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复习提纲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1、区域的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水平
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
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
产业结构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
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
交通运输
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
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
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发展状态
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不平衡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