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多年,在极其稀少的史料中披沙淘金,余英时为我们勾勒出方以智最后的活动踪迹∶1650年(清顺治六年),方以智在广西平乐披发出家;1652年北归,因其父方孔--奉养庐山的关系,曾两度停留江西,最后因“粤案”被捕殉难也在江西;北归后的20年间,方以智大部分时间在寺庙中埋头着述,交游甚少。只是与桐城同乡钱澄之潜去南京密会钱谦益;1667年福建武夷山之游,隐约显露了他的反清迹象。除此之外确乎难有证据证明和解释晚年的方以智为什麽会牵连进粤案,并差点遭致灭门惨祸?
由粤案的隐晦不明,让人联想起明清之际的另一桩历史疑案:天地会(洪门)的起源之谜。
由于真实影响过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进程,一百多年以来,洪门(天地会)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但由于天地会本身留下文字资料的极少,关于它的创始人,就有郑成功说、殷洪盛说、朱洪英说、洪二和尚说等;发源地也先后有福建、广东、台湾、四川、山西等不同说法,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更为蹊跷的是∶学者们对天地会的研究也彼此牵袢、互相对立,最后竟陷入一个越研究越复杂的沼泽泥潭。如着名史家罗尔纲就曾慨叹∶“天地会问题,循环论证,终至无解”;整整一个清代,清庭对天地会的明查暗访一直没有断过,“研究”文字也汗牛充栋,但始终不得其要领……
这确实是一段堪称离奇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