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用张无忌、令狐冲、萧峰乃至游坦之等人的经历来与林平之相比。但实际上在金武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物的经历与他有可比性。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经受了多少和多大的伤害,而在于:1.他们在这些经历中看到了多么普遍和何种程度的人性的丑恶;2.他们当时对这种人性恶有多大的免疫力;3.最重要的——在这同时或之后他们接收到多少关爱,看到多少人性善的表现。另外还有两个有影响的因素:他们的处境和他们当时的年龄。 林平之所受到的伤害不仅是极其惨烈的,更重要的是它们不是因为意外或者误会或者偏见等等而导致的,而纯粹是因为人性的贪婪和残忍。更致命的是这些贪婪和残忍是发生在几个所谓侠义道的身上,而其他的大侠们对此竟然也能接受——已经公开做出了灭门血案的余沧海照样以名门正派自居,不受阻碍地招摇过市;其他门派也对此毫无异议,仍旧和他称兄道弟,寒喧客套。《笑傲江湖》中的世界过于黑暗、人性过于丑恶而且这种丑恶过于普遍,偏偏这些都落在了他的眼里——他是第一个发现岳不群的真面目的人。
而在这之前他对这种人性的丑恶根本没有一点点了解,可以说对此是完全不设防的。所以这种人性恶对他的杀伤力就更为巨大。这和欧洲人刚到美洲大陆时带去的病菌给印第安人造成的死亡率是欧洲人的几百倍是一个道理。这种免疫力的缺失应该说主要是他父母的责任。
此外,他当时还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那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叛逆、最容易变得偏激的时期,这一点也加重了他的悲惨经历给他的影响。
当然,不管他看到多少人性的丑恶,只要他能够同时看到人性善的一面,他就没有必然堕落的道理。可惜他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余沧海、岳不群之流不用说了。本应主持正义的众多大侠们对他们已经知道的罪行不闻不问。同门师兄全都敌视他。特别是宁女侠,在已经知道了自己男人的罪行并替他隐瞒了下来的情况下,她对这个罪行的受害者难道没有一份道义上的责任吗?可是她对林平之又做了些什么呢?与她对令狐冲甚至对陆大有相比,她对林平之的态度是不是过于冷漠了?只有一个人在关爱着林平之,就是岳灵珊。只可惜因为她的身份和她之前所做的事情,他根本不能相信她的关爱。这不是他多疑,萧峰都曾经怀疑过阿朱,他又怎么可能再相信她呢?老实说,我觉得他已经足够单纯和善良。换了是我,在衡山城里发现了岳的真实身份那时起,就不可能再相信她了——当然,小林子当时才17,而我已经34了。
他最后一个特殊之处是他的性命始终处于危险之中。他不仅一直没能摆脱“怀璧之罪”,而且也始终没有像其他几位那样得到躲藏起来的机会。即使他没有遇到那么多的丑恶,单是这种时刻都要高度戒备的生活已经足以使人发疯。
概括起来,林平之能看到、感受到的世界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只有丑恶,没有美善;只有伤害,没有关爱。他的绝望不是没有理由的。而他尽管堕落,尽管变得残忍疯狂,却终究没有不加区分地报复所有人,没有为复仇或其他无关性命的理由而伤害无辜。看过今天的很多杀人狂的报道,其实他们的经历与林平之比起来也并没有那么绝望。从这一点上来说,林震南夫妇的教育也还不能说完全失败。 令狐冲虽然和林平之处于同一个环境下,可是毕竟相当一部分丑恶他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而且他作为年已三十上下、行走江湖多年的华山派大弟子,心理已经成熟,也见惯了江湖上的人心险恶,这些丑恶对他心理的冲击肯定不会像对林平之那样大。更重要的是他得到的关爱——师母的、六猴儿的、仪琳的……——和见到的人性善——师母的、师弟们的、恒山派弟子们的……——要比林平之多得多。 萧峰经历的惨痛可能不比林平之差多少。但是他受到的伤害主要是由于误会、偏见和命运的捉弄,纯粹的人性丑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他的“大恶人”杀人灭口的猜测最后还被证明是错误的。相反,杏子林中素不相识的阿朱的仗义直言、聚贤庄群雄的舍生取义(尽管他们当时过于偏执狭隘了)、段誉和虚竹的善良义气、段正淳和阮星竹的宽容,都能让他感受到人性善的一面。而且年已三十、作了多年江湖第一大帮帮主的他当然对人性恶有着强大的免疫力,对世界的看法也不可能像青涩少年那样容易偏激和绝望。 张无忌可能是与林平之在经历上最相似的人了,他经历的也是一连串的人性恶的展示。不过在他亲身经历这些之前,义父谢逊的经历已经让他对人性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这些非亲身经历也没有对自己产生伤害的丑恶就像从感染了天花的牛身上提取出来的牛痘一样,使他得到了安全的免疫。而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他不会产生青春期的那种固执的偏激,让小孩子感受到善意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当然,他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关爱,看到了很多人性善的表现:伤害最初落到他身上时,他的父母还在;后来有太师父和师伯叔们的疼爱;得到过汉江船上萍水相逢的小姑娘的精心照顾……他从来没有像林平之那样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就算所有这些关爱都不曾有,只要他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他确信真心爱着他的义父在那遥远的小岛上想着他,他就已经比小林子幸福得太多了!
