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吧 关注:592贴子:2,912
  • 3回复贴,共1

陶铸不重用所谓“听话”的人 以能干实事为标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为一个领导者,善于用人是必备的领导艺术。
  陶铸主持中南局工作时,可以说知人善任,一呼百应。当时中南局机关是从5省(区)和中央机关陆续抽调干部组建起来的,调集的人员中,有德高资深的老干部,有能独当一面的“将才”,有具备各种专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谋士”,还有大量的从事各项业务的一般工作人员,各自的经历、特长、气质和性格是有很大差异的。
  面对这种情形,陶铸在选用人才时,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能干实事为主要标准,不赞成重用所谓“老实、听话”的人。
  为了开导大家,他风趣地说:如果讲“老实”,庙里的菩萨最“老实”、最“听话”,但办不了任何事。中南局机关的不少领导干部,是陶铸点名调来的,尤其是他所熟悉的有才华的干部,总要想方设法调来并委以重任。也有些干部是因为仰慕陶铸善用人才而主动要求调来的。
  他用人也不讲究论资排辈,不以“出身”、“成份”、“历史”取人,主要看有无真实才干。凡属办事得力的人,无论老、中、青或资历长短,都予以重用;只要德才兼备,即使是有“污点”(实则是受过不应有的处分)的同志,照样敢用。他用人,坚持做到用而不疑,并善于团结有不同见解的同志。


1楼2012-11-12 09:43回复
    蓝天浮白云,
    雄碑翠柏松.
    绿茵埋忠骨,
    鲜花献英灵。
    提笔寄深情.
    伟绩高千古,
    功德书难尽.
    青史留美名.
    献给:陶铸、曾志同志!


    3楼2012-11-13 10:01
    回复
      9月28日,他邀请广东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到从化参加座谈会。会上,他代表中南局诚恳地向受过错误批判的专家赔礼道歉,并充分肯定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作用。他说:“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数量相当多、质量相当高的专家是不可能的。”


      4楼2012-11-13 10:10
      回复
        陶铸不仅关心知识分子,还非常重视岭南的文教工作。他是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许多安排好的建设项目被压缩。在院校和专业调整中,一些高等院校或撤并或搬迁。暨南大学原创办于南京,历经多次迁徙,后来又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合并。在1957年5月广东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有不少归国华侨政协委员建议筹办一所新型的华侨大学。这一建议得到了陶铸的大力支持。
          1958年,有关部门决定在广州重建暨南大学,陶铸亲自主持了学校的筹建工作,并兼任校长。尽管身兼数职,公务繁忙,但陶铸仍从多方面关心学校的发展。在陶铸的领导下,重建后的暨南大学各方面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到1960年,暨南大学已初步形成一所文理科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暨南大学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也是新中国第一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陶铸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可以说“没有陶铸办不成暨大”。


        6楼2012-11-17 0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