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说南明吧 关注:850贴子:4,252
  • 5回复贴,共1

明朝遗民:天地会的方以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度度


1楼2013-02-22 09:53回复
    摘要: 1671年10月初七,一个阴晦之夜,在清兵靠杀戮征服中原近30年的时候,曾作为清王朝政治对手,但已避世出家20年的方以智,在父子双双由江西押解广东对质的途中,于赣江波涛汹涌的惶恐滩头从容自尽。


    2楼2013-02-22 09:54
    回复


      方以智


      3楼2013-02-22 09:55
      回复

          清康熙十年(1671年),足迹再未踏上过两广大地的方以智,忽然卷进一桩“粤案”而致命。凭方以智生前的声名和影响,不但事后清朝官方文书档案对粤案遍无记载,而且清初浩如烟海的民间野史笔记也无述及。
          方以智的重新引起关注,缘于他着述的一本手抄本《东西均》于1962年被发现。此前,人们隐约听说过点他的一些故事,知道他是一位明末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早于鲁迅等人两百多年提出过一个汉语拉丁化(拼音化)的主张……
          近半个世纪以来,方以智留下的一百多种宏富着作被不断发掘和整理,人们越来越发现这是一个被埋没了的旷世奇才。以现代的眼光看来,他的思想在当时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和现代性。
          那麽,这中间是否隐藏着什麽不为人知的历史隐秘呢?


        6楼2013-02-22 09:58
        回复

            历经十多年,在极其稀少的史料中披沙淘金,余英时为我们勾勒出方以智最后的活动踪迹∶1650年(清顺治六年),方以智在广西平乐披发出家;1652年北归,因其父方孔--奉养庐山的关系,曾两度停留江西,最后因“粤案”被捕殉难也在江西;北归后的20年间,方以智大部分时间在寺庙中埋头着述,交游甚少。只是与桐城同乡钱澄之潜去南京密会钱谦益;1667年福建武夷山之游,隐约显露了他的反清迹象。除此之外确乎难有证据证明和解释晚年的方以智为什麽会牵连进粤案,并差点遭致灭门惨祸?
            由粤案的隐晦不明,让人联想起明清之际的另一桩历史疑案:天地会(洪门)的起源之谜。
            由于真实影响过中国的近现代历史进程,一百多年以来,洪门(天地会)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但由于天地会本身留下文字资料的极少,关于它的创始人,就有郑成功说、殷洪盛说、朱洪英说、洪二和尚说等;发源地也先后有福建、广东、台湾、四川、山西等不同说法,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更为蹊跷的是∶学者们对天地会的研究也彼此牵袢、互相对立,最后竟陷入一个越研究越复杂的沼泽泥潭。如着名史家罗尔纲就曾慨叹∶“天地会问题,循环论证,终至无解”;整整一个清代,清庭对天地会的明查暗访一直没有断过,“研究”文字也汗牛充栋,但始终不得其要领……
            这确实是一段堪称离奇的历史。


          7楼2013-02-22 09:59
          回复
            《方以智晚节考》我刚买到,准备续写《为了忘却的南明》时参考


            8楼2014-10-14 1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