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从头到尾看完了,心里还是挺徘徊的,呵呵,写点读后感,抒发一下心情,与大家讨论啊。
“…地上的男孩子闻声睁开眼睛。一双如黑色玛瑙石般美丽的眼睛,…他缓缓握住了手边的绣鞋,唇边的讥诮和邪气越发地重… 这就是命运吗?老天又是凭什么决定谁该富贵?谁该低贱?谁该死?谁又该活?谁的命就更宝贵?死老天!我绝不遵从你规定的命运,你从我手里夺取的,我一定都会加倍拿回来!我会遇鬼杀鬼,遇神杀神!”
人们的各种苦闷与欲望追求,不是靠这话来支撑的吗?!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儿,说着说着就聊到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一切,到底对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有着多深远又多深刻的影响?说来说去,我的朋友一致认为,成长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非常重要,这重要的程度甚至是影响终身的。可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与经历铸就了这个人的性格与心性,但同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也会参差不齐,各有不同,而生活经历与环境迥异的人,却也有惺惺相惜的共鸣,这不是人性的共通吗,人不都是这样吗。可惯常的大环境怎么都会有差别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忽略后天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那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至关重要。
我觉得《云中歌》的第一部写得成功,这不单因由那个引人入胜的大引子引到这个故事中来,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恢弘框架下的大时代背景,有着国家的大氛围。咱们得这么说,故事就是故事,我们从中读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统统一切都是从这故事中来的,不是别的。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小说有作者自己的揣摩与想象,这是小说的魅力。
你说历史上的汉昭帝在正史中的记载统共就那么几个字,说得最多都是霍光在这一朝的作用,汉昭帝顶多是在霍光的辅佐下,沉默寡言地度过一生。可作者根据这些只字片语写出这样的故事来。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里面极致浓度的感情;喜欢这里恢宏广阔的框架下,跌宕起伏的人生。
和朋友们聊起来,一个说这部书她看到的就是云歌与刘弗陵之间的爱情(当然我们都看到了);一个说她更喜欢孟珏这样的人;还有一个是刘贺的粉丝,而我说我看到的这部书,就是这部书。
一个儿时的诺言,牵引着一个小女孩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寻觅她的故人。可谁知无情的老天在中间又鲜血淋淋地夹着另一个人的命运——那个黑玛瑙石般的眼睛,我读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一个是寻找的渴望,一个是等待的渴望,一个是追寻的渴望。
刘弗陵
云歌的家庭不同寻常,所以她小小的世界中装载着与平常孩子不一样的东西;刘弗陵的家庭就更不寻常,他的家甚至没有家教,只有制式的“国教”,经受着一些更容易使人人格分裂的东西。一个是清明如阳光,在激昂快意环境中长大的人;一个是淡漠冰冷,在秒秒算计分分阴谋中无奈命运、彻悟所有的人。他能不贪恋她的阳光吗?!就算哪怕够不到,借一点儿光也是好的啊。刘弗陵多聪明啊,你十年之后去长安找我,我在那里等着你。哎呀, 我都替他等,我都帮他等着。
当然,刘弗陵那样固执的等待,不光是对于倾盖如故的云歌多么多么如何如何,他的执着与坚持,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想往,他因此确信这世上终究有光明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阴暗当中,不是每个人都为了争权夺利而扭曲厮杀……不是每个人都那样的。云歌代表着一种人生;代表着一种光明;代表着很多很多他确信的东西。
“…地上的男孩子闻声睁开眼睛。一双如黑色玛瑙石般美丽的眼睛,…他缓缓握住了手边的绣鞋,唇边的讥诮和邪气越发地重… 这就是命运吗?老天又是凭什么决定谁该富贵?谁该低贱?谁该死?谁又该活?谁的命就更宝贵?死老天!我绝不遵从你规定的命运,你从我手里夺取的,我一定都会加倍拿回来!我会遇鬼杀鬼,遇神杀神!”
人们的各种苦闷与欲望追求,不是靠这话来支撑的吗?!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儿,说着说着就聊到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一切,到底对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有着多深远又多深刻的影响?说来说去,我的朋友一致认为,成长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非常重要,这重要的程度甚至是影响终身的。可话又说回来,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与经历铸就了这个人的性格与心性,但同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也会参差不齐,各有不同,而生活经历与环境迥异的人,却也有惺惺相惜的共鸣,这不是人性的共通吗,人不都是这样吗。可惯常的大环境怎么都会有差别的,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忽略后天环境对于人的影响,那对于一个人来说,多么至关重要。
我觉得《云中歌》的第一部写得成功,这不单因由那个引人入胜的大引子引到这个故事中来,更重要的是这里有恢弘框架下的大时代背景,有着国家的大氛围。咱们得这么说,故事就是故事,我们从中读到的,理解到的,感悟到的,统统一切都是从这故事中来的,不是别的。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小说有作者自己的揣摩与想象,这是小说的魅力。
你说历史上的汉昭帝在正史中的记载统共就那么几个字,说得最多都是霍光在这一朝的作用,汉昭帝顶多是在霍光的辅佐下,沉默寡言地度过一生。可作者根据这些只字片语写出这样的故事来。我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里面极致浓度的感情;喜欢这里恢宏广阔的框架下,跌宕起伏的人生。
和朋友们聊起来,一个说这部书她看到的就是云歌与刘弗陵之间的爱情(当然我们都看到了);一个说她更喜欢孟珏这样的人;还有一个是刘贺的粉丝,而我说我看到的这部书,就是这部书。
一个儿时的诺言,牵引着一个小女孩千里迢迢来到长安寻觅她的故人。可谁知无情的老天在中间又鲜血淋淋地夹着另一个人的命运——那个黑玛瑙石般的眼睛,我读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一个是寻找的渴望,一个是等待的渴望,一个是追寻的渴望。
刘弗陵
云歌的家庭不同寻常,所以她小小的世界中装载着与平常孩子不一样的东西;刘弗陵的家庭就更不寻常,他的家甚至没有家教,只有制式的“国教”,经受着一些更容易使人人格分裂的东西。一个是清明如阳光,在激昂快意环境中长大的人;一个是淡漠冰冷,在秒秒算计分分阴谋中无奈命运、彻悟所有的人。他能不贪恋她的阳光吗?!就算哪怕够不到,借一点儿光也是好的啊。刘弗陵多聪明啊,你十年之后去长安找我,我在那里等着你。哎呀, 我都替他等,我都帮他等着。
当然,刘弗陵那样固执的等待,不光是对于倾盖如故的云歌多么多么如何如何,他的执着与坚持,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想往,他因此确信这世上终究有光明的人生,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无可奈何,不是每个人都生活在阴暗当中,不是每个人都为了争权夺利而扭曲厮杀……不是每个人都那样的。云歌代表着一种人生;代表着一种光明;代表着很多很多他确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