当然,无论林平之的经历多么特殊,我都不能肯定不会出现另外的结果。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公平。任何境遇下都有人能成功(这里把它解释得宽泛一些,比如林如果不堕落的话也可以算是一种成功),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如果A境遇下的一万个人中有九千个人成功,而B境遇下的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成功,我不认为这个比例数字的不同是没有意义的。B境遇下还能成功的那个人,我们通常把他叫作天才或者圣人。而对于这种只有天才或圣人才能成功的境遇,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我仍然可以把不成功视为必然的结果。与其说命运总是公平的,不如说命运从来不是公平的。所以期盼命运终有一天会大发慈悲送来公正是徒劳的,等待命运会主动来补偿它从前让你遭受的苦难是没有意义的;与其指望命运的公平不如用自己的行动去反抗它的不公。
而在这之前他对这种人性的丑恶根本没有一点点了解,可以说对此是完全不设防的。所以这种人性恶对他的杀伤力就更为巨大。这和欧洲人刚到美洲大陆时带去的病菌给印第安人造成的死亡率是欧洲人的几百倍是一个道理。这种免疫力的缺失应该说主要是他父母的责任。
此外,他当时还正处于心理走向成熟、世界观确立的关键时期,那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叛逆、最容易变得偏激的时期,这一点也加重了他的悲惨经历给他的影响。
当然,不管他看到多少人性的丑恶,只要他能够同时看到人性善的一面,他就没有必然堕落的道理。可惜他没有得到这个机会。余沧海、岳不群之流不用说了。本应主持正义的众多大侠们对他们已经知道的罪行不闻不问。同门师兄全都敌视他。特别是宁女侠,在已经知道了自己男人的罪行并替他隐瞒了下来的情况下,她对这个罪行的受害者难道没有一份道义上的责任吗?可是她对林平之又做了些什么呢?与她对令狐冲甚至对陆大有相比,她对林平之的态度是不是过于冷漠了?只有一个人在关爱着林平之,就是岳灵珊。只可惜因为她的身份和她之前所做的事情,他根本不能相信她的关爱。这不是他多疑,萧峰都曾经怀疑过阿朱,他又怎么可能再相信她呢?老实说,我觉得他已经足够单纯和善良。换了是我,在衡山城里发现了岳的真实身份那时起,就不可能再相信她了——当然,小林子当时才17,而我已经34了。
他最后一个特殊之处是他的性命始终处于危险之中。他不仅一直没能摆脱“怀璧之罪”,而且也始终没有像其他几位那样得到躲藏起来的机会。即使他没有遇到那么多的丑恶,单是这种时刻都要高度戒备的生活已经足以使人发疯。
概括起来,林平之能看到、感受到的世界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只有丑恶,没有美善;只有伤害,没有关爱。他的绝望不是没有理由的。而他尽管堕落,尽管变得残忍疯狂,却终究没有不加区分地报复所有人,没有为复仇或其他无关性命的理由而伤害无辜。看过今天的很多杀人狂的报道,其实他们的经历与林平之比起来也并没有那么绝望。从这一点上来说,林震南夫妇的教育也还不能说完全失败。 令狐冲虽然和林平之处于同一个环境下,可是毕竟相当一部分丑恶他是很久以后才知道的。而且他作为年已三十上下、行走江湖多年的华山派大弟子,心理已经成熟,也见惯了江湖上的人心险恶,这些丑恶对他心理的冲击肯定不会像对林平之那样大。更重要的是他得到的关爱——师母的、六猴儿的、仪琳的……——和见到的人性善——师母的、师弟们的、恒山派弟子们的……——要比林平之多得多。 萧峰经历的惨痛可能不比林平之差多少。但是他受到的伤害主要是由于误会、偏见和命运的捉弄,纯粹的人性丑恶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他的“大恶人”杀人灭口的猜测最后还被证明是错误的。相反,杏子林中素不相识的阿朱的仗义直言、聚贤庄群雄的舍生取义(尽管他们当时过于偏执狭隘了)、段誉和虚竹的善良义气、段正淳和阮星竹的宽容,都能让他感受到人性善的一面。而且年已三十、作了多年江湖第一大帮帮主的他当然对人性恶有着强大的免疫力,对世界的看法也不可能像青涩少年那样容易偏激和绝望。 张无忌可能是与林平之在经历上最相似的人了,他经历的也是一连串的人性恶的展示。不过在他亲身经历这些之前,义父谢逊的经历已经让他对人性恶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这些非亲身经历也没有对自己产生伤害的丑恶就像从感染了天花的牛身上提取出来的牛痘一样,使他得到了安全的免疫。而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他不会产生青春期的那种固执的偏激,让小孩子感受到善意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当然,他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关爱,看到了很多人性善的表现:伤害最初落到他身上时,他的父母还在;后来有太师父和师伯叔们的疼爱;得到过汉江船上萍水相逢的小姑娘的精心照顾……他从来没有像林平之那样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就算所有这些关爱都不曾有,只要他想到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他确信真心爱着他的义父在那遥远的小岛上想着他,他就已经比小林子幸福得太多了!
当然,无论林平之的经历多么特殊,我都不能肯定不会出现另外的结果。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公平。任何境遇下都有人能成功(这里把它解释得宽泛一些,比如林如果不堕落的话也可以算是一种成功),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如果A境遇下的一万个人中有九千个人成功,而B境遇下的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成功,我不认为这个比例数字的不同是没有意义的。B境遇下还能成功的那个人,我们通常把他叫作天才或者圣人。而对于这种只有天才或圣人才能成功的境遇,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想我仍然可以把不成功视为必然的结果。与其说命运总是公平的,不如说命运从来不是公平的。所以期盼命运终有一天会大发慈悲送来公正是徒劳的,等待命运会主动来补偿它从前让你遭受的苦难是没有意义的;与其指望命运的公平不如用自己的行动去反抗它的不公。