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有“中国的派克”之名的钢笔大佬“英雄”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250万元的价格转让公司49%股权,这消息一出无不另人震惊。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或许并不熟悉这老企业,但是我告诉你外国的每一件商品都提高一元钱,那么每年我们国家就有几十上百亿的RMB流进外国人的口袋建造强悍的战斗机来对我国虎视耽耽,或许你就再也坐不住了,为何这样说?那就看看下面数据吧
牙膏市场:
第一阵营是由宝洁公司的佳洁士、高露洁公司的高露洁、好来化工公司的黑人、联合利华公司的中华牙膏组成的“外资军团”,该军团目前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
奶粉市场:
国产奶粉质量安全堪忧,外国奶粉“趁虚而入”,在华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近90%,由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五家奶粉主赢市场。
手机市场:
在华市场占有60%左右,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前十的品牌份额占79.1%,其中国产品牌占37.4%,国外品牌占41.7%
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份额在25%左右,以高端葡萄酒为主。
英雄 1996年的半年财报,总资产超过7亿元,净资产高达3.72亿元
2012年7月底最新的资产评估价值,总资产约为2498万元,净资产为208万元。这周“英雄”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250万元的价格转让公司49%股权。
两面针 2002~~2003 年销量曾创下5亿支、一度被称为“国产牙膏第一品牌”2003年销售额达4.274亿
营业利润从2009年开始就逐年减少,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上半年分别减少0.23、0.03、4.1、0.94个百分点。 近日,两面针被爆出在各大超市下架的消息
大宝SOD蜜 在2003年度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中,大宝位列护肤品行业首位,市场份额超过17%。
2007年初,大宝以23亿元的价格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整体转让。
雀巢收购徐福记 施耐得收购得力西 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卡特彼勒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山工机械 。西门子收购“扬子”冰箱,2002年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对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电池生产商南孚实现控股等等。。。
或许上面的这些名字有的很陌生,但我想总有那么几句广告词会对你印象深刻。“大宝sod蜜 大宝,明天见。 大宝,天天见”“两面针 总有一面适合你””、“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是否还记得那些简单通俗的广告词呢?而如今我们已很少再能耳闻能详,电视上也很少听到它们的广告,就连现在去个超市买个“两面针”“蓝天六必治”“纳爱斯”可能都要费力找好一会甚至发现不了它们的踪迹,而你买自认为是自家品牌的却是外国人的货品了。它们有的被外资所收购,有的出卖股份,甚至还有的已濒临倒闭。那么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企业到如今为何如此惨淡?(当然有的被收购的还是如此辉煌)我想这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
国家政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政府招商引资招来的都是外国企业,还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那些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那些实行24小时服务,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等等优惠政策,只注重GDP的提高不注重发展自家品牌的政府无疑就像一个活脱脱的小羔羊等着外资这血盆大口的老虎来一点点蚕食。而本土的民族企业基本什么优惠都没,遭政府阻挠是很正常的事,批个文件好久都批不下来。在这样的政策下,民族企业能拿什么来跟外资抗衡,只能通过出卖股份或亏本竭力生存了。二
企业
企业的自身问题。华为老总说过: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是下一个坷达。的确一个企业的创新跟不上即使它产品有多优秀但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成为过眼云烟罢了。以“英雄”钢笔为例,在这个高科技信息逐渐更新的年代,连小孩现在都开始接触平板电脑,钢笔的市场需求量更是日渐趋少。2011年,英雄营业收入约合3779万元,同比下降13.09%,净利润亏损472万元,同比下降近200%。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最新的资产评估价值,英雄的总资产约为2498万元,净资产为208万元。如此的亏损只在于“英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始终停留在七八十世纪的的样子当然无法存活在这21世纪的市场竞争节奏了。(更具体原因可百度搜索)文化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营销创新、产业创新将会是一个企业赢得市场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笼统了,只能怪当初没好好学习}
三
消费者
说真的我实在想不明白的是在外国大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尤其是2009年德国联邦统计局9日公布的2009年贸易统计数据(初值)显示,年出口总额为8032亿欧元,相当于11,2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18.4%,少于中国的12,016亿美元。中国的年出口额首次赶超德国,跃居全球首位的中国产品居然在中国举步为艰。
以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发生后,奶粉进口量上升至6779.644吨,同比上升44.6%。此后两月,奶粉进口量仍然保持大幅增长状态,分别为7569.971吨和9612.444吨。到2012年中国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仅有2%。”国产奶粉销售绝大部分在二三线城市实现。2011年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十大品牌中,上榜的国产品牌有五个可是和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这五大洋奶粉动辄五六十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相比,国内奶粉市场仍是洋奶粉的天下。接着国内连接不断的“地沟油”“瘦肉精”食品安全问题此出彼浮更是让中国产品陷入质量危机。当然这也是企业本身的产品质量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消费者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问题。从“卖肾换苹果”也看出华人的攀比虚荣心理导致。不过中国人“有钱了”当然会去选择高品质、高档产品的外国产品了。
