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输入法已有不少了,有五笔、郑码、二笔、搜狗拼音,还有大手笔和现代五笔等等,这些输入法都很不错。那么还要蹦出个希码来,那希码到底有什么好?
希码萌发就是因为目前的输入法还没一个让人感到全面满意的。有的输入法不是这方面不好就是那方面不足。
就拿五笔这个很不错的输入法来说吧,有网友写道:
“我,曾经的资深五笔使用者,使用五笔7年,速度最快时接近200。一般稳定在150以上。后我改用郑码。……五笔的缺点:
1、字根安排和汉字拆分问题区多。汉字拆分很多较勉强,缺乏一致性,导致一些汉字编码只能硬记,难有理解性。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问某字怎么拆,即是明证。我自己虽自诩为资深使用者,打字时也偶尔会停顿,卡壳,更不用说不熟悉者、初学者。
2、末位识别码较难理解,问题多多。
3、因为设计时只考虑到GB字集,导致扩展到GBK乃至GB18030和超大字集时,五笔编码难以有统一的认识。
4、难学易忘。我提出此点,是基于1、2两点得出的结论。 正因为需要硬记得多,难以以统一的理论来理解,所以一旦不打字长了,就容易忘记。”
再拿郑码来说吧,也有网友写道:“(使用郑码)为何再也找不回当初使用五笔时的那种快感?一、分裂 我发现,郑码的几个规则像精神分裂一样,在对立与矛盾中撕扯着我们的神经。
郑码字根的编码规则,这是最严重的一条。你可以如数家珍的列举主副根双编码的优点,但这恰恰是最要命的一条。
a、双编码让头脑不得不进行Y型记忆,而不是线性记忆。
b、由于首个字根是主副结构,……但却对记忆力压千斤。想像一下吧,构字时本来是同等地位的字根,却分裂出一个副字根,复杂的悲催~……同样的一个字,在打单字和打词语的时候,有两种打法!……五笔取根的方法,简单而自然,你眼中看到这个字,顺次取根、取三根之后眼睛直接找最后那点儿就行了。非常优美。
郑码此时要你倒着数两个根,不别扭才怪。……大量的重码,五笔可能比郑码更多。但是二者都有一些顽固的无法舍弃的重码词,像五笔中“老师、教师”,郑码中“教师、元旦”,其令人不快的程度,并无本质差异。……你从山顶下来再爬到这座山上,这山头并不一定高。有多么刺眼的阳光,必有多么黑暗的阴影。”
由上可看出,五笔和郑码都有严重的不足。而希码就较完美了。
问:据说希码容易学,那么是不是效率要差些?不是有这句话么:高效的不易学,易学的不高效。五笔高效但难学,拼音容易但低效,笔划的输入法也是如此。
答:“高效的不易学,易学的不高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五笔不是标准。一个形码输入法,完全可以做到比五笔易学而效率更高。希码做到了这一点。在网上的打字比赛中可看出,希码的码长基本上是最短。希码的高效应该是超过了所有输入法。当然码长短还不能完全体现出高效。
问:希码号称指法最好,那是不是规则上复杂,无理成分也不少?或以增加重码作代价来达到指法交替性很好?
答:非也!如果规则上复杂和无理,那又如何谈得上容易学习?希码没有以增加重码作代价,而且总重码量有可能是所有输入法里最少的!
问:也听说希码的重码很少,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希码使用27键,本来空间就比五笔和郑码大,加上编码更加科学,所以做到了总重码最少的程度。就单字而言,重码和郑码差不多,希码的重码少主要体现在词组上。希码的词组超过了10万,而比5万词库的五笔重码还略少点。
问:非26键?多了个分号键(;),那这个键不好按吧?
