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下昨天宣讲会上的各种。。资料。。
From浙江大学医药试验班类 徐燕萍
在这离高考还有123天的日子,我们深能体会压在你们身上的重担,毕竟我们也曾在高三最灰头土脸的日子里,一路坎坷,有时候不禁扪心自问,我们这样地奋力拼搏是为了什么?为的是那些数字堆砌而成的世界,灼眼的分数以及排名,还是家长老师们的期许?其实都有,但最重要的是,那深埋在心底的梦想。
今天,我们代表上一届的学长学姐在这里展开学习经验交流会,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哪怕,只是三分钟的热度也好。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高二的期中考,因为原本基本可以稳定在年级前5的我那次考砸了,数学150分的卷子只有87分,那天因为感冒吃了两颗感冒药,整个人昏昏沉沉去考试,当时大题中关于圆锥曲线的题,我看错了一个条件把图画错了,所以我怎么也做不出来,但是我知道这题不难,我可以,完全可以做出来所以一直咬住不放,不肯跳过。直到浪费了不少时间,心里特别紧张,各种汗爆出,才跳过这题做后面的题目,但是因为紧张,影响到了我的考试状态,越来越急越来越做不对,那次的排名只有127。那段日子特别黑暗,我感觉我每天都是窝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中午不想去吃饭,整个人浑浑噩噩,到了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的班主任沈富根老师对我说,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他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还是按照我以前的学习节奏,慢慢地一步步地调整自己的状态,在期末考前一个月,我做了很详细的规划,每天刷多少题,看多少书,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所以也没有时间让我多想为什么我之前考这么差,别人会怎么看我?静下心来做我自己,就好。我记得那次的期末考,我仍是年级第三名,事实证明,只要把心态调整好,你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不要因为自己几次或者一次的失败而丧失信心。而且我很庆幸在高考前让我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失败,好让我能更好更快地调整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还有淡定。
进入高三,我的目标就是一直保持年级前五,但是第一次第二次月考我一直徘徊在十几名,我开始迷茫,想着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够,我当时一直是抱着“杀进清华”的决心,但是我发现,这个目标对我来说,真的,有点重,尤其是我一次次地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看着心中的梦想渐行渐远,我真的觉得压力好大。后来,我不再每天晚上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够,而是想,明天,我该解决哪些问题,把目标细化。在高考将近的时候,懂得如何给自己减压以及如何调整好心态真的很关键。有时候不想看书就不要强迫自己看书,试着去打打球或者跑跑步哼哼小曲放松下,然后再回过头来,效果会更好。
另外,我们原高三一班当时为了自主招生而成立了多个由3-7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各有所长,大家互帮互助,毕竟知识是越辩越明的,有人在身边一起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也是很好的。在进入高三的时候我们开始整理错题本,把不会的或者方法巧妙的题裁剪下来贴在书本上,课余时间自己归纳总结,有了错题本还需要定期翻看,温故而知新。
对于生物,书本必须反复看,很多细节都是潜藏得很深的,如基因库和基因文库的不同,滋养层、饲养层和滋养细胞的区别,(表示我都忘光了,罗列不出来了,囧o(╯□╰)o)总之,每看一遍书就把自己新的收获或难点记在错题本上,并注明看的时间。还有把容易错的地方集中写在一个地方,考前瞄一眼,如数学中定义域优先,物理中,电磁场中看清是否忽略重力等。
临近高考,其实在知识层面上,可能大家并没有存在太大的差距了,但是对细节的掌握以及考试时候的规范性答题还有较大差距。比如物理,一个公式列出就能给分,但如果为了节省步骤,式子合并写而且还把数据代入,万一代错,那么分数就惨不忍睹了,所以要有条有理地写,参考5+3或3+2的答案的写法,虽然刚开始觉得很麻烦,写顺了不仅做题思路清晰,也便于检查。
对于自主招生,其实不能放太多的精力,高考才是我们的主战场,复旦千分考考的主要是我们的知识面,这方面想复习也复习不了,重在平时的积累。我本人是参加了华约,并获得了浙江大学的加分。浙大的加分是这样的,它有10分,20分,40分,60分的加分以及最优惠的“预录取”(高考分数只要在一本线以上即可进浙大),但是这些加分对于竺可桢学院特殊人才培养大类:求是科学班、混合班(理科、工科)、人文社科实验班(人文、社科)、医学试验班(本博连读8年制,即巴德年班)等是不享受优惠加分政策的,即这些高要求的大类或者专业还是只能看高考的裸考。
最后我想说的是,剩下的一百多天,这时间还很长,一切皆有可能,不要放弃对自己的希望。首先,好好规划这个寒假,查漏补缺。要慢慢地培养出一种气场,一种进入考场时舍我其谁的气场,考试要的就是这种魄力。有时候也不是非要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或者学法可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心态和心境。注意劳逸结合,中午还是打个小盹比较好,平时多注意锻炼呐。最后的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高考顺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