后记:
在这被外国产品占据着足重分量,逐渐趋于垄断地位的中国市场,是否国家政府该扶持一下我们的民族品牌、企业了。当我们的市场被外国所牵鼻子走的时候,我们或许是否该考虑一下支持国货了呢?{大概写了下,希望大家多加点评}
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或许并不熟悉这老企业,但是我告诉你外国的每一件商品都提高一元钱,那么每年我们国家就有几十上百亿的RMB流进外国人的口袋建造强悍的战斗机来对我国虎视耽耽,或许你就再也坐不住了,为何这样说?那就看看下面数据吧
牙膏市场:
第一阵营是由宝洁公司的佳洁士、高露洁公司的高露洁、好来化工公司的黑人、联合利华公司的中华牙膏组成的“外资军团”,该军团目前占据65%以上的市场份额
奶粉市场:
国产奶粉质量安全堪忧,外国奶粉“趁虚而入”,在华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近90%,由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五家奶粉主赢市场。
手机市场:
在华市场占有60%左右,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前十的品牌份额占79.1%,其中国产品牌占37.4%,国外品牌占41.7%
葡萄酒市场:进口葡萄酒份额在25%左右,以高端葡萄酒为主。
英雄 1996年的半年财报,总资产超过7亿元,净资产高达3.72亿元
2012年7月底最新的资产评估价值,总资产约为2498万元,净资产为208万元。这周“英雄”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以250万元的价格转让公司49%股权。
两面针 2002~~2003 年销量曾创下5亿支、一度被称为“国产牙膏第一品牌”2003年销售额达4.274亿
营业利润从2009年开始就逐年减少,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上半年分别减少0.23、0.03、4.1、0.94个百分点。 近日,两面针被爆出在各大超市下架的消息
大宝SOD蜜 在2003年度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中,大宝位列护肤品行业首位,市场份额超过17%。
2007年初,大宝以23亿元的价格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整体转让。
雀巢收购徐福记 施耐得收购得力西 法国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卡特彼勒用不到20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山工机械 。西门子收购“扬子”冰箱,2002年以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国际基金对中国第一、世界第五的电池生产商南孚实现控股等等。。。
或许上面的这些名字有的很陌生,但我想总有那么几句广告词会对你印象深刻。“大宝sod蜜 大宝,明天见。 大宝,天天见”“两面针 总有一面适合你””、“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是否还记得那些简单通俗的广告词呢?而如今我们已很少再能耳闻能详,电视上也很少听到它们的广告,就连现在去个超市买个“两面针”“蓝天六必治”“纳爱斯”可能都要费力找好一会甚至发现不了它们的踪迹,而你买自认为是自家品牌的却是外国人的货品了。它们有的被外资所收购,有的出卖股份,甚至还有的已濒临倒闭。那么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企业到如今为何如此惨淡?(当然有的被收购的还是如此辉煌)我想这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
国家政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政府招商引资招来的都是外国企业,还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那些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那些实行24小时服务,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纠纷,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等等优惠政策,只注重GDP的提高不注重发展自家品牌的政府无疑就像一个活脱脱的小羔羊等着外资这血盆大口的老虎来一点点蚕食。而本土的民族企业基本什么优惠都没,遭政府阻挠是很正常的事,批个文件好久都批不下来。在这样的政策下,民族企业能拿什么来跟外资抗衡,只能通过出卖股份或亏本竭力生存了。二
企业
企业的自身问题。华为老总说过: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谁就是下一个坷达。的确一个企业的创新跟不上即使它产品有多优秀但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成为过眼云烟罢了。以“英雄”钢笔为例,在这个高科技信息逐渐更新的年代,连小孩现在都开始接触平板电脑,钢笔的市场需求量更是日渐趋少。2011年,英雄营业收入约合3779万元,同比下降13.09%,净利润亏损472万元,同比下降近200%。截止到2012年7月31日最新的资产评估价值,英雄的总资产约为2498万元,净资产为208万元。如此的亏损只在于“英雄”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始终停留在七八十世纪的的样子当然无法存活在这21世纪的市场竞争节奏了。(更具体原因可百度搜索)文化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营销创新、产业创新将会是一个企业赢得市场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笼统了,只能怪当初没好好学习}
三
消费者
说真的我实在想不明白的是在外国大受欢迎的“中国制造”尤其是2009年德国联邦统计局9日公布的2009年贸易统计数据(初值)显示,年出口总额为8032亿欧元,相当于11,2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18.4%,少于中国的12,016亿美元。中国的年出口额首次赶超德国,跃居全球首位的中国产品居然在中国举步为艰。
以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发生后,奶粉进口量上升至6779.644吨,同比上升44.6%。此后两月,奶粉进口量仍然保持大幅增长状态,分别为7569.971吨和9612.444吨。到2012年中国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在一线城市的占有率仅有2%。”国产奶粉销售绝大部分在二三线城市实现。2011年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前十大品牌中,上榜的国产品牌有五个可是和多美滋、美赞臣、雀巢、雅培、惠氏这五大洋奶粉动辄五六十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相比,国内奶粉市场仍是洋奶粉的天下。接着国内连接不断的“地沟油”“瘦肉精”食品安全问题此出彼浮更是让中国产品陷入质量危机。当然这也是企业本身的产品质量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消费者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心理问题。从“卖肾换苹果”也看出华人的攀比虚荣心理导致。不过中国人“有钱了”当然会去选择高品质、高档产品的外国产品了。
后记:
在这被外国产品占据着足重分量,逐渐趋于垄断地位的中国市场,是否国家政府该扶持一下我们的民族品牌、企业了。当我们的市场被外国所牵鼻子走的时候,我们或许是否该考虑一下支持国货了呢?{大概写了下,希望大家多加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