答:其实这个键是很好按的,因为我们正确的姿势就是右小指放在上面的。不用移动手指。这个键应比p键还好按,比z键就更好按了。当然这个键在和其它键相配合时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按键,这个避开了就很好。
最佳用键应是27键。并不是用键越多越好,那样空间确实大,但会产生大量的不好配合的按键。而希码做到了小指按键反而很少。希码的使用者动动测试过,五笔小指的按键是%12,而希码是%8。也就是说:希码的小指按键是五笔小指的按键的三分之二。
希码萌发就是因为目前的输入法还没一个让人感到全面满意的。有的输入法不是这方面不好就是那方面不足。
就拿五笔这个很不错的输入法来说吧,有网友写道:
“我,曾经的资深五笔使用者,使用五笔7年,速度最快时接近200。一般稳定在150以上。后我改用郑码。……五笔的缺点:
1、字根安排和汉字拆分问题区多。汉字拆分很多较勉强,缺乏一致性,导致一些汉字编码只能硬记,难有理解性。经常可以看到有人问某字怎么拆,即是明证。我自己虽自诩为资深使用者,打字时也偶尔会停顿,卡壳,更不用说不熟悉者、初学者。
2、末位识别码较难理解,问题多多。
3、因为设计时只考虑到GB字集,导致扩展到GBK乃至GB18030和超大字集时,五笔编码难以有统一的认识。
4、难学易忘。我提出此点,是基于1、2两点得出的结论。 正因为需要硬记得多,难以以统一的理论来理解,所以一旦不打字长了,就容易忘记。”
再拿郑码来说吧,也有网友写道:“(使用郑码)为何再也找不回当初使用五笔时的那种快感?一、分裂 我发现,郑码的几个规则像精神分裂一样,在对立与矛盾中撕扯着我们的神经。
郑码字根的编码规则,这是最严重的一条。你可以如数家珍的列举主副根双编码的优点,但这恰恰是最要命的一条。
a、双编码让头脑不得不进行Y型记忆,而不是线性记忆。
b、由于首个字根是主副结构,……但却对记忆力压千斤。想像一下吧,构字时本来是同等地位的字根,却分裂出一个副字根,复杂的悲催~……同样的一个字,在打单字和打词语的时候,有两种打法!……五笔取根的方法,简单而自然,你眼中看到这个字,顺次取根、取三根之后眼睛直接找最后那点儿就行了。非常优美。
郑码此时要你倒着数两个根,不别扭才怪。……大量的重码,五笔可能比郑码更多。但是二者都有一些顽固的无法舍弃的重码词,像五笔中“老师、教师”,郑码中“教师、元旦”,其令人不快的程度,并无本质差异。……你从山顶下来再爬到这座山上,这山头并不一定高。有多么刺眼的阳光,必有多么黑暗的阴影。”
由上可看出,五笔和郑码都有严重的不足。而希码就较完美了。
问:据说希码容易学,那么是不是效率要差些?不是有这句话么:高效的不易学,易学的不高效。五笔高效但难学,拼音容易但低效,笔划的输入法也是如此。
答:“高效的不易学,易学的不高效。”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五笔不是标准。一个形码输入法,完全可以做到比五笔易学而效率更高。希码做到了这一点。在网上的打字比赛中可看出,希码的码长基本上是最短。希码的高效应该是超过了所有输入法。当然码长短还不能完全体现出高效。
问:希码号称指法最好,那是不是规则上复杂,无理成分也不少?或以增加重码作代价来达到指法交替性很好?
答:非也!如果规则上复杂和无理,那又如何谈得上容易学习?希码没有以增加重码作代价,而且总重码量有可能是所有输入法里最少的!
问:也听说希码的重码很少,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因为希码使用27键,本来空间就比五笔和郑码大,加上编码更加科学,所以做到了总重码最少的程度。就单字而言,重码和郑码差不多,希码的重码少主要体现在词组上。希码的词组超过了10万,而比5万词库的五笔重码还略少点。
问:非26键?多了个分号键(;),那这个键不好按吧?
答:其实这个键是很好按的,因为我们正确的姿势就是右小指放在上面的。不用移动手指。这个键应比p键还好按,比z键就更好按了。当然这个键在和其它键相配合时会产生一些不好的按键,这个避开了就很好。
最佳用键应是27键。并不是用键越多越好,那样空间确实大,但会产生大量的不好配合的按键。而希码做到了小指按键反而很少。希码的使用者动动测试过,五笔小指的按键是%12,而希码是%8。也就是说:希码的小指按键是五笔小指的按键的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