需,海关造册处于 1896 年年底开始,先后利用《小龙邮票》、《慈禧寿辰纪念邮票》(万寿邮票)和《红印花票》等库存票,以铅字活版在这些票上加盖“暂作洋银×分”和“大清邮政”、“暂作洋银×分”或“当×元”字样以供使用,这些邮票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加字改值邮票。


        


        IP属地:北京5楼2012-10-23 11:09
        回复

          我国最著名的加盖珍邮当属“红印花”加盖邮票,当时由于库存邮票存量不多,不够使用,加上新开办的汇兑和包裹业务需要高面值邮票,于是,1897年,大清邮政将红印花票加盖不同面值暂作邮票使用。所谓红印花,曾一度被误认为是印花税票。经多方查证,它是海关在已完进口税洋货凭证上(Original Pass for Foreign Goods,简称“派司”)贴用的印花,以证明其为真实凭证。它是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的,面值为3分,总印量66万枚,红色,故得名红印花。红印花邮票因其数量稀少,珍品颇多,而一直受到国内外古典邮票收藏者青睐,国际上甚至有专门研究红印花邮票的红学会。红印花中的珍品比比皆是,如红印花小字当一元、绿衣红娘、红印花倒盖复盖等,都是中国邮票中的国宝级珍品。后来,中国的集邮家们为了让这些珍品留在中国人的手中,不惜重金从外国人手中买回,在中国集邮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红印花是华邮中的特殊票品,是我国第一枚加盖产生的邮票,所以成为稀世珍宝,被列为华邮之王。

          


          IP属地:北京6楼2012-10-23 11:10
          回复
            红印花票加盖暂作邮票一共有八个品种,即(1)小字当壹圆,(2)大字当壹圆,(3)当伍圆,(4)当壹分,(5)小字暂作4分,(6)大字暂作4分,(7)小字暂作2分和(8)大字暂作2分。

            


            IP属地:北京7楼2012-10-23 11:12
            回复

              【李鸿章与红印花】
              “红印花”本来是清朝海关的一种票据凭证,在1886年由英国华德路公司印制。但由于英国人向清政府交付“红印花”时,主管此事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正满面春风的在美国公款考察,住在高档酒店,还自己带着厨子做燕窝,无暇顾及国事;所以,这些红印花就被暂存入海关库房,没有立刻投入使用。1897年,国家邮政开办,新邮未好而又急需邮票,于是慈禧太后下令将海关库存的红印花加盖使用,就这样,“红印花”邮票诞生了。

              


              IP属地:北京8楼2012-10-23 11:14
              回复
                在清政府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中华民族已经到了危急关头。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辛亥**(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19111010日,**党人发动成功武昌起义,并在随后的两个多月带动中国各地的**响应。1229日,清朝原有的22个行省中业已独立的17个省,派出代表,推选刚刚返国的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1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IP属地:北京9楼2012-10-23 11:17
                回复
                  当时,掌握中国邮政大权的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大作手脚,将库存的清代伦敦版蟠龙票加盖了“临时中立”、“中华民国”字样,在福州、汉口、南京邮局出售发行使用。


                  


                  IP属地:北京10楼2012-10-23 11:22
                  回复
                    帛黎的卑劣行径,引起了孙中山先生的极大愤慨。他电告袁世凯,义正词严地指出这样的邮票实属有碍国体,应立即停止使用。这也是孙中山先生亲自过问,坚决与帝国主义分子斗争,维护中国国格的结果。由于孙中山先生的坚持,蟠龙加盖邮票仅在南京、汉口等地发行了几种,其余均未发行,十分稀有。两代政府的历史更替就这样被小小的邮票所铭记。

                    


                    IP属地:北京11楼2012-10-23 11:25
                    回复

                      1914年(民国三年)欧战爆发,英国代印邮票,势难继续,且道远路阻,印制费高昂,而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先后已承印邮票多次,具有经验,乃经再交该局仿照伦敦版帆船、农获、牌坊邮票图案,另行雕刻凹版印制。“帆船票”是民国第一套正式发行的普通邮票,不仅见证了辛亥**的伟大开端,也彰显了孙中山先生**事业的远航前行。在民国邮坛上有“最有意义的华邮”之美誉。
                      中华民国邮政在1922-1936年间将“帆船票”加字改值使用发行的,当时为了适应合适的邮资而加盖的,这其中产生了许多名票,最著名的当属民国五珍中的两个,北京一版帆船叁分加盖暂作贰分倒盖邮票和北京二版帆船肆分加盖暂作叁分倒盖邮票,非常稀少。

                      


                      IP属地:北京12楼2012-10-23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