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劲昭吧 关注:359贴子:19,030
  • 3回复贴,共1

【穹染阙墨】【历史】中国古代四大清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南1楼2012-11-04 16:56回复
    1,北宋大臣包拯(999年-1062年),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此人性格严峻刚直,与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虚伪的言辞取悦于人。包拯立朝刚毅,执法公正,为民作主,不畏权贵。他出身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仰慕古代圣贤,有“竭忠死义”之志。
    据史书记载,1027年,包拯一举考中进士,授官建昌县(今江西南城)知县。因当时其父母年事已高,不愿远离家乡,为了照顾父母,他放弃知县工作,在离合肥不远的和州(今安徽和县),找到一个较低的官位任职。其父母仍不愿随同前往。包拯毅然辞去官职,回乡奉养双亲,直至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期满后,已经39岁的包拯才重登仕途。
    在出仕做官时,包拯写过一首明志诗: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居心清正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正道直行是做人的准则。秀美的树干终将成为栋梁之材,精纯的钢铁决不应做成弯钩。仓库充盈老鼠麻雀也喜欢,地光草尽狐狸都要发愁。史书上记录着历代先贤的遗训,从政做官一定不要留下劣迹而招后人的羞辱。
    包拯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从他39岁重新出仕,到他64岁死于任上,共为官从政26年。其间,他都把明志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表现出高尚的为官道德,做出了卓越的政绩。他先后担任过知县,户部判官,转运使,州府,直至权御史中丞,三司吏,枢密副使等职。三司使,枢密副使在宋代相当于副宰相一级的高官。
    包拯的日常生活勤俭节约,虽然后来当了三司使,枢密副使,但其穿的,吃的,用的仍然和刚做知县时一样俭朴。宋代达官贵人素有蓄养歌伎之风,而包拯在闲暇时只与夫人对谈聊天。
    包拯有两个儿子,长子名繶,英年早逝,其妻崔氏,誓不改嫁。次子名绶,是包拯所出媵妾孙氏所生。长子繶死后,次子绶由崔氏收养。包拯逝世时,包绶才5岁,此后一直由崔氏抚养成人,包绶便对其嫂崔氏“以母礼事之”,即所谓“嫂娘”。戏剧,小说中,说包拯称其嫂为“嫂娘”,这不过是一种艺术需要。包拯一来无兄长,二来直到三十五六岁,其父母尚健在,所以,包拯本人并无“嫂娘”。
    包拯不但自身清廉,而且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为百姓做好事。在端州当知县时,他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于是,他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后,健康状况大为改观。这些井被后人称为“包公井”,有的至今尚存。
    包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在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1053年,宋仁宗皇佑5年,包拯因年老丧子,回老家任庐州知县。一些亲戚故旧以为可以有恃而无恐,仗势欺人,甚至扰乱官府,无法无天。一次,他的一位堂舅犯法,引起公愤,外甥与舅父属于近亲,外甥是不太好惩处舅舅的。包拯不顾私情,下令逮捕堂舅,依法处以笞刑,痛打了一顿。从此,包拯的亲戚故旧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IP属地:湖南2楼2012-11-04 16:56
    回复
      2,海瑞(1514-1587)
      字汝贤、国开,自号刚峰。海南琼山人。嘉靖28年(1549)以《治黎策》中举人,嘉靖32年到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儒学教谕。嘉靖36年任浙江淳安县知县,在任期间著有《淳安政事》。嘉靖43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嘉靖45年世宗皇帝迷囘信道教,讲究长生之术,不理朝纲,以死上疏,条奏《直言天下第一事疏》,触怒皇帝,被罢官入狱。世宗皇帝死,穆宗即位,恢复海瑞原职,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隆庆元年调尚宝司任司丞,后升审谳平囘反冤囘狱的大理寺寺丞、南京有通政。隆庆3年升金部御史巡按应天。此期间,他黜贪墨、搏豪强、整治宿弊,使权豪势宦敛手屏息,同时也触怒权囘贵,遭到打击。隆庆四年因抑制豪强,被劾离职,返回原籍。 万历12年(1584)朝廷又召回起用,任通政司左通政,万历13年任南京右金都御史,未到任就改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后升南京都御史。万历15年(1587)因病卒于南京。朝廷赠太子少保,赐祭,谥忠介。
      海瑞以“直言敢谏”称著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囘官和政治实干家。《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 海瑞一生刚直不阿,被人称为“南包公”、“海青天”,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
      


      IP属地:湖南3楼2012-11-04 16:56
      回复
        4,刘墉(公元1719-1804年)
        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大学士刘统勋子。乾隆进士。乾隆二十七年(1762)授太原知府,后擢翼宁道。三十一年因失察发往军台,旋以父荫授江宁知府,又迁陕西按察使。四十一年署内阁学士,在南书房行走。四十三年疏奏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诗集》有悖逆句,铸文字狱。曾任湖南巡抚,有政绩。四十七年仍值南书房,充三通馆总裁。历工、吏部尚书。 嘉庆二年(1797)晋体仁阁大学士,疏请宽浚黄河下游。后卒于京,卒谥文清。近年更以《宰相刘罗锅》而噪名于世。
        


        IP属地:湖南5楼2012-11